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天,光琢磨这件事已经让人头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冯美丽
出自日剧《边缘人》
但凡是刚工作的人,都知道职场的残酷。
不过他们以为,能让自己绊倒的,怎么着也得是“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敬酒我不喝、领导喝水我刹车”这样级别的失误。
但实际上,光是琢磨怎么称呼办公室里的前辈,就能把人折磨得够呛。
针对这个问题,前段时间,网易对内发布了通知,要求员工在内部沟通中去掉“哥”“姐”“总”等称呼,改用昵称代替。
通知发出之后,所有网易员工都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系统发起昵称申请,一旦申请通过,这个昵称就会成为他们今后在网易的通用代号。
这样一则消息,让许多深受“职场喊人难题”困扰的网友仿佛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可以喊领导外号了,一个自在的办公环境还会远吗?
然而事实真有这么简单吗?
01
没有九条命,
真不敢在办公室乱叫人
怎么喊人这件事儿,说起来还真不仅仅是职场上的烦恼。
哪个妙龄少男少女在被人喊“叔叔”“阿姨”的时候不想举起四十米大的刀?又有多少原本无比实用的称呼在大众的玩梗狂热里被污名化、油腻化?
总之,越长大越发现,没在叫人上摔过几个跟头的现代人,堪称人类社会的神迹。
前两年,媒体曾经对近2000名职场人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9%的人在刚入职场时有过“不知如何称呼前辈”的困扰。
在我们朴素的认知里,面对拿捏不好怎么称呼的陌生人时,我们大可以简单地以一句“您好”“打扰一下”之类的人类通行求助密码蒙混过关。
然而当情景转换到了职场之后,再想回避喊人这个环节,十有八九会被认为没有礼貌。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职场必备100招》里早就已经记好了前辈们善意的提醒——
喊声“哥”“姐”不吃亏,能带职位就带职位,先看同事怎么喊,实在不行就用“老师”救救急。
然而这些经验具体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甚至不同的人身上,其中的门道又可以千变万化。
比如在电视剧《二十不惑》里,身为主角之一的大宝在实习第一天就遇上了喊错人的尴尬。
在向一位较为年长的前辈询问任务时,对方对于大宝口中“姐”的称呼很不满意,认为把她叫老了;
然而当她吸取教训直呼另一位前辈的英文名时,这位跟她年纪相仿的前辈同样不太高兴,甚至认为大宝很没礼貌。
当初的这段剧情不但让剧中的大宝本人觉得很委屈,剧外的很多观众看了也大呼扎心。
尽管剧中两位前辈的表现过于直白和戏剧化,然而那种喊错人导致的窘迫,却让职场人们特别感同身受。
你面对的,要么是比你有经验、比你有话语权、比你更讨领导欢心的前辈,要么是直接掌握生杀大权、一句话就可能让你丢饭碗的老板。
总之,被喊的一方只要表现出任何一点嘴角抽筋的迹象,脆弱的职场菜鸟就会立刻开始脑补自己未来在这个办公室面临的宫斗大戏。
不得罪人,是职场喊人的底线。可实践起来,这条底线却高高在上仿佛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更何况,这条底线的变量,有时候还不只掌握在被喊的人手上。
很多行业都习惯于相互之间冠以固定的称谓,比如技术人员之间的X(一般是姓氏)工,研究人员之间的X博,竞技体育行业的X指……
乍一看,这样的规矩简直就是职场嘴笨星人的救星。直到有人无意识地喊出“项工”“龚工”这样让双方同时脚下施工的称呼,才让人明白,职场喊人难题的解药,根本不存在。
来源:豆瓣哈X11小组
02
让你直呼其名的领导,
难道就不是领导了?
