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谈|这是多大一条鱼啊?
媒体常常被诟病“喜新厌旧”。
“喜新”倒是不假,新闻当然要抢时间、抓热点,这是信息传播的规律使然。就像做饭,大家都想用新鲜的食材。“厌旧”则谈不上,至少没有到“厌”的程度,有时候,挖“旧”还别有价值、更具意义。
一如本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北极鲶鱼”事件,有媒体锲而不舍不断催更,再采访深圳相关责任部门,关注进展程度。遗憾的是,得到的依然是“会登记反馈”这样的官方辞令。
算下来,此事距今已近半年之久。其间,舆论一次又一次追问,头条、热搜也是一个接一个,可谓全网关注、全民围观,但相关部门的回复从“展开核查”到“正在关注”,再到“暂时没有结果”“等待通告”……颇有“以不变应万变”之心得,“任你狂风暴雨我自波澜不惊”。可如此长时间没有个明确说法,很多人不免要揣测,这是多大一条鱼啊?
大家关心,说明对调查有期待,相信大多数人也理解,这样的调查需要做大量严谨细致的工作,多一些时间在情理之中,公众有足够的耐心,但相关部门还是应该给予相对明确的预期,总是被动应对,不是长久之计。
事实上,在事件爆发之初,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就承诺,将展开核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近半年过去了,这个“及时”是不是显得有点尴尬呢?况且,本着对党纪国法负责、对公众知情权负责、对党员干部声誉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如此社会重大关切事件也不宜久拖不决。
由此事说开来,有一些机构、单位特别是公权力部门面对类似的舆情时,习惯性采取“鸵鸟策略”。你问,他就是“高度重视”“正在调查”;你再问,何时有结果,他就说,“你总得给我一点时间吧。”然后,往往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人自认为“精通”应对舆论监督的“套路”,主打一个“拖”字诀,态度严肃、姿势端正、讲话严谨,就是行动拖拖拉拉、慢慢悠悠,能拖一天是一天,能耗一时是一时,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雨过天晴涛声依旧。
为何舆论对“北极鲶鱼”事件的调查如此关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这样的场景见多了,担心又不了了之了。关于这种现象,网友们还发明了个很形象的词——“新闻烂尾”,本网这周有一篇文章《项目烂尾了,问责不能再烂尾》,初衷也是如此,这么大的事件,对上对下都应该不仅有个态度,还要有个结果。
说起来,这种“鸵鸟策略”都是小算盘、小伎俩,上不得台面,可影响坏着呢!要对这样的干部和部门狠狠地重锤击鼓,直到敲醒为止。你代表的是公权力,怎么能为了你身上那点羽毛、为了当老好人而因小失大呢!
这是为官者的基本修养啊。有些领导干部平常讲话时篇篇强调担当,句句不离责任。那什么时候彰显担当,什么时候体现责任?我以为,关键就是遭遇舆情时、面临危机时、出现失误时。敢不敢面对,能不能承担?话说百遍不如行动一次。
“堵捂瞒”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即使可能遮掩一时,也会成为一个长期的污点。因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你以为过了关,得了便宜,可这样的“污点”会在以后类似的新闻场景中被一次次拉出来“陪审”。
譬如,提起食品安全,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指鼠为鸭”;说起慈善问题,不少人脑海中自然就浮现“郭美美”的形象……真到了那一步,不仅是对行政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公信力的伤害。这样的教训真的够多了。
癸卯年
八月初二
2023-09-16
编辑:陈艳欣
审校:瑞雪
原创声明:本文为央视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