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徐高和赵建的争论,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比喻引发的“血案”

爱研究的小美 大壮和小美 2023-03-14

最近国内经济学界比较火的事情,当属赵建教授和中银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的辩论,关于债务的辩论。

这个事为什么火呢?

首先是当时双方确实都是知名的有实打实影响力的人物:

赵建教授,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知名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徐高,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总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尤其是他的一本《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教材,在北大人大等高校学生圈备受推崇。

堪比当年凯恩斯与哈耶克大论战的缩小版。

首先引发这场辩论,是赵建教授的一篇文章《中国不能再吸食债务鸦片,要重新激活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把债务比作鸦片。

"吸鸦片的时候肯定会精神抖擞,出现无所不能、一片繁荣的幻觉。但当毒劲一过,就会身体透支,精疲力尽,最终早晚会走向崩溃。"

然后徐高紧接着发表了篇反驳文章,说《将债务比作鸦片错得离谱》,

“因此,尽管笔者与赵建没打过多少交道,之前还曾在一个聚会上与他相谈甚欢,但在面对错得离谱、可能会带来极大危害的“债务鸦片”一说时,必须批驳之。”

小美仔细看完双方全文后,感觉就跟当年高中观看学校组织的辩论赛一模一样:

  • 首先,学校辩论赛的选题,不存在正确与否,各有适用性,完全相反的两个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比如熟知的”酒香不怕(也怕)巷子深”,如果有确定的正确与否,那岂不是这场辩论就不公平?比如你永远不会看到哪个学校辩论赛会让大家辩论济南的冬天冷还是海南的冬天冷。

  • 但是,最终总有一方辩论选手能更有说服力,背后往往是有对应示例背景的支撑。比如诸葛亮牛逼自然有人上门三次,或者1915年茅台酒世博会无人问津故意打碎瓶子才吸引来人关注。


如果不加背景,那么可能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债务这东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但显然目前赵建教授和徐高是基于目前中国经济大背景下的判断,只不过这中间犯了个小误会,那就是把债务比喻成鸦片,真是比喻错了。

因为鸦片这东西,几乎一致的认为它是有害的,起码95%以上是有害的,如果把它比喻成肾上腺素,那玩过吃鸡的都知道,这玩意很多时候是好东西,但是骨子里也知道他是激素打太多了肯定不好。

但因为加了目前中国经济大背景,所以这场辩论是存在明确胜负的,那就是多少年后回头看现在该不该继续加杠杆放大债务,也就是之前打了3管肾上腺素了,现在还该不该再打了,还继续管用还是可能副作用大于正作用。

所以其实两位专家的辩论,我们再看一下 各自标题:《中国不能再吸食债务鸦片,要重新激活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 ,《将债务比作鸦片错得离谱》。

显然,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债务这东西小学生都知道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下,还应该继续加杠杆放大债务吗,需要经济学家的这个判断。都需要双方明确的主观判断结论,将债务比作鸦片确实错了,因为鸦片毒品确实不是好东西,但这个不重要,没必要基于宏观理论去阐述有时候鸦片确实也有用。

重要的是,当下的中国,还需要继续举债吗?能,还是不能,给出判断即可!

如果我们把鸦片的比喻改成肾上腺素,一开始赵建教授发表了《中国不能再打肾上腺素了,要重新激活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那么应该徐高教授就不会说《将债务比作肾上腺素错得离谱》,也不会整篇都在讲与当前环境背景无关的宏观经济学知识,或者引用过去几十年打肾上腺素确实正作用完全压制副作用的案例,而是可能会基于当下的经济环境,给出结论,确实不能再打了,或者结论是还可以继续打,问题不大,副作用还可以忽略。


所以,两位专家各自讲的理论都对,只是赵建教授讲的背后隐含了他的一个判断,觉得现在已经激素过量了,如果过量会发生什么后果。而徐高教授讲的是激素很管用的不一定打了就是有坏处,他还有什么什么好处,但徐高教授肯定也不会认为无限量打下去都是始终有好处的,只不过觉得赵建教授发文的意思是激素这玩意肯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产生了辩驳。都对!都对!

