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砸100万引进的这个快递员,告诉你人这一生,到底在为谁打工?
前几天,朋友圈被一个快递小哥刷了屏。
95后,高中文化,却和李佳琦一起登上热搜。
他作为高层次人才,直接落户杭州,并获得100万购房补贴。
新一线城市杭州,户口含金量无须多言,不知有多少人挤破了头想落户。
但一个年轻的快递员,竟被官方引进,还是D类高层次人才。
不仅可以优先摇号选房,获得100万购房补贴、3万块车牌补贴,还能在医疗保健、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照顾。
和他一样被评为D类高层次人才的,还有我们熟知的知名网络作家南派三叔。
全国有300多万快递从业人员(据中国邮政快递报社2019年统计),凭什么是95后的李庆恒?
连他自己都倍感惊讶:“快递小哥平时送送快递,怎么可能跟人才搭边呢?”
可我看了他的故事发现,其实李庆恒的成功,真的有迹可循。
01
从事快递业的5年里,李庆恒每天都在“自讨苦吃”。
刚入职的时候,他是在客服岗。
这个职务相对轻松,不需要参与配送环节,只要沟通客户,记录异常,提交反馈之类。
但他却想,不去一线经历,怎么更好地服务客户?
于是他主动申请支援一线,早上五六点到岗,晚上十点才回家休息,卸货、分拣、扫描、装车……
有一次,一个客户下单了一批演出服。
可是商家发货太晚,李庆恒接到客户催单电话时,已经是演出前一天晚上了。
从杭州发往重庆的快件,还停留在杭州转运中心,正常情况最快也要2天。
作为客服,李庆恒本不用负这个责任。
但为了帮客户赶上第二天早上8点的演出,他跑到转运中心,硬是花了一个多小时从众多快递中找到这个包裹。
之后,马上联系机场第三方货运站将包裹空运至重庆。
航班起飞了,他还不放心,又联系重庆转运中心人员,拜托对方尽快送达。
最后,本还需要2天时间的包裹,竟在当天晚上就到了客户手里。
后来转到分拣员岗位,李庆恒每天晚上都要把收来的快递赶在清晨之前分好,保证第二天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去。
久而久之,他开始练起一项提高效率的“绝活”:一秒快速分拣。
只要看到快递单上的地址,就能马上背出对应的城市、区号、邮编以及航空代码。
为了将这些信息烂熟于心,他没少下功夫,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
在大街上看到汽车车牌,就会在心里默念:
“浙A,杭州,邮编310000,电话(区号)0571,机场代码HGH。”
不止如此,他还能从数百件物品中,一眼就把固体胶、U盘、打火机、人民币、乒乓球等航空禁寄物品“扫描”出来。
能在12分钟内,作出19件快递的派送路线设计,用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线,确保快递准时准确送达。
“一万小时定律”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钻研一万小时。
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算,成为高手,至少需要5年。
李庆恒就这样在快递行业钻研了5年,获得了浙江省快递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又被省社保厅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
高层次人才资格的认定,就是来自于他过硬的业务能力。
你说他做的这些“钻研”,都是有必要的吗?
未必。
作为一个快递员,按部就班地分拣,派送,收取包裹就行了,反正做一单就挣一单的钱。
主动帮客户解决问题,做很难的技能训练,根本就是分外的事,既不会涨工资,还耽误时间。
怎么看都很吃亏。
但就是那些埋头费力搬起的砖,竟在不知不觉中搭成了一座桥,让他通往了命运的惊喜之地。
很励志是吧?其实这种改变命运的机会,你我都曾经拥有。
只不过我们都被“打工者思维”局限了。
02
什么叫“打工者思维”?
有人总结得好: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出多少力;老板不多给钱,我才不多出力。
“我拿4千工资,就只干4千的事,多了也白干。”
“工作嘛,又不是给自己做,让我多干活,先让老板给我涨工资。”
听起来天经地义。
但这背后有一条深层逻辑常常被忽略:把工作当成贩卖时间,实际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
前几年,我曾在家附近的健身房报过私教课。
不过练了几个月,我越来越觉得体验不佳。
倒不是私教有什么问题,而是一来这家店通风效果不好,所有人汗流浃背聚在一间屋子里,气味当然难闻;二来配套浴室也不够,人多的时候,还得排队洗澡。
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转而去了附近环境更好的健身房。
我跟私教提建议,你们改善一下配套环境,能多留住客户,你在老板那里也能记上一功。
没想到他却说:“你说的这都是行政该管的事,我就是个教练,你说我操那么多心干嘛,老板又不会给我多加一分钱,是不?”
