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现金出门,正成为一种消费新常态。从商场到便利店,从水果摊到煎饼铺,从医院到出租车……人们拿出手机,随时可以扫二维码支付。不少人说,中国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无现金社会”,手机变成了人们的“钱包”。
手机成“钱包” 无现金社会还有多远?
在江苏无锡五河新村,经营牛奶销售店的季阿姨最近也用上了扫码收款。图/人民视觉
“天时、地利、人和”,无现金社会正在走近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在某种程度上,随着移动支付的全速冲刺,中国已经一只脚踏上“无现金社会”的门槛。
移动支付为什么风生水起?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天时,是全球向“无现金”迈进的大趋势。韩国政府计划2020年让硬币从流通渠道消失,丹麦也在去年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仅接受移动、银行卡支付。
人和,是作为基础设施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中国快速普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550万人。手机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最重要的当属“地利”。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2010年以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保持在50%以上的年均增速,经过7年发展,中国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
相较于传统现金流通,无现金流通的优势也很明显:节省金融业的劳动力、节约社会资源、减少疾病传播、减少抢劫现金犯罪、杜绝假币坑人等。
用户教育、黑客攻击、系统崩盘,是无现金支付的拦路虎
无现金社会,优势甚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
首先是用户教育问题。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特别是没有联网的地区、不会使用的老人等。即便是基本可以“无现金”的丹麦,也存在很大问题。丹麦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会使用银行卡,更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们希望政府放慢建设无现金社会的步伐。
其次是新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确实能解决传统现金支付存在的现金遗失、被抢盗等问题,但又面临两大新挑战,包括技术漏洞和恶意诈骗。黑客攻击和技术诈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流通和支付遭受很多损失,并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
三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金融流通和支付。在灾害发生时,光纤和终端设施遭到破坏,电子支付就会陷于瘫痪。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从信息技术安全和灾难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支付领域也很难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电子系统,很难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钞票。
手机支付, 扫码别随便
移动支付方便、高效、快捷,但也不是没有问题,“李鬼”二维码暗藏风险,退款流程繁琐复杂,网络速度忽快忽慢……消费者在选择移动支付时还是要谨慎小心。“无现金社会”来了,但要真正做到安全、放心地“无现金”支付,并不容易。
“正规军”旁有“李鬼”
现实中,除了摆在柜台的支付宝、微信二维码还比较靠谱,自动售货、网上交易等环节的扫码支付套路满满。社交媒体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等造成的电信诈骗,已成为许多人扫码支付时最担心的事。不少人分不清“李逵”与“李鬼”,被不法分子骗走钱财。
最近,广州荔湾区居民胡泽军就在地铁站上了“李鬼”二维码的当。“那天我在体育西路站换乘,天热口渴,就去扶梯旁边的自动售货机买饮料。机身显眼处张贴有二维码,我用微信扫码付款5元,等了半天我要的‘农夫果园’还没从出货口出来。联系客服之后,经客服提醒,我凑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张‘李鬼’码,将正规的二维码覆盖了。”胡泽军说。
“互联网应用中的新生事物,很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二维码就是一例。”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说,作案者通常抓住消费者对二维码的好奇心理与知识短板,利用信息不对称,假借政务创新或消费创新名义,行骗财之实。
收款容易退款难
扫码支付时如果因为操作失误向对方多付了钱,追讨也有种种麻烦。扫码支付,不小心还真不行。
点错小数点造成多付款。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居民吴利说:“上个月我去社区超市买菜,用微信扫码支付时,手一滑,误将17.34元写成了173.4元,眼睁睁看着现金从卡里转走,我心里那个着急啊!超市收银员说,微信退款需要联系后台,至少等两三个工作日;退返现金要请示超市的财务部门,收银员做不了主。”最后,吴利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才把多付的钱要了回来。
“一旦对方收了款,就不可以撤销,因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都是即时到账。只有对方同意退回,也就是反向支付过来,才能够弥补相应的失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程华说,支付便捷性与支付容错率是有冲突的,增加“确认”“再次输入密码”等步骤能帮助消费者发现操作上的失误,但多一个操作程序,就意味着降低一分操作效率。目前国内一些产品在支付金额较小时,可以免密支付,超过一定限度时,才会要求输入密码。
网速太慢造成重复支付。田多多是北京某高校学生,前几天在学校门口的水果店挑好水果,使用微信支付时,手机网络信号很差,支付页面总是跳转不成功。无奈,她重启手机才完成支付。晚上,她查看微信支付记录时发现,那笔水果钱她竟然付了两次,这说明她第一次其实已经付账成功,只是网络信号不好,没有跳转回支付成功的页面。
“银行信用卡支付失误后,当即反映给发卡行就能直接处理。从原理上讲,扫码多付的钱,应可以反向处理,即使转错了,也能追回来。只是目前支付宝与微信都缺少这个设计,也没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周虹说,支付宝或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完善申诉机制,让错转或多转的钱能方便地退回消费者手中。当然,如果消费者在现场就与商家协调好,不用上诉到平台,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轻信链接有风险
今年,北京海淀三义庙社区55岁的居民张旭喜欢上了共享单车。然而,最近一次扫码开锁的遭遇,让他心里不爽。
“上个星期三下午,我出地铁站,找到一辆小黄车准备扫码开锁时发现,‘扫码骑走’二维码旁边还贴着一个‘微信扫一扫’的二维码。我猜这是单车公司新推出的微信支付功能,就去扫了一下,结果不对劲,一下子蹦出一个转账100元的提示,吓得我赶紧关掉了页面。”
回到家,张旭不放心,叫来儿子分析自己是否有财产损失。经确认,幸好张旭没有在转账页面输入支付密码,手机没有收到不明短信或链接,也没有通过扫码下载不明软件。“扫码支付这么乱,难道就没人管了吗?”张旭很困惑。
无现金社会正在走来,扫码支付的安全性备受关注,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收款机构、消费者等各方都应行动起来。程华认为,扫码支付、近场接触支付迅速发展,服务链条上涉及的企业越来越多,监管机构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是当务之急。应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客户备付金、业务合规性的统一管理,为安全、稳定的移动支付建立良好竞争秩序和制度环境。
针对犯罪分子在无人值守的共享单车、自动售货机上张贴“李鬼”二维码的现象,朱巍认为,对收款机构来说,维护好自己的二维码是确保收到付款的基本前提,经营机构有义务清理“李鬼”乱象,确保支付安全。消费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扫码后一定要仔细确认弹出的页面,不要轻信、轻易点击链接,不加对方好友,不告知对方验证码等支付信息。”
您觉得手机支付方便吗?
出门还有带钱包的习惯吗?
防范支付风险,您有何好方法呢?
欢迎留言讨论
大家都在看
(综合人民日报 记者:齐志明 原标题:《无现金社会还有多远?》、《手机支付, 扫码别随便》 原文有删减)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