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裤不行了~ 哆哆嗦嗦的季节里,记住这几条不被冻出病!

2017-10-10 人民网

  @中央气象台 ,截至11日,东北地区、华北大部、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等地有6~10℃降温,局地降温可达12℃。同时,甘肃、青海、内蒙古中部会出现1~7毫米降雪,广东雷州半岛有大到暴雨天气。


秋裤不行了 我要上棉裤! 




  冷空气来了,气温一天天“跳水”,而很多人并不把“保暖”提上日程,认为“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就是不变的养生金句,越冻越健康。


  其实,盲目忽视身体保暖不但不能养生,还给疾病趁虚而入的机会。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教你最舒服的秋季养生法则,不管遇上大风还是寒潮,都让你健康度秋。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 孟庆云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童朝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教授 曹建春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研究员 庄乾竹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卢大平


春捂秋冻?专家解释其中奥秘



  “秋冻”有诀窍,不懂的人最好仔细看看。


 

南北方秋冻有区别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寒露过后别再“冻”了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有益健康。


  而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增衣保暖。


  寒露之后(2017年寒露时间:10月8日~10月23日)不宜再“秋冻”,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保暖。


“冻”不对加重疾病


  降温的时节里,保暖工作不到位,你离病痛可能不远了。


  • 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季节里,心、脑负荷加重,而且血液黏稠度往往会增加,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 慢性胃病。秋季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


  • 呼吸道疾病。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诱发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


  • 关节炎。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受寒后会加重疼痛、肿胀的症状。


  • 糖尿病。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秋季保暖,护好7大部位


  随着气温越变越凉,体质虚弱者易受寒邪侵袭。寒气入侵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深秋时节更要关注以下部位的保暖,防住寒气。



1

关节


  踝关节承受着全身的重量,是人体比较脆弱的地方,再加上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少,局部血液循环较差,缺少保护就很容易着凉,诱发踝关节炎。


  除此之外,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加重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预防风湿病最关键的还是要注意保暖。膝关节等部位易遭受风邪侵袭,一定要格外注意关节的防寒。


2

头部


  寒气入侵头部,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急性心梗、中风等。


3

口鼻


  口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


4

颈部


  颈部是人体的重要“通道”,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是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如果受寒,不但加重颈椎病,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病。


5

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屏障功能较差,易受凉而染风寒。


  •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建议冷天时可以用热水袋、暖宝宝等给肚脐周围的腹部保暖,平时穿件贴身的纯棉背心。


6

腰部


  腰为肾之府,若腰部受寒,易引发疼痛,全身乏力。


  最好选择长款衣物;闲暇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起到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的作用。


7

脚底


  寒从脚下起,脚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腰腿痛。


  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差,又远离心脏,易使血液循环不畅。


  建议穿着保暖透气、吸湿性好的棉袜;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20分钟,配合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


降温天里的“生存法则”

穿衣篇



  只要遵循下面3条穿衣法则,御寒保暖也可以既美观又方便。


材质上

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


  内衣穿得过厚,不仅不舒适,还会增加内衣里的空气对流,使保暖性下降。应以薄、软的棉织材质为主。


  中层衣服以羊毛、羊绒、纯棉材质最合适。


  外衣要以防风为主,面料要致密。


款式上

内贴身、中宽松、外收口


  秋冬干燥,皮肤敏感,内衣要贴身、柔软、没有刺激性。


  中层衣服不要过紧,适度宽松。


  过度宽松肥大容易钻风,冷空气乘虚而入。外衣的领口、袖口、腰部、脚踝等处最好有收口设计。


部位上

顾两头、腿要厚、腰别露


  两头指的是头和脚。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部散发,大风天出门最好戴上帽子;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最好戴围巾、穿有领衣物。


  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点,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鞋帮低、鞋底薄都不利于足部保暖。


  腰部肾脏附近最怕风寒侵袭,腰部受寒会引起气滞血瘀。穿衣要注意腰部的衔接,上衣最好盖过腰部。


饮食篇



味冲的食物


  乍暖还寒时,可以吃一些葱、姜、蒜、洋葱、白萝卜、芥末等味冲的食物,能够益气通阳、祛散阴寒,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能起到杀菌防病、预防感冒的功效。


  但含硫化合物等活性物质遇热会被破坏。所以尽量少高温加热,能生吃的就尽量生吃,接受不了生吃辣味的,也不要煮得太熟太烂。


  专家提醒,高血压、心脏病、胃病、皮肤病的人最好慎吃。


黑色食物


  黑米、黑木耳、黑枣、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暖身功效。


白色食物


  深秋时节应该多吃点白色食物,因为“燥”是此时最明显的气候特点之一,而大白菜、白萝卜、百合、白莲子、银耳、莲藕、杏仁等白色食物具有润秋燥的作用。


运动篇



  天气寒冷时节,不仅要重视增衣保暖,还应该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运动。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


  但对普通人来说,经常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广场舞、球类运动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


大家都在看


冷҈冷҈冷҈!“断崖式”降温,多地一雪成冬!更悲惨的是…


挪用公款百万打赏男主播!这些“贪官”让你惊掉下巴


这款四川辣酱在美国卖疯了!场面一度失控,警察火速出动


(来源:《生命时报》ID:LT0385 ,记者:张芳 、特约记者:石恺,综合人民网法人微博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





喜欢本文,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