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落榜”16年才知被顶替!仅查明真相远远不够

央视网 2020-08-18


高考“落榜”16年后,山东冠县人陈秋媛(化名)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来填补心中的遗憾。然而,在信息填报时她才发现,“陈秋媛”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而学信网上的“陈秋媛”,照片栏上是另外一个陌生女孩的头像。
原来,在16年前,她被另外一个“陈秋媛”冒名顶替上了大学。

官方通报

顶替者系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今天,冠县人民政府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关于此事的调查进展通报。

通报称:顶替者陈某某,系我县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目前已被停职,事件涉及详细信息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县委、县政府将依据调查结果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最终结果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16年后才知自己被顶替

农家女大哭不已


6月10日,陈女士丈夫表示,妻子知道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后情绪非常激动,说到就止不住哭。从校方得知冒名顶替者在县城附近某乡镇工作。
视频来源:澎湃新闻
10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通报称,已责成冠县有关方面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全面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6月10日晚,山东省冠县人民政府在官方微博表示,针对媒体报道的“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责成县纪委监委、县公安局、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开展调查,相关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山东理工大学

顶替者学历将注销


山东理工大学发布因冒名顶替入学进行注销学籍的公示。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官网截图
6月3日,山东理工大学在其官网发布一则《关于对陈秋媛进行学历注销处理的公示》。
公示称,“经过资料收集、学院联络核查和学校审核,我校20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陈秋媛系冒名顶替入学,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将按程序注销陈秋媛学信网学历信息。”
6月9日,山东理工大学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调查组,正在全面调查核实。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负责人则表示,如查实,一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专家:两种情况或致考试信息被盗用


在过去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哪些环节可能出现纰漏给予顶替者可乘之机?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在信息不够发达的年代,可能有两种情况会导致考试的信息被盗用:
一种是顶替者勾结当地的政府部门,将被顶替人的学籍档案从档案库里调出,持有被顶替人的档案到大学去报到;第二种情况就是顶替人将身份信息全部更换成被顶替人的信息,然后去录取被顶替人的大学去报到。
熊丙奇认为,在当下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电子档案成为现在的主要信息渠道,改变一个人的档案便会影响到很多方面,给予顶替者投机的机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困难。
他建议,若发现自己的档案被盗用或修改,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追究篡改者的责任。

对高考造假事件,仅查明事实真相远远不够


其实,陈秋媛事件并非个案。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仅止步于查明事实真相、还被冒名顶替者以公道,是远远不够的。
是操作上的漏洞,给冒名顶替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杜绝高考造假,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高考各环节的相关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减少和杜绝因机制不健全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疏漏。
是利益输送,给冒名顶替者提供了“绿色通道”。杜绝高考造假,不仅要严惩造假者,还应顺藤摸瓜,挖出并斩断隐藏在造假者背后的利益链条,加大对“开灯放行”者的曝光和惩罚力度,增加他们违法违纪的成本和代价,从而铲除高考造假的权力推手。
杜绝高考造假,还应进一步畅通各个高考招生渠道,借助互联网,真正实现信息公开透明,让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操作都有迹可循。同时,在考生中加大普法力度,讲明高考造假的危害,增强考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在家长和社会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监督高考招生工作,对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曝光及时查处,在全社会形成对高考的敬畏,在文明高考、守法高考、规范高考上达成共识,彻底挤掉造假者的生存空间。

更多新闻,扫描二维码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孟夏
来源:澎湃新闻、冠县在线、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