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俩字,越搜越吓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辛波
刚二十出头的小年轻一脸惊恐:我怎么这么年轻就有结节?
工作了几年的“老油条”一边在心里焦虑,一边嘴上云淡风轻:嚯,今年只多了两个。
但相同的是,当双方收起了体检单,都会默契地掏出手机搜索:体检查出结节怎么办?
01为了“除掉结节”年轻人开始迷信
结节这两个字,可大可小。
上可至癌症肿瘤,下可忽略不计。
结节危险与否,只能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
但大多数时候,哪怕体检医生只是提醒一句“目前没啥问题,定期观察就行”,落到年轻人耳朵里已经无异于病危通知,心里已经开始拟遗嘱了。
对于认知范围之外的事,年轻人们擅长“用魔法打败魔法”。
打开社交平台一搜索“结节”,会发现大家为了消除这个磨人的小东西,简直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标题里看到“我做了XXX结节消散了”,就实在没办法控制住点进去的手指,哪怕知道那只是编了个故事。
不过,是编的也没有关系,只要有结节消失的一丝可能,那么哪怕看上去再假,“接好运”这门学问都可以派上用场,万一呢?
但方法多了难免鱼龙混杂。
例如在消结节博主描绘的世界里,这些所谓偏方都遵循着一个原则——通用。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怎么省事儿怎么来。
比如,同样是以枸杞、大枣、各种干花为主要配方的“调理茶”,只需要换种容器,就摇身一变成了泡脚汤。
很多招数以前曾用来“补气血”“去皱增发”,如今也变成了消除结节的绝世秘方。
比如,日常喝的菊花茶加上枸杞,只需把烹饪手法从泡变成煮,就能让结节“轻松消失,不再复发”。
而不管你是嗓子疼还是出油多还是现在的结节,都属于“痰湿”,可以靠同一剂“名方”来解决;
如果还嫌煮水太麻烦,干脆做两个菜就好了。不仅能消除乳腺结节,甚至附赠减肥功效,让你的副乳“咔咔掉”。
相比于食疗,按摩法看起来就麻烦很多。
虽然从表面来看,能摸到的东西就用按压来解决好像更合理些。
不过要按的穴位实在是太多了,从后脑勺到脚底板,从肋条骨到后脊梁……
看起来,直接躺在指压板上滚动全身,才能做到让“结节神奇消失”。
虽然勤勤恳恳,但谁不想又轻松又快地搞定呢?于是这事变得越来越玄乎了。
五花八门的“结节区”账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穿着白大褂不知是否为真医生的博主,你觉得很有用关注了他之后,发现他“什么病都能治”;
一类是看起来热心的网友,只是她分享的方法里,前面头头是道,但后面总会留一部分给“神药XXX贴”、“XXX药”。
在这个分类之下,还产生了一种掺杂了被迫害妄想症的方法:
“总有刁民想害朕”,医院和药店明明都知道怎么治,但就是不愿意告诉你,好药都要藏着掖着。
02道理我都懂但真的做不到
但即使如此,年轻人依然勤勤恳恳地学习着。
每天捧着几杯中药茶,不让碰的食材就从外卖中择出去;怕按摩太轻没有效果,竟能把自己按到想吐。
但是,“两个月逐渐消除结节”也还是太慢了,快节奏的年轻人必须要现在立刻马上,最好按一下就见效。
除了“不看体检报告就没有结节”这个方法之外,他们热切地祈盼结节能学习一下发际线:懂事点,自己消失掉。
众所周知,“气出结节”是个形容词。
当你拿着体检报告问职场前辈时,他们多半会露出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再打开历年的体检报告,告诉你:没有一两个结节,都不算吃过生活的苦。
去年有体检机构的报告显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甲状腺结节总体检出率均大幅超过30%,也就是说,同样,每三个“打工人”里就有一个人有甲状腺结节。
正如年轻人们常用“气到长结节”作为生气的最高境界,结节确实是一个与情绪紧密相连的身体问题。
有医学专家曾对甲状腺结节和抑郁、焦虑情绪的关联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焦虑、抑郁和结节存在共病的情况。
而另一项研究指出,疲劳人群高发各类结节。
结节发病有偏好性,因此每次体检查出结节,医生都会给出“少生气”这样的建议。
但面对吹毛求疵的领导、甩锅的同事、不懂还瞎指挥的甲方,心平气和?怎么可能!
