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窝”不在东北!威海有自己的“哈尔滨”
“冷流雪正在狂暴,置身其中,宛如在北极科考!”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农历冬至,“雪窝”山东威海暴雪持续加剧,自19日夜开始已经持续三天三夜,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打破山东积雪最深54厘米的纪录,持续低温造成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影响交通出行。
据最新消息,今天,山东半岛的降雪还在持续,强度有所减弱。
烟台和威海暴雪突破历史纪录
山东省气象台22日11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称,19日至22日烟台和威海暴雪突破历史纪录,山东省低温橙色预警降级为黄色预警并解除道路结冰橙色预警。
12月19日8时烟台、威海和青岛开始出现冷流降雪,截至22日8时,共有21县(区市)出现降雪。此次降雪过程是一次极端天气事件,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突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冷流暴雪历史极值。
其中威海文登出现特大暴雪,烟台市区、威海荣成和烟台牟平出现大暴雪,累计降雪量排在前5位的是:威海文登50.2毫米、烟台市区30.5毫米、威海荣成25.2毫米、烟台牟平23毫米和威海市区15.8毫米。
烟台和威海积雪明显,其中文登22日积雪深度达74厘米,超过了本站有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2005年12月13日,54厘米),也打破了山东省所有气象观测站的历史纪录;烟台21日积雪深度为52厘米,荣成22日积雪深度为44厘米(突破本站有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据山东省烟台市气象局介绍,烟台和威海作为典型的海滨城市,由于冬天降雪较多,形成了独特的海滨雪城风貌,被称为“中国雪窝”。且两个城市的降雪以冷流雪为主,占总降雪日数的比例高达80%以上。烟台莱山机场气象统计资料显示,当地冷流雪年平均日数在39天左右。
冷流雪也被称为冷平流降雪,是由于冬季黄海与渤海相对于内陆温暖而湿润,强冷空气经过暖海面,被加热加湿,到达山东半岛北部地区,被山东半岛中部丘陵地形阻挡,空气逐渐饱和且在山脉以北堆积,形成了长时间的降雪。因此,这种降雪又被称为海效应降雪。冷流降雪又被称作“大湖效应”所致降雪。
以山东半岛为例,冷流雪在蓬莱至成山头一带沿海地区尤为显著。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易产生冷流雪。只不过,山东半岛上次出现这么频繁且强悍的降雪还要追溯到2005年12月。
实际上,早在北宋时就有不少文人注意到了山东半岛的冷流雪,还留下了描述大雪的诗篇。
孔平仲在《闻登莱大雪》一诗中所写的“闻说登莱雪一尺,此中晴色更无云。安得北风从海上,满天吹过玉纷纷。”仔细读来,这可不就是描写的冷流雪吗?
也常出现“大湖效应”
从全球来看,北美的五大湖区“大湖效应”带来的湖面降雪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因为冬季湖面温度较高,会产生水汽蒸发并进入冷空气中,增加了冷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当含有较多水汽的冷空气到达湖泊对岸时,由于又碰到温度较低的地面或受到地形抬升,就会产生较多降雪。
此外,日本海也有类似的“大湖效应”。
冷流雪往往带来绝美景观
但也在此提醒大家
雪天行车危险指数较高
注意行车安全
同时采取保暖措施
监制 | 唐小山
编辑 | 单镜宇
审校 | 天明
来源 | 央视网综合中国天气网、齐鲁晚报、澎湃新闻、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