典型的打工者心态,对得起自己的薪水就好。
我好心讨了个没趣,赶紧闭嘴。
之后也无奈换了家健身房。
大概过了半年,看他发了条朋友圈声明:已辞职。
我想着借此和他聊聊,他却抱怨起来:“拉倒吧,干了几年还是一点提升都没有,工资不涨,老板也不重用,此处不留爷,必有留爷处。”
听起来是很潇洒,其实不过是自降身价。
可想而知,再换一个平台,他还是会只看眼前的事,比较着付出与得到,不知道在行业里多掌握一个诀窍远比每个月拿多少工资重要。
得不到想要的回报,又会开始愤怒、委屈,再一次跳槽。
最在意的是工资,可最快失去的,恰恰也是工资。
偏偏也是这样的人,最爱抱怨大环境不好,老板眼瞎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别人凭什么就能升职加薪。
这就是打工者心态:贩卖自己的时间,能卖出一点是一点,永远不会思考如何让自己升值。
哪怕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也可能只是把1年的经验重复了10次。
03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一个故事:《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有棵苹果树,好不容易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摘走,自己得到1个。
苹果树觉得很不公平,干脆自断经脉,不再成长。
到了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4个被摘走,自己留得1个。
于是它爽多了:“哈哈,去年我只得到10%,今年我得到了20%!算下来我拿到手的翻了一倍。”
可苹果树忽略了,它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
继续成长。
就算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也得到了10个。
或者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只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在第三年更加枝繁叶茂,结出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一直在成长。
等到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经的烦恼,阻碍它收获的力量,都会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它却选择了混日子,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自断经脉,自废武功。
故事的最后,武志红写道: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
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这是最可怕的结果:你已经停止成长了。
可看看你银行卡上的余额,看看自己要交的房贷车贷,再想想,停止成长之后,你还能在岗位上混个几年,赚多少钱?
曾看过一位华为高管的分享演讲,他感慨说,如果现在让他应聘这个公司,他连简历筛选都过不了。
因为现在挤破头想进来的,哪个不是名校毕业,海归高材生?
要不是当初跟着大佬混,能吃苦能受累,背着投影仪就去村里卖设备,积极参与几个国际超大项目,各种拼命打怪升级,可能也就是个普通白领。
中国有句老话:能者多劳。
但放在现实社会,其实你要反过来读:多劳才可以成为能者。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当你习惯了得过且过,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随时都有准备好了的“后浪”把你拍在沙滩上。
连华为高管都如此有危机感,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背景,经验,财富,人际关系,这些我们都没有。
唯有戒掉委屈,拥抱变化。
如果你要问,这一生到底是在为谁打工?
其实经济学家薛兆丰的一句话,早就道出了真相:
“实际上,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不管公司能维持多久,这份简历会一直陪着我们。”
你把工作当成工作,基本上一辈子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你把工作当事业去奋斗,得到的一定比你期望的高。
04
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拿两千块钱的薪水,要有一万块钱的范儿。你如果打算就钱做事,那你一辈子都是给人打工且暗无天日的命。”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选择了8个阿里巴巴的客户作为敲钟人。
其中一个,是位来自吉林农村,初中都没毕业的北漂快递员,窦立国。
窦立国和时任阿里副总裁陆兆禧
为什么是他?
纵观窦立国的职业生涯,你会发现一点也不意外。
2008年,快递行业并不发达,工作也受歧视,每天早出晚归收入还不足20块。
别人都累了倦了想换工作,窦立国却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为了让人记住自己,他自掏腰包印了一万张名片,见人就发。
10个人中有9个都不要,拿到后扭头就扔,还骂他碍事。
他就顺着路走回去,捡起来,吹一吹,擦一擦,第二天接着发。
后来,他又在名片上加印了一些订餐、订水的信息,提供周边信息服务。
就为了让人留下名片,下次寄件时能想到他。
别人快递送到就走了,他还会跟客户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送点小礼物。
有位老客户快退休的时候,窦立国给他送了一束鲜花,让老主顾很是感动。
京城那么大,又很堵,在导航软件没有出来的时候,窦立国甚至手绘了不少路线图。
哪条无名小道通向哪里,哪个地方可以抄近道,哪条路最容易堵,他都一清二楚。
一个从山里走出来、没有太多文化的快递小哥,就这样在5年时间里,挣到了200多万,还成了马云的座上宾。
如果窦立国想着劳动就是为别人打工,他可能永远无法获得这样的价值感。
如果他只看到能拿到的20块,可能永远也赚不到一个200万。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为别人发的薪水打工,只会计较抱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你值多少钱,自己说了算。
05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太正确了。
当你坐在打工仔的位置上思考,你只是乞求强者的给予和怜悯;
但当你坐在主宰者的位置上思考,你获得的就是强者的成长和壮大。
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别矫情,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你的简历锦上添花。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你的未来,才能由自己塑造。
作者简介: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关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17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如何逆天改命?
▷ 这家小店关门了,关店通知末尾那句祝福让人鼻酸
▷ “凌晨四点,她去世了”
▷ 32岁高薪保姆逆天简历曝光:有一种开挂,叫降维打击
▼
更多夜读,扫描二维码关注央视网©央视网
星光必不负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