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高考不努力 9月部队做兄弟”听到这些,我怒了!
高考刚结束,网上关于青年学生上哪所大学的段子又开始流行:
“六月高考不努力,九月部队当兄弟”
“考试没考好?部队欢迎你!”
听到这些,我真是怒了!
怒,是因为这些“段友”把进入军营,误作“考不好、不努力”之后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真是大错特错!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
一直以来,在中国许多人眼里,最大的大学是部队。如果没有拿到梦想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要抱怨发挥失常、不必慨叹命运捉弄,坚信榜上虽然无名、脚下依然有路!投笔从戎,军营是你卧薪尝胆、重塑人生、再创辉煌的最佳去处!
从商界翘楚柳传志、任正非、王健林,到著名导演陈凯歌、冯小刚,再到实力派女演员《欢乐颂》里的刘涛、长期霸屏的“娘娘”孙俪,都曾有过令人羡慕的军旅生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中刻苦磨砺和严格要求中,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练出运筹帷幄的谋略,攀上人生的高峰,最终成就让人瞩目的事业。
军营永远都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大学校,是砥砺品格、增强意志的好课堂,是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大舞台。军营永远需要大批有责任、敢担当,不怕挫折、勇敢向前的有志青年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塑造一流人才,始终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但有些人,总将思想停留在上个世纪,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变革中的人民军队,罔顾事实贬低如今的官兵素质。甚至有所谓“名嘴”公开宣称“大陆海军士兵教育水平少有小学以上学历”,当然在他们的思维里“大陆是连茶叶蛋都吃不起、电脑网络都用不上的”。
我们且不说“史上最牛军改”之后,中国陆军在新的编制体制下,由装甲、火炮、防空等多个兵种组成的合成营,正书写着数字化部队的“进化史”。陆军官兵未来必然是一大批懂专业、会联合、有头脑、身心强的复合型“打赢尖兵”。在火箭军某部,45名大学生女兵经过层层选拔,从500余名新训女兵中脱颖而出,组建成女子测试发射连,开启了她们的“战斗模式”。再说蓬勃发展的海军,据统计,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首批航母舰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军官达到98%以上,博士硕士也有50余人。
当然,光凭学历不能说明所有问题,“若以小利计,何以披征衣”。当兵入伍,从来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家国选择!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崇文尚武的光荣基因。春秋以前,所有贵族男子都要当兵;战国争雄到秦汉一统,百家诸子个个能文能武,全体文人几乎全部当兵,近乎征兵制。这种强势生存的基本精神,宛如大河之源,滔滔千年而不废。作为地球上唯一文明血脉没有终断过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尚武品格在历史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得以传承。否则,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根本不可能以大一统的形态,历经苦难磨砺顽强地生存延续,如今走向复兴。
当代中国,我们的军人可与古今任何鼎盛时期的民族相媲美,我们的军队可与全球所有强大的武装力量相抗衡。
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井冈山上的星火,从长征路上的苦难辉煌到抗美援朝的浴血搏杀,从“支部建在连上”新型军队的创立到如今刀刃向己的历史性变革,从“小米加步枪”的苦熬苦斗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从“载人航天”“国产航母”的默默积累再到“歼20腾空”,“北斗组网” “量子通信”不断赶超……“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亲抓实抓、运筹帷幄。广大官兵凝心聚力、矢志强军,军营风清气正、一心谋打仗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部队领导理念、管理方式、风气环境发生新的可喜变化,与信息网络时代紧密接轨,学科技、钻科技更加蔚然成风!军营可以让青年学子的体能、技能、智能全方位提升,得到地方青年难以想象的全面锻炼,更好地实现成长成才。
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炎黄子孙的不懈追求。强国梦必然需要强军梦的有力支撑!青年学生从军就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最直接、最有力的选择!因为,选择了参军入伍就选择了人生的磨砺,选择了人生的磨砺也就选择了人生的成长,选择了人生的成长也就选择了人生的收获。这种选择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亲人、无愧于时代、更无愧于自己!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新的伟大征程,呼唤更多有才能、有志气的热血青年加入!
好儿女,当兵去!
千万不要辜负青春和热血,
激荡的人生才最有意义!
正版“段子”应该是这样的:
欢迎报考解放军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欢迎你!开设2年制、5年制、8年制、12年制、16年制、20年制……只要你有本事,几年制随你定!学习能力突出者可以当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军长……全国认证!教学都是硬道理,包吃包住,还发工资,三分理论七分实践,包学包会。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毕业!绝对让你学到真本领。
大家都在看
生死时速!塌陷前几秒他挪开车,网民心疼责备:宁愿你好好活着…
(摘自东线瞭望 ID:hnyqkjy)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