在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里,“不喊X总”的潮流早就流行过一轮了。
比如阿里内部鼓励员工用武侠小说人物作为自己的花名,腾讯内部用英文名代称高管,联想则是要求员工称呼管理层时直接回归本名——
CEO杨元庆要求员工称呼自己为“元庆”。
马云在阿里内部使用的花名就是风清扬
不论形式如何,互联网大佬们在谈到改变称呼的出发点时,总离不开“去等级”“自由”之类的说辞。
职场代号——甚至于用不用代号——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可能性。
当领导喜欢武侠,可能整个公司的起名主题就是武侠,当领导喜欢国际化,可能整个公司就只允许相互之间用英文名称呼。
具体到这个代号该怎么起,其实也没有人们想得这么随心所欲。
在网易开放昵称申请的第一天,就有网友抱怨自己起名失败。
在被HR拒绝的回执里,对方表示因为昵称要伴随整个网易生涯,所以务必要“积极向上,符合自我理想人设”。
@我想不出好的昵称了
几年前,高晓松入职阿里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为了“入乡随俗”,他先后申请了“田伯光”“瘦头陀”两个花名,但后来都因为是反派人物、不够正面而被否决。
最终,他还是沿用了自己最广为人知的外号:“矮大紧”。
所以你看,表面上看,公司内部改叫昵称确实是显得更平等随意,但这其中到底有没有自由、有多少自由,最终还是由一部分人说了算。
即便是员工被赋予了足够的空间为自己取一个代号,但其中依然存在着看破不说破的潜规则——
“领导叫钢铁侠,我是不是就不能叫灭霸?”
“取个过于生僻浮夸的名字,会被文盲同事暗鲨吧?”
“跟隔壁桌的姐姐起得太像,会不会以为我暗恋她?”
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去总化”会让公司氛围更轻松、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压力更小,然而整个起名过程,实际上依然脱离不了对背后的上下级关系的考量。
试想一下,有哪位员工在厕所偶遇杰克马时,能淡定地喊出一句“好巧啊风清扬”呢?
看起来,昵称不过是在以另一种隐形的形式标记着人们的职场地位。所以,改叫昵称到底能实现多大程度的平等,其实不言自明了。
03
职场叫人,为什么总是愁坏新人?
其实这种谨慎并不难理解。
一方面,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本身就对职场充满了未知和幻想。
互联网上各种所谓的经验贴、教学贴,都在不遗余力地营造一种职场有多残酷和苛刻的现实。
而对于想要在新环境中立足的年轻人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收起锋芒、乖巧融入,根本不敢奢求所谓的平等。
一位在第一天就试图和办公室前辈勾肩搭背的命硬网友如此说道:“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过于自来熟的行为让公司的其他人误以为我是关系户,还商量着怎么孤立我才好。”
所以,职场新人对于怎么喊人的瞻前顾后,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的自保。
而另一方面,过度的紧张,其实是来源于新人们对于“职场人”这个新身份的陌生感。
在面试的时候默默考量一个公司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在遇到麻烦时下意识地向刚认识的同事倒苦水、求安慰。
习惯了同学之间出于人情的交往方式,自然很难在进入职场的第一时间就把工作和私交冷静地区分开来。
于是,即使是“如何称呼前辈”这样的在职场能力序列里微不足道的问题,也会被掺杂诸如“她会不会不满”“我会不会太跳”的个人情绪考量。
本以为叫老师是无懈可击的,但事实证明也有人不喜欢/出自《我知道你的秘密》
的确,职场开口喊错人的经历,无论怎么看都是不愉快的。明明世界上有这么多好用的称呼,可同事偏偏一个都不喜欢,也挺无奈的。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同一个坑前面经历了无数的教训,似乎也没有从中找到任何一条普适的经验。
可回过头来看,这场因为叫错人导致的尴尬,真的严重到会影响职业生涯的地步吗?
至少从网上大部分人的经历来看,答案是“不会”。
说到底,这条被过度重视的职场潜规则,既是因为菜鸟们对于职场压力的妖魔化,也是因为对职场人际关系不切实际的想象和美化。
当他们终于认识到,工作是为了生存的本质,大概对于在职场里怎么喊人这件事,就不会再有这么大恐惧了。
来源:内容已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听说遇到Vista看天下,就像爱上了一个双子座。可严肃说理,可玩梗沙雕,总能带你用最精辟的角度解读你最关心的事情。快扫码下图二维码关注Vista看天下,保证每天都有点儿东西。
想要更多阅读量系列:
▷ 前半瓶靠甩,后半瓶靠拍!蚝油瓶这种反人类设计咋还不改进?
▼
更多夜读,扫描二维码关注央视网©央视网
好新闻不错过
你和同事领导间是怎么称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