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成非法、九成造假、十万人不靠谱,小心黑医美的这些坑!

万泉涌 央视网 2021-09-29








戳图↑看系列报道第一篇

(↑上滑阅读)


编者按:七月十五日,杭州卫健委关于网红抽脂感染去世一事做出了通报。经过医学专家评估,这是一起医疗事故。网红做医美手术的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也正是该美容院的这些过错,导致了最后患者的死亡。

这表面看似极端个案,实则集中折射了当前的医美乱象。近年来,医美热有愈演愈烈之势,市场广阔,潜力无限,俨然新一代风口经济,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暴露了不少的隐患——相关机构缺乏资质、过度营销、能力不足等不一而足。我们为此专门做了一个深度总结,对这一新兴行业做一次全面体检:
敲警钟、促警醒强监管、严处置推动其尽快步入正轨

“打瘦脸针,脸塌了”“做额部填充,头发秃了一块”“割个双眼皮,眼睛合不上了”“小腿神经阻断术,腿一粗一细”“抽脂手术,心脏骤停”……近年来,有关医美的负面新闻频频登上热搜。
网络上推广神经阻断瘦小腿手术的视频截图
医美井喷式发展中,鱼龙混杂,乱象丛生。艾瑞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非法医美机构占行业的88%,非法医美从业者超十万,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的设备都是假货,每年非法黑医美致死致残10万人左右,可谓触目惊心。总体来看,医美整形中90%的事故来自“三非”问题,即非正规机构、非正规医生、非正规药械。
当你把整形美容当成“救星”,人家却把你当成流量、当成“待宰的羔羊”。究其原因,多数求美者在医美知识、服务定价、资质鉴定等面前几乎一片茫然,进了美容院,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黑箱。即使有熟人、明星给你“安利”,也经常会遇到熟人杀、经验坑;即使你经受住了诱导充值的营销话术,APP上的医美贷和医美分期又在向你招手;即使你诉诸法律手段,到头来往往缺少证据。想变美的代价真不小。
资料图
从上述问题来看,医美市场属于典型的“柠檬市场”,即信息不对称市场,“柠檬”在经济学中特指劣等产品。医疗美容本身有一定的知识门槛,而且行业快速发展、产品五花八门,更拉大了这种信息壁垒。一些消费者明知价格和质量不透明,但医美机构的策略往往是推高产品价格,制造消弭不信任的假象,形成一种价高质好的“信号”。
这种信号机制下,商家只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营销和话术上,产品质量和服务安全反而进一步下降,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出现,反复收割用户的“智商税”。
在众多医美服务中,主打去皱紧肤的“热玛吉”是绝对的顶流,是信息不对称的典型使用场景。根据多家媒体曝光,正品进口热玛吉仪器价格在60—80万元,市面上的热玛吉多数是高仿品,价格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有的商家可以真假机器混着给顾客做,真的服务高端客户,假的服务普通客户,即使客户要验机,反正有真机可以应付。从水货治疗头、仪器上伪造的认证二维码,到执业人员的假“光电仪器操作师”都可以定制。诸如此类的器械造假、资质造假,将客户暴露于毁容风险之中。 
医美事故致女子九级伤残
信息不对称下,医美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信任矛盾”已经是这个市场的主要矛盾,医美消费决策时间长、交易频次低、金额和风险均高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行业的信任危机要比其他行业更为突出。
而医美机构试图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努力”,其实在反向制造更大的信息差。作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某些医美APP打造的经验或日记分享社群,就存在大量代写、刷单等造假行为。例如,在网络盗取效果好的整形前后对比图,伪装成成功案例。一些平台还对医生进行包装、代写“医生问答”,对前置展示位收取高额费用,过滤掉用户对的投诉,这已经是实实在在的“黑产”。
客户作为弱势的一方,克服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最优策略往往是“跟随”,即通过熟人介绍,或模仿某位网红明星,但仍然摆脱不了这些变相“医托”的坑。而另一策略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标准化程度较高、失败几率低的“轻医美”“微整”来满足变美的需求。然而,客户任何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努力,必须面对人只有一张脸、只有一次机会的现实,必须对潜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敬请关注
系列报道第三弹

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刘雅虹
来源:央视网

手机充一夜电,到底会不会爆炸?

“少年胖”则很危险!

你叫的网约车安全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