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西站——齐齐哈尔最早的回族社区

2017-01-03 齐齐哈尔生活资讯

来源:卜奎文博  作者:傅惟光

 图片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在齐齐哈尔老城区砖城西南,有一个地方叫西站。西站及不是胡同的名称,又不是街道的名称,而是一片很大地方的总称,那么为什么这片地方称作西站,又怎样成为齐齐哈尔最早的回族聚居区呢?


从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西侧原清代砖城的城墙向西满方向行走,大约不到五百米,有一处尚未改造的老街道。从拥挤的老民宅和狭小的胡同里,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历史久远。在南北方向的暴家胡同和东西方向的胡信胡同交叉的地方,有一口古井的位置。这口古井十分重要,因为清代设齐齐哈尔卜奎驿站就在这里,这口井就是卜奎驿站的井。现在我们在地面已经看不到井的痕迹,但是老人们始终记得这口井。卜奎遗留下来的这口井,是过去主要的水源,一直保留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这口井因为水质很好,不仅附近的抉民到这里来挑水,远处的居民也经常“舍近求远”来这里挑水。听说喝这口井的“井拔凉水”不会坏肚子。还听说以生豆芽为生的人家,不管远近都争着到这口井来挑水用来生豆芽。用这口井生的豆芽,又白、又胖、又长。省豆芽讲究一个“发”字。不但豆芽发了,一豆芽为生计的小买卖,听说也发了。

据传说有个姓刘的人家,世代以豆芽为业,渐渐有了一点名气。当时齐齐哈尔也有了不少文人墨客,其中一个姓方的文人专门提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也叫卜奎豆芽诗。上下联个七个字,都是一个“长”字。横批四个字,也是一个“长”字。这幅豆芽联,文化浅的念不了,后来大家都会念了,刘氏豆芽店也“火”了。这副对联的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要说文化还是有点,但不知道我们读得对不对。

        这么好的一口井,怎么就废了呢?一是这口井多年失修,自行坍塌;二是后来家家都有了自来水。老井正巧又在路边,很不安全,后来就填平了。说了半天卜奎遗展的老井,说说名称来源于卜奎驿站的西站。

        驿站是一个古老的名称,齐齐哈尔在元代开始有驿站,称为吉答站,齐齐哈尔市吉答站的满语读法,吉答站设在嫩江西岸的齐齐哈尔。

        清朝初期为了抗击沙俄的入侵和巩固我国北部边防,于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在嫩江东岸的卜奎村设驿站,称卜奎驿站。卜奎是个较大的驿站,设六品站官,有马四十匹,牛三十头。驿站是干什么的呢?就是古时候转工信使传递政府文书,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因为清代齐齐哈尔的驿站就设在卜奎村,所以称卜奎驿站。清代齐齐哈尔建驻防城后,因站在砖城西南,当地人又称卜奎站为西站。黑龙江至京师,有三条路。由吉林奉天入山海关者,俗称大站,当时卜奎驿站的本路。由蒙古郭尔罗斯(今前郭旗松原附近)、扎赉特、杜尔伯特、乌珠穆沁等部入喜峰口,俗称蒙古站,也称草地,此地折路。又称蒙古镜入法库边门,至盛京,有一路,俗称八虎璐。八虎者法库音转,应称法库路。

        从黑龙江的瑷珲至吉林,共设25个驿站,其中黑龙江所属19个驿站,全程约1340华里。齐齐哈尔境内有卜奎驿站、现昂昂溪头站村的特木德赫站、现富裕县塔哈村的塔尔哈站、现讷河市拉哈村的拉哈站、现讷河市境内的波尔多站、现讷河市老莱镇的喀尼穆喀。驿站的工作人员称站丁,现在齐齐哈尔有很多站丁的后代。

