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年后,我才看懂这对夫妇有多“傻”

央视网 2021-04-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她刊 Author 她姐


她刊(ID:iiiher)| 来源
她姐 | 作者
寒冬 | 编辑




想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


有没有一件事,你可以坚持干近20年,不为自己,为了别人,不赚钱,甚至还倒贴钱?


前几天看完《感动中国2020》的颁奖礼,这个问题就一直在我脑海里转悠。


因为一对获奖的夫妇。


一对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


《感动中国2020》


所以忍不住,想要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1
“那是直接面对生死的”


18年前,万佐成和熊庚香的生活和其他摊贩的生活还没什么太大不同。


两个人在江西肿瘤医院附近的小巷子租了个房子,摆起了早点摊。


每天炸点油条,卖点清粥。早餐收摊后休息一阵,再搞搞批发。


虽是起早贪黑,但老两口的日子过得也算红火。


《感动中国2020》


平静的生活,因为一句话被打破了:


“您好,能借您的炉灶用用吗?我想给孩子炒个菜。”


说话的是位四十来岁的外乡人,他和妻子推着一个小车,车子上坐着他们唯一的儿子。


小伙子患了骨癌。


一次一次的化疗为他带来巨大痛苦,身体被消耗得没了力气,食欲也在不断减退。


可即便积极接受治疗,也没能拦住癌细胞扩散。


没办法,最后只能截肢。


他可能真是想家了,又或者是放弃希望不想治了,只说想再吃顿妈妈做的菜。


在这吃不上,就干脆回家算了。


万佐成夫妇看着被疾病搓磨的一家人,心里跟着难受,没犹豫,直接就答应了。


这一家人想给钱,可不管怎么劝,老两口一分钱都不收。


万佐成夫妇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


反正炉火闲着也是闲着,只是让人做顿饭而已。


《人生第一次》


这事慢慢就在患癌病人的家属间传开了。


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家找到这条小巷子来,想借个火,给家人做顿饭。


找来的人里,有些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


癌症这种病,治起来要花不少钱。想要省点钱,又想让病人多吃点喜欢的饭菜,也就剩自己做这条路了。


还有的,就是想在异乡让患病的亲朋也能尝尝家里的味道。


别管饭馆的菜怎么好吃,和家里做的总归是不一样的。


稍稍吃点似乎也能收获一些慰藉,再生出点力气和希望,来对抗病魔。


《感动中国2020》


但凡有家属找来借炉火,万佐成夫妇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眼瞅着找来的家属越来越多,为了摆早餐摊买的几个炉灶都要排队用。


要是家属来得晚了,病人就得等上至少1个小时才能吃上饭。


万佐成夫妇想着,干脆再买几个炉灶免费让大家用。


买炉灶就算了,怕烟火味影响周围的居民租户,夫妇二人还准备把靠近厨房的小屋也给租下来。


《人生第一次》


这件事,儿女们第一个不理解。


以前摆摊虽然也累,可多少还有休息的时间,挣的钱不多,但也够吃穿用度。


现在为了一堆陌生人大把大把地花钱,图什么呢?


“你和癌症病人混到一块去,那病多重,那是直接面对生死的!”儿女们劝说道。


“死”这个字,多提一次都觉得晦气。


最开始找来的那一家人,也是问了一路,才找到他们这一个地方愿意借炉火给病患家人的。


2
上百人的厨房


万佐成和熊庚香最后还是决定做这件事。


仍然是因为一句话。


那是一位曾经的病患家属无意中说的话:


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啊。我妈妈五十来岁走了,给我留下特别大的遗憾。


遗憾在,我当时找不到这样一个厨房,像在家里一样做顿饭给她吃。”


有时候,尝尝熟悉的饭香,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让人安心。


于是,老两口按照之前的计划,先是租下了附近的几间小屋。


有的改成了厨房,供病人家属做饭用;有的作为老两口炸油条、做早餐的地方;还有的是给经济条件不太好的病人和家属免费住。


然后,他们又一口气买了10套炉灶。


小厨房彻底成形了。


《遇见你》


因为挨着肿瘤医院,来炒菜的大多数是癌症病患的家属,人们给小厨房起了个别称——“抗癌厨房”


这次,病人家属们说什么都不肯接受免费用炉灶了,争来争去,万佐成给定了价——炒菜5毛钱


后来因为燃煤费等上涨,倒是又涨了些。


变成炒菜1块钱,炖汤2块5,米饭每盒1块。


除了菜、油自备,其它的调味料钱、水费、电费、燃煤/燃气费,全都算在里面了。


依然便宜得惊人。


遇见有困难的家庭,仍然不收费,老两口还会免费提供些好消化的粥水食品。


加上当地政府给补贴的一些房租,一年下来,终于不用再倒贴钱,小厨房勉强能维持收支。


可即便还要倒贴钱,老两口也从没想过借这件事盈哪怕一分利。


《人生第一次》


就这样,一条两米来宽的小巷,每到饭点,人来人往,飘满了饭香味。


“新人来了,老人走了,然后又有新人来,每天得有上百人在这炒菜做饭。”