经济学太复杂了,牵扯到整个世界,复杂的不是分解罗列出各种情况以及细化再细化,复杂的是在任何当前环境下,给出一个简单的判断来,后世证明是正确的。

要我看,赵建教授的文章,就一句话:我判断债务肾上腺素用量差不多了,剩下的分析凑字很多人都能做。而这句判断,可能才是功力的体现。

徐高教授应该也有判断,只是没明确讲出来,或不方便讲。至于那些分析辩论理论,不重要。

而运动员如何判断肾上腺素是否该打呢,可能是主观的感受,直觉,当然最好是有医生来做各种化验和检查,给出明确的指标帮助判断。

那么当今社会是否该继续打债务肾上腺素呢,可能有一部分大师,确实有敏锐的直觉,虽然也能讲出一二三来,但更多是直觉先产生了结论,然后再理论和数据凑数,有点像赵建教授一样;但是不是也能尽可能的搞清楚最底层基理,从人性和常识出发,做一些化验和检查之类的,这样的话当然更好了。当然完全精确化几乎不可能,能一开始找些定性指标,慢慢的尽可能定量定范围,那也将是质的突破。

债务这个东西,就像肾上腺素,曾经很多人认为打10管都没事,结果打了三管后就没效果了,副作用还很大;后来有人觉得最多打3管,但慢慢突破自己认知,发现打了8管了,还依然有效没任何副作用,于是又有人猜测可能无限打下去,起码打它20管没事,早着呢。

一会儿3管就挂,一会儿8管了还啥事没有效果杠杠的,对于债务这个肾上腺素,经济学界就产生了各种分歧,也搞不明白为啥,但是各自都有理论和数据支撑。

小美作为一个经济学门外汉,花了很长时间试图探索清楚,为啥有时候3管也不行,为啥有时候8管都没事,到底受什么影响?这个世界这么复杂,影响因素太多了,如何能尽可能做减法揪出最核心的来?以及揪出来以后,如何能尽可能安心的帮自己判断,当前情况是否到一个临界点了呢?

完整逻辑请阅读我们这篇文章(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有很详细的阐述,三万多字,大家只看第一部分逻辑就可以了。

正文完。


小美关于徐高和赵建的争论的看法,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可以关闭本文了。

如果对小美关于债务的看法感兴趣的,可以继续阅读小美在下面单独摘一部分出来:



先阐述下信贷部分:

公元元年到公元1400年,全世界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仅有0.05%,换言之,经济总量翻番需要1400年,所以在公元1400年之前,没有一个思想家发现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发展。15世纪以后,世界经济走上了增长之路,17世纪的荷兰曾是当时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其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0.5%,这就是说,荷兰的经济总量每过140年就会翻一番。这样的状况促使亚当·斯密思考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这样的问题。17世纪下半叶,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2%,如此35年,经济总量就会翻一番。19世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其经济年均增长率竟然达到4%左右,17.5年经济总量就要翻一番。而20世纪的东亚诸国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其经济年均增长率破天荒地达到8%至10%,每过七八年经济总量就要翻一番。

你看,前面长达千年的跨度,没什么科技爆发,社会照常运转,这是历史常态。可现在的世界体系存在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你去随便问一个经济学家,假如接下来50年,科技都没什么大突破,生活最优态没有质的提升,GDP会停滞下滑50年,这个社会会怎么样?毫无疑问大家会觉得很严重很严重。

为什么会很严重呢?小美觉得,核心就是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太“急”了。

这个急,怎么解释?其实中间蕴含的都是不可避免的人性和常识,举两个例子

  • 一个演出是8点开始,固定座位不需要排队,正常我们6点步行出发,7点就到了,不影响观看。但演唱会在那里等着啊,我迫不及待要去会场,打了几针肾上腺素,给我猛冲过去。到早了激素副作用也开始显现了,很难受。

  • 这周一给你发14颗糖,以后周一或不定期还会给你发,可能发更多颗糖。正常每天给你免费吃一颗的量,你要想多吃,就得每颗透支欠债1块钱,以后需要拿糖还债。结果因为好吃,周一周二就把14颗都吃掉了,周三开始没糖吃了,还透支欠了很多钱。


这个急,就对应例子里的肾上腺素!

这个肾上腺素,就对应现实里的信贷!