这届年轻人,一半的结节都是来自于工作上受的气。
就算不是,也要执着地认为自己是。
管着三个人的小主管@小林 是一个小领导,每当小组需要向大领导汇报的时候,他都会觉得自己又长了几个结节。
因为即使他帮每个人都写了工作报告概览,还把重点特地加红标粗,但还是每次都会有小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出现。
每次生气,都感觉自己像榻上的雍正,对面的甄嬛三言两语,就能让自己背过气去。
如果没有,那么身体里一定又多了一个结节。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张晓军曾提出四点避免结节的建议:日常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态平和,多与亲友倾诉。
但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作息和劳累完全不是“打工人”们能控制的。
网友@芬达软糖,在一次体检又多了两个结节后,被医生问及日常的作息和工作压力,回答完后,医生沉默了三秒,给出了转行的建议。
职场上的气人事儿实在太多,而如果表现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又怕被骂“不专业”“把别人当情绪垃圾桶”。
加上跳槽没有那么容易,也很难找到不受气的公司,只能默默忍受。
在压力下,报复性熬夜和高热量饮食也成为了难以戒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唯一且最便捷的自我安慰手段,就是以社交媒体上的“玄学”换取不长结节。
相较于谈了恋爱、涨了工资,这一年没有长结节,对于年轻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年度喜事,值得庆贺。
03找“偏方”不如调节情绪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年轻人为什么开始迷信网上的种种“去结节教程”。
但很多时候,这些努力的必要性还有待商榷。
“我这里有个结节,是不是得癌了?”在采访中,重庆一名从事肿瘤风险筛查的医生曾提到,自己经常会遇到拿着体检报告的患者问这样的问题。
《中国“癌症焦虑”大数据报告》显示,25~34岁的年轻人更容易癌症焦虑,占比高达49%。年轻人们太担心得癌症了。
但其实,结节跟癌症的关联并没有那么紧密,甚至不能完全等同于疾病,它只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性名词,说明可能存在问题,但是否为疾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复查。
而在《默沙东诊疗手册》中,明确提出:大多数结节不经治疗,最终也会消退;且大部分结节都是良性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恶变几率非常微小,多数不会癌变。
如果后续良性的结节有恶变的苗头,治疗的预后效果也比较好。
即使是恶性结节,发现了也并不是一个坏事。
恶性结节发展成癌并没有那么快,往往要经过几年时间,早期发现就可以在发生异变前切除,大大降低患癌风险。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结节,而医生并没有提出进一步检查或切除的建议,你就完全可以把它当作痣一样处理,不用过于担心。
事实上,并不是说以前的人就不长结节,而是近几年健康意识的提升,让体检成为了年轻人每年的必打卡项目,体检的人变多了,讨论度也变高了。
而且检查设备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比如以前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主要靠触摸,而如今使用了超声,更小的结节也能被检测出来,这就造成了这届年轻人更易有结节的印象。
但当结节存在,有时候甚至还能摸到,并存在恶化的一丝可能时,年轻人们很难放得下心来。
这些担忧也助长了互联网上消除结节“玄学”的流行,于是人们企图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茶饮、食疗、按摩快速消除结节,但毫无效果,这又会进一步增加焦虑。
这就像一个焦虑的死循环,没有作用尚且是小事,乱用中药茶饮可能会带来新的对健康的损害。
当然,不是说要完全对结节不管不顾。
只是与其瞎折腾,随访观察和复诊才是正经事。
相比于自己吓自己式的焦虑,结节或许更像是一种提示:你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了。
有用的并不是突击式的泡些中药、按摩,而是逐渐地找到更平稳的生活节奏。
生活确实很难,可结节不是一天长出来的,那就给自己和身体一些耐心,进一寸有一寸的快乐。
虽然明天醒来还是要上班,生气在所难免,但至少在面对生活的烦心事时,我们可以学着和郭芙蓉一起闭上眼睛默念: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放下焦虑
定期体检
END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
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推荐阅读
围剿暴恐分子危急时刻,他徒手接住爆炸物……
花季女孩自杀,遗书里写下一串名字……
猴痘病毒扩散多国,它到底哪里可怕?
被当众羞辱后,她这样绝地反击……
▼ 关注央视网 读更多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