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职业我国缺口30万人,关系到你的生命!

2018-05-03 人民网

手术麻醉、无痛分娩、术后镇痛、疼痛干预、无痛胃肠镜……随着外科手术的细分和介入治疗的发展,麻醉科成为多个专科临床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甚至是医疗中枢。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麻醉医生并不被重视,甚至常被称为“麻醉师”,都不在医生序列,堪称“存在感最低”的医生群体。


“我们麻醉科的医生护士都比其他科的白”


早上7时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们纷纷走向手术间,开始术前准备工作。


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林财珠拿出一张1米多长、密密麻麻写满字的表格说:“这是医院今天30间手术室几百台手术的清单,从早上七点半第一台手术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钟左右才能全部做完。中间可能还有急诊转来的危重病人,实际手术量还不止这些。”


“不要紧张,睡一会儿哈。”被推进手术室确认过身份后,患者小王只记得脑后传来医生的温柔叮嘱。


两小时后,他在麻醉苏醒室醒来。家人十分激动,对手术主刀医生连连道谢。然而像很多人一样,他们不知道的是,从手术开始一直到他苏醒,还有两位麻醉医生全程守护着他的生命体征。


随着医学的发展,除了常见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重症医学外,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介入(包括检查和治疗)等手术,对麻醉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麻醉医生要参与各个外科科室的手术,同时还要负责很多手术室外的麻醉业务。麻醉医生的日常工作具有‘单兵作战、全程作战、连续作战’等特点,‘全员过劳’是这一群体的常态。”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李天佐说。


在福建龙岩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曾晖刚下了急诊夜班,一大早在手术间外晒太阳透气:“昨天一个白班加上急诊夜班,我已经连续24小时没有见到阳光了。”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住院总医师张阳说,麻醉科是一个麻醉医生守着一个手术室,手术一台接一台做。“长年不见光,我们麻醉科的医生护士都比其他科的白。”他自嘲地笑着说。


福州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李立芊曾经历了一场10多个小时的大抢救:“患者因为大出血,生命垂危。我和另一名麻醉医生马上精确计算给药,并一直盯着仪器上的各项数值,全程监护,防止出现脏器衰竭。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一项针对京津冀地区麻醉医生的调查显示,40.4%的麻醉医生每周工作时间长达50至60小时,还有19.4%的麻醉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由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且收入与当地平均水平相当甚至更低,这一群体的工作满意度低于世界和我国医务工作者水平,职业耗竭发生率高。


风险高、收入低,我国麻醉医生缺口30万人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救命。在一台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工作时间最长的就是麻醉医生。“麻醉是‘一人一方’,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耐受性都要考虑进去,麻醉剂量要精确到毫克,甚至微克,麻醉剂量少了,起不到麻醉效果,过量则会危及患者生命。”李立芊说。


然而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麻醉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并未得到合理体现。


解放军301医院麻醉科主任米卫东认为,医疗服务价格不高,体现在麻醉医生身上尤为明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冯艺介绍,手术中麻醉(全麻)6小时以内的人工操作费用是140元。而一台手术需要两位麻醉医生、一位护士配合管理。无论是中小手术,还是耗时更长、麻醉医生投入精力更大的危重手术,人工操作费用都是140元,相关收费标准十几年没有调整。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万人口只有0.5个麻醉医生,我国麻醉医生缺口在30万人左右。


麻醉医生队伍不仅总量缺口大,特殊科室、基层及偏远地区、护士护工等“结构性、区域性紧缺”也较为突出。


“儿科医生缺,麻醉医生缺,儿科麻醉医生更是缺上加缺,我们就是‘洼地中的洼地’。”安徽省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汪幸说,儿科麻醉比成人难度更高、风险更大,医生的培养周期更长、压力更大。“我的很多学生都改行或跳槽了,多数年轻医生不愿意从事儿科麻醉。”


职业尊重缺乏,职业倦怠易发


曾晖认为,对于患者来说,直观感受是术前麻醉医生找他谈话评估身体状况,手术当天“打一针就睡过去,醒了以后就出来”。正是因为这种工作特点,麻醉医师普遍感觉缺乏职业尊重和认同。


“很多患者都不认为我们是医生,直接叫麻醉师。”一名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说,这个称呼刺痛了很多同行的心。记者走访时留意到,与一些外科科室办公室挂满锦旗相比,麻醉科办公室往往是“空空如也”。


而医疗行业内和医院内部重视程度也不够。米卫东说,有的医院麻醉科被列为“医疗技术辅助科室”,麻醉医师被认为是医疗技术人员,并没有被医院视为真正的医生。让不少麻醉医师感到尴尬的是,申请科研项目时甚至没有麻醉相关的代码,只能参照其他科室代码去申报,能够申请到的项目相对较少。


收入来源单一与工作压力大并存极易造成职业倦怠。麻醉医生工作环境单一,长时间待在手术室里,既没有门诊收入,也没法完成一台手术就去休息,经常一整天都在负责连台手术。多名医院负责人表示,“常年绷紧了弦”的工作状态,导致不少医学毕业生不愿从事麻醉行业,肿瘤科、外科等科室招人时往往“高学历人才挤破头”,而麻醉科招人时门可罗雀。


调整学科定位,壮大人才队伍


针对麻醉医生队伍存在数量缺口大、工作超负荷等共性难题,受访专家建议,调整麻醉学科定位,将其视作重要的医学安全和枢纽学科,同时,适当提高麻醉医生整体待遇,对麻醉护士、儿科麻醉等重点紧缺领域,有针对性加强培养力度,推动麻醉医疗人才队伍良性发展。


张阳认为,麻醉学科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平台学科之一,在麻醉学科的支持保障下,很多过去做不了的手术得以开展,需要麻醉介入的科室不断扩展。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表示,麻醉科作为医疗“航母”的平台和甲板,对各手术科室的安全高效有着重要保障作用。在临床上,应将麻醉科由“辅助科室”转变为“临床科室”,提高社会认知度,推动麻醉科能够和其他外科、内科临床科室“同工同酬”。


米卫东建议,提高公众对麻醉学科的认知度,让更多人认识到“让病人安全”是麻醉的价值所在,而不仅是简单的“让病人睡着”。


大家都在看

给钱给户口,买房打八折!城市“抢人大战”哪家强?

紧急提醒!有工行、建行、农行卡的人,一定要看!

为什么听到指甲划黑板的声音就狂躁?科普来了!


(来源:《半月谈》,记者: 鲍晓菁 林苗苗 肖思思 陈弘毅 董小红 张宸,原标题《麻醉医生:你向何处刷存在?》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


喜欢本文,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