渐渐地,连肿瘤医院的医生都知道了。


有病人家属想找地方自己做菜吃,医生们就介绍他们来这个一墙之隔的地方,找“抗癌厨房”。


找万佐成和熊庚香。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


年近70的万佐成夫妇一直守在这,一守就守到了现在。


哪怕到了除夕夜,小女儿接他们吃年夜饭,吃了半个小时,夫妇俩就立刻往抗癌厨房赶。


电线、炉火都在这。离开了,夫妇俩不放心。


因为这个,《感动中国》的奖,老两口也没去现场领。



就怕有新人来了,不会用炉灶。


怕出用火用电的问题,危及周边的安全。


疫情的时候,一直开着的抗癌厨房,依旧没打烊。


病人家属们不方便来做饭,万佐成夫妇就让他们把菜放到取菜点,夫妇二人把菜拎回来,消了毒,动手给做。


万佐成洗菜,熊庚香炒菜,分工明确。


《人生第一次》


夫妇俩忙前忙后的,病人吃饭时间没耽搁,他们的饭点却在一直往后推。


如今,三四点吃午饭,九十点吃晚饭,已经成了常态。


简简单单做个青椒炒蛋,配着米饭,随便吃些就算一顿。


在这对夫妇眼里,这些不叫辛苦。


“都艰难,我们还不艰难。年纪大了,没什么花钱的地方,我们做这点事,还是不难。”


儿女们后来也理解了,遇见特别困难的家庭,也常常会在能力范围内帮上一把。


3
“这里就是一个短期的家”


渐渐地,氤氲的饭香、温暖的炉火让这个临时建起来的小厨房,成了一个“特殊的家”。


老两口像大家长一样守在这,病患和家属们也离不开。


进进出出的,喊一声“熊大姐”,叫一声“老万”,就像回家了。


对于家属们来说,这里还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


那些对着病人不敢讲的辛苦、不敢说的难过、不敢传递出去的焦虑,全藏在切菜、炒菜声里,慢慢地发泄了出来。


“我流眼泪都是在这里流呀,在我老公面前我都不敢流呀,每天晚上睡不着觉。”


《人生第一次》


每当看见有人哭,熊庚香总会过去陪着聊两句,安慰几声。


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想那么多,先吃好这顿再说。”


人,总是要吃饭的。


哪怕这饭和着泪水吃下去,那就还没到绝处。


再难的路,也能试着往前走一走。


在“抗癌厨房”,同病相怜的人们聚在一起,互相鼓劲、打气、帮忙,前路好像也显得不再那么难行了。


有的人为了患病的家人,第一次进了厨房,学着做菜。


锅里放了蔬菜,就忘了加肉,也不知道何时添盐,手忙脚乱的。


即便这样,也没放弃自己做的想法。


曾经被爸妈照顾的孩子,现在要学着照顾爸妈了。


旁边的人看见,就顺手接过来,帮忙把菜给炒了。


等她把饭菜打包好,再回去收拾自己带来的东西。


《人生第一次》


有的人经济条件好点,做饭的时候听说哪家条件不太好,也会在万佐成夫妇的带领下分享些饭菜,或者给添个汤。


“人不劝不善,鼓不敲不响。”万佐成说。


只要还有人,这个小家就不会散。


家人们总会守望相助。



“抗癌厨房”开了近20年。


曾经洁白的墙壁早已经被烟火染上了些黄色。


走进厨房小屋里,最醒目的也许不是一摞摞锅碗瓢盆,而是小屋墙上密密麻麻写满的字。


那些全是病人家属们留下的姓名、电话和地址。


像是一朵朵镌刻在墙上的“小红花”。


《面对面》


有的病人把病治好了,开开心心回家去。


还有的病人没治好,要回家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可不管因为什么离开,这些人总会来“抗癌厨房”里见见万佐成和熊庚香,道一声感谢。


像是一种约定好的告别仪式。


他们说,将来有一天,希望这对老夫妇也能去他们那做客。


好好吃顿饭,聊聊天。


如果真的有这一天,估计也会出现在很久以后。


万佐成夫妇俩说:“只要两个人没病没灾,这个抗癌厨房能坚持一天就是一天。”


《感动中国2020》


《感动中国》写给万佐成和熊庚香的颁奖词里有两句话,我格外喜欢: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

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


在万佐成和熊庚香身上,确实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可就是他们伸出的那双手、点亮的那盏灯、燃起的那口灶,为他乡求医人的内心带去了难能可贵的美好。


这份美好,该让我们警醒:


那是“勿因善小而不为”,是在这个“扶不扶”“救不救”都让人犹豫、思考的年代里,别把心里那点善给丢了。


点个在看,为这对夫妇,也为每个人心里的这点善。





作者:她刊 千万女人都在看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我等了三个多月,还没有人来报复我。”24天里连杀2人的凶手被抓到了,但我们都忽略了这一件事!一夜爆红后,他在镜头前哭诉:我只想养家糊口他们,又对张桂梅下手了!夫妻之间那点事,别什么都跟孩子讲“爸妈没钱,不配有我这么好的儿子。”

更多夜读,扫描二维码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将央视网设为星标
好新闻不错过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