  回族是较早开发建设齐齐哈尔的少数民族之一。清初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有四十多户回民,从山东、河北迁入齐齐哈尔,落户于卜奎村。在此前后,又有北京饭馆二十多人移居齐齐哈尔从事餐饮行业。这些人来到齐齐哈尔后,于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在卜奎村建起了几间草房的清真寺,就是现在清真寺 的前身,进行宗教活动。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新疆又有近百名穆斯林来齐 齐哈尔。乾隆年间,1767年和1794年,又有两批甘肃回族迁入齐齐哈尔定居。随后,又陆续有各地穆斯林迁入齐齐哈尔。清咸丰二年,即1852年,在原清真寺 西侧建立了一座清真西寺。至1906年齐齐哈尔就有穆斯林200余户。这些穆斯林多数围绕着清真寺而居,并在清真寺从事宗教活动。

        齐齐哈尔有一句老话,说:“先有清真寺,后有卜奎城。”其实这句话不假,清真寺最初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1684年,r\奎驿站设于康熙二十四年也 就是1685年。齐齐哈尔驻防城则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较建清真寺大约晚了七年。回族民众就住在齐齐哈尔新城西南的I、奎村、卜奎驿站附近。后来人们不仅把L奎站称为西站,又将卜奎村的回民聚居的区域称作西站。

         西站是齐齐哈尔稠密的回民聚居区,也可以说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回民社区, 回族的宗教活动,是向西朝拜,清城寺在城西,回族民众也居住在西,那么西站 到底有多大的范围呢?

        西站就在现在齐齐哈尔建华区的西南部。东起春福胡同,礼信胡同、隆西胡同、东城胡同、和发胡同,西至劳动湖的东岸和土城的“小西门”,南起全福路,北至朝阳西路、同庆胡同,聚落呈等腰三角形,基本范围就在清代齐齐哈尔砖城外 西南,土城以里之内。涵盖了卜奎街道办事处的大部分地域,现在人口大约仍有 四千多户。

        西站的回族民房多在清真寺附近,形成稠密的居民区。老房子较多,还保留着不少青砖房,前几年拆迁的时候,在清真寺附近一处回民老宅,还有砖雕“福”字的影壁墙。现在清真寺的西侧,还有四五处之多的四合院式建筑。齐齐哈尔的回族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房子的样式也各不相同,有山东、河北的青砖 平顶房,也有甘肃西北风格的建筑。所剩的几处四合院式建筑,大约建在清末和民国期间,有起脊的和不起脊的,有硬山或歇山的,还有卷棚式屋顶的,门窗基本上都采用了玻璃格子的样式,属于近代的中西结合的建筑方式。屋顶有小泥瓦 的,也有黑铁皮的,没有北方四合院的大烟囱。房子的布局与北方的四合院建筑基本相同,即坐北朝南,有正房、东西厢房或配房、门房,这类房子的主人的身份大概也是比较显赫的人家,并非寻常百姓。

        回族是齐齐哈尔较早的居民,对开发和建设齐齐哈尔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1900年义和团的抗俄斗争中,回族民众投身于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其中有一位姓朱的拳师就是回族,绰号“黑三”,由于不满当时清廷的妥协政策,  在义和团首领张大法师被害后仍坚持义和团的抗俄斗争。

           回族还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的开发。在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创办了“黑龙江

  省城清真小学校”,现在仍保留着清真小学的校旗和学校印章的印模原件。

          从1676年第一批回族民众定居卜奎村,到现在已有330年之久,西站很早 就形成了回族民众的社区’。现在提起西站,竟然成了回民聚居区的代名词,不加解释多数人已经不太知道,西站曾是卜奎驿站的名称了。今天的西站已经有了 很大的变化,在旧城改造中,这里已经建了几处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其中就有令人瞩目的“清真小区”。更加值得庆贺的是,“卜奎清真寺”已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齐齐哈尔市区内唯一一处国家级重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及宗教人士到这里观光旅游交流文化。

推荐阅读

沈腾人生难得如此畅快地吹一次牛逼! 齐齐哈尔人都顶了!

【馋蒙】东北人都稀罕的特色面食全在这了, 全吃过人生才算完整!

【大案】齐齐哈尔警方斩断跨三省吸贩毒网络

【紧急】爱犬丢失于齐齐哈尔滨湖小区,请大家帮忙!必有重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更多精彩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