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中秋!愿月圆人团圆!

2017-10-04 人民网

  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是为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今天,农历丁酉鸡年中秋节。人民网微信在此祝您中秋节快乐,愿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当天,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习 俗


赏月·拜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之后每逢中秋,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此外,我国很多地方还有祭月、拜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吃月饼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了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如今,中秋吃月饼更是成了很多人必选的项目,取团圆之义。


观潮



  除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提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养 生

润燥养肺防感冒


  秋初暑气由盛而降,早晚凉中午热,昼夜温差开始变大。秋老虎发威时,天气凉热不定,最容易感冒。


  建议每日早晚养成用冷水浴面、热水泡足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抗病能力。适度散步、练拳等,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秋季气候干燥,可适当服用白木耳、蜂蜜、冰糖、梨等食品,能润燥养肺。脾胃虚弱者,宜食温热熟软的食物。


预防胃肠疾病


  经历一整个夏季,人的脾胃功能比较弱,当饮食不当时,容易引起腹泻。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勿食生、冷的食物,常喝水,勤洗手。加强身体锻炼,补充丰富的营养。


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气候干燥,皮肤水分容易流失,也很易感到口干舌燥。所以要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运动。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饮食宜忌


  中秋节期间应注重饮食平衡,营养全面,避免偏食和大吃大喝。不宜过量食用寒凉瓜果以免造成腹泻等症状。同时,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防造成大便干结等。 

 

如何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的经典美食,但食用不当会损害健康。因月饼中含糖量极高,所以,糖尿病人和儿童不宜过量食用月饼。成年人过量食用月饼也会对肠胃造成较大负担。



  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不超过半块月饼。月饼不宜久存,以免油脂氧化,馅料变质,应详细阅读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储存方法,打开盒子没吃完的月饼,最好用保鲜袋封存,并放入冰箱中,最好尽快吃完。


三款零难度免烤月饼!


  高颜值又小清新,自己吃送人都可以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564yn75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福 利



大家都在看


假期晒朋友圈注意,这些内容绝对不能发!


惊爆!现在轮到外国人抢中国马桶盖了


大学生因晕车徒步跑70多公里回家 网友:太明智


(人民网微信ID:people_rmw 综合央视新闻 ID:cctvnewscenter、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罐头视频)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