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煮酒丨那一天,他们偷偷摸进奥运村……

沐城 央视网 2020-12-08


1972年9月5日,慕尼黑奥运会赛程已经过半。


这是“二战”后奥运会第一次在联邦德国举办,为了尽力消除“二战”中纳粹的影响,也为了扭转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不良印象,向世界展示“新德国”和平文明的形象,主办方不遗余力地营造了一种“和平与欢乐”的氛围。


但一伙恐怖分子已经趁着夜色悄悄摸进了奥运村,轻车熟路地来到以色列代表团的住所,对宿舍内的运动员发动突然袭击,11位以色列代表团成员丧生。


在密集的枪声中,“和平与欢乐”演变成“杀戮与悲剧”。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也是奥运史上最黑暗的一段记忆。



其实,联邦德国非常重视这届奥运会,他们花的钱比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都多,规模也创造了新的历史,包括对德国怀有复杂感情的以色列也派出了一支人数众多的代表团。


但是,联邦德国把钱都用在了场馆建设和设施提升的硬件上,安保上却形同虚设,中东一个名为“黑九月”的恐怖组织轻而易举突破了防线。


 

一名恐怖分子以建筑工的身份提前摸清了整个奥运村的地形布局,又以找熟人为名,进入奥运村,掌握了以色列代表团运动员的住所细节,甚至每个房间的电话和电视位置。奥运开幕前后,8支AK-47和6名青年“死士”陆续到位。


9月4日晚,当外出的以色列运动员回到奥运村时,还在有说有笑回味着刚才的小提琴演奏,全然没有注意到背后几双寒光四射的眼睛。


9月5日4时30分,这伙恐怖分子越过形同虚设的奥运村栅栏,直奔以色列运动员所在的31号楼。


 

“咔哒,咔哒”,正在熟睡的以色列举重教练约瑟夫·罗曼被撬门声惊醒,他不确定这声音是不是室友摩西·温伯格所为,但当听到门后阿拉伯语谈话时,他确定大祸将至。


罗曼急忙跳下床,用124公斤的身体牢牢顶住房门,同时高喊:“有危险!快逃!”几秒钟内,门把手和铰链被僵持的双方拧弯,也就是这几秒钟让部分以色列运动员和教练得以逃跑。


紧要关头,温伯格回到房间,他也是个大块头,见状立刻挥拳击倒一名恐怖分子,另一名恐怖分子开枪击穿温伯格的面颊,但他仍猛击对方脸部,将恐怖分子颌骨打碎。另一名恐怖分子举枪就射,温伯格胸部连中数枪,应声倒地。


举重运动员约瑟夫·鲁马努在即将被绑时奋力反抗,但他遭身后恐怖分子枪击而亡,身体几乎齐腰而断。


仅仅半小时,恐怖分子就杀害了2人,另外9名运动员则被绑住手脚,成为人质。奥运村31号楼被攻占,成为恐怖分子的临时基地,与官方形成了对峙。

 

营救人质的过程颇受争议,先是奥运治安的工作人员接到报案电话没有理会,后是警方入楼营救的行动向世界直播,恐怖分子通过屋内电视看得一清二楚……营救失败!


“黑九月”下达最后通牒,要求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联邦德国监狱中的2名组织领导人,并派飞机把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与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通话磋商此事,得到的答案是:无妥协可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步。


最后一攻开始了。


联邦德国军方佯装妥协,准备把恐怖分子骗到机场伏击,在机场灯光的阴影下,难以分辨恐怖分子和人质,但营救枪声却如期响起,一片混战过后,恐怖分子和9名以色列人质无一生还。


9月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当天改为哀悼日,慕尼黑体育场比赛暂停一天,奥运盛会改成8万人参加的追悼会。



慕尼黑惨案后,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批准了特工部门负责人扎米尔的报复性暗杀行动计划。


第一个被暗杀的目标是瓦埃勒·兹怀伊特,他在死亡名单上位列第四,长期居住在罗马,表面上是利比亚驻意大利使馆的翻译官,实则是“黑九月”在意大利的头目,曾策划多起恐怖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策划了1968年对以色列航空客机的劫持事件。


1972年10月16日晚十点,兹怀伊特照旧从女朋友家走向自己的公寓,公寓门厅和过道的灯时亮时暗,兹怀伊特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就在灯突然亮起的一刻,两名以色列“死神突击队”队员出现在兹的面前。


装有消音器的贝雷塔手枪发出了低沉的响声,兹怀伊特身中14枪随即倒地。


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到1979年1月,摩萨德的特工们让十个暗杀目标相继消失。


此时,“死亡名单”上还剩最后一个目标,他就是“黑九月”的爆破专家,也是杀害11名运动员的同谋阿布·达乌德。


此前他被关在约旦监狱,出狱后一直隐匿行踪。1981年8月1日,一位以色列特工在执行任务时偶然认出了他,开枪将其击毙,结束了历时9年的复仇。


后记


正义与真相,并非月球的两面,非黑即白。


当你了解以色列人悲伤的历史,以及中世纪以来的“三次劫难”,也许会流下泪水;当你去过巴勒斯坦的难民营,了解五次中东战争,就不会再横加指责。


以暴制暴从来不会缔造和平,正如曾经试图还原慕尼黑惨案、拍摄《慕尼黑》的斯皮尔伯格所说:“我喜欢以色列受到严重威胁时做出强烈的反应。但我认为以‘反应’来对抗‘反应’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它只是造成了一种‘永动’的报复机制。”


【参考资料】

1.张玮:《历史的温度·史上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

2.林汶奎:《大暗杀·天谴行动:以上帝的名义复仇》

3.林海:《活的法律:那些永恒的法史瞬间》

4.萨洛蒙·马尔卡:《创造以色列历史的70天》

5.詹为为 詹幼鹏:《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更多新闻,扫描二维码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将央视网设为星标
好新闻不错过


编辑:吴明泽
责任编辑:寒冬
来源:央视网《煮酒》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