终于引出信贷这个话题了,这也是小美经济学的独特视角,从人性和常识角度引出信贷。

信贷本身就是当前社会想要快速达到生活最优态的肾上腺素,确实管用,但也确实有副作用。尤其是快要达到生活最优态的时候,也就是产生耐药性的时候,再打没用了,副作用也发作了。很多激素确实能治病,但就像鸦片一样,少量用在合适场景下,就是药材,就是精华;但没病过量抽,就是糟粕,透支了未来让当下爽的东西。而最初冰毒也是德国科学家发明后,发现可以提高连续工作效率,二战被纳粹德军和日本军人广泛采用,各种闪电突击敢死特工队立了大功。

就像央视曝光的“速生鸡” 大量喂食抗生素和激素,42天就能长到5斤,而散养土鸡得一年才能长到5斤。但鸡毕竟是鸡,基因的限制,再喂更多激素也不可能像猪一样长到几百斤。不得不承认,快速生长这42天是真的爽,不然我们哪有那么多便宜的啤酒炸鸡去享受;但也不得不承认,土鸡有土鸡的价格和价值。没有孰优孰劣,更多的是人性和常识。

人类经济社会是否该打肾上腺素?是否应该有大规模信贷?这同样不是我们该讨论的范畴,同样没有孰优孰劣。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从人性和常识出发,去了解这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从而来指导我们赚钱,就是这么俗!何况我们也不是美国总统,也没权力来规划,而且即使我是美国总统,可能也没这个权利,即使有这个权利,老子可能还得考虑选票忽悠,我爽了就行问题留给下一任。

从人性来讲,基础科学构建了一轮生活最优态上限,不远处有实实在在的金山被勘探出来了,达到生活最优态后的小康社会图景清晰且可行,那必然是打满肾上腺素往前冲。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乐不思蜀听天由命、得过且过花天酒地、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等。

那么这个信贷是如何加速让大家达到生活最优态的呢?我们下面构建一个简单的社会示例来形象化解释下:

这个示例是极简化的,我们另有一篇万字长文,会以我们的小美经济学框架来更加深入详尽分析信贷这个东西。

假如我们去了一个社会,我们是老板,我们同时要充当政府和银行;而人民群众分为四群人,A群人的技能是劳动搞食物,B群人技能是织布制衣,C群人负责搞建设,D群人无所事事靠捡椰子挖野菜维持活着。也就是ABC分别负责衣食住,D是闲置劳动力

一开始,我们作为老板假如不加干预的话,对A群人来说,就产出最基本的食物量,只够自己吃,外加找B换一些衣服,C群人的日子过得和D群人也差不多了多少,因为A和B产出那点食物和衣服在过期之前,根本不足以兑换让C帮他们努力干活几年才盖个房子。

后来,我们作为老板,通过自己的暴力权威,发行了货币。

那么对A群人来说,你可以多生产一些食物,除了买B的衣服外,还可以有一些积蓄。而我们靠暴力保证A攒的钱,以后可以用来兑换B的衣服,攒足够多了以后,可以找C来盖房子。

这时候A手里攒的钱意味着什么?其实是这个社会欠我的衣服和房子,未来我随时能用这笔钱去兑换的,其实也就是个欠条,这个社会欠我的债,需要将来有人干活还给我,比如10块钱一件衣服的话,那我手里的10块钱本质就是未来社会欠我的一件衣服。

而因为多产出的食物和衣服不怕过期,可以换成钱,那么A和B就会加大干活力度,多生产一些换成钱,但是A多生产出来的食物需要有人消耗啊,不然就过剩了,同时大家没有太多钱买,供大于求,物价就通缩下跌了。

那这时候一方面A和B自己改善下生活,多吃点吃好点,同时我们作为老板也需要吃穿啊,那就收点税以及印点钱,保证物价不下跌,A和B还能继续努力干活卖钱。

同时我们手上收了税有了钱,除了自己吃穿外,该干嘛呢?可以找来C,你给我盖政府大楼修路修桥啊,我给你钱,你可以找A和B买吃穿,A和B就可以更努力干活,生产出来的东西多了需求方了。

这个模型里,A和B都是先生产食物衣服卖钱,攒够房子钱了才能找C买房子,然后C可能还得需要几年时间给你盖好卖给你。这样AB人群里每一波人可能需要20年攒够钱给C然后再花几年盖好房子,然后C有钱了改善吃穿,然后A和B里就有下一波人能赚到钱,再花20年的周期买房子,比如得花100年来五个来回后,才能让A和B都有了房子。

我们作为老板政府收税印钱,可能得花好几百年才能把我们的地盘上都修好路建好桥,同时我们可能还需要养只保安队伍维持秩序,俗称军队。

这时候,我们作为老板,肯定会想着,能不能加速这个过程呢?

一方面A和BC还有空余生产力,还没有996呢,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闲散人群D,有的是肌肉但没活可干,游走在生存边缘。

简单,你A和B两群人必须干20年攒够全款才能买找C买房子,那你A群里的一个人干了10年了,够一半的买房子钱了,你可以把这些钱存在我们这里,然后然后我把他借给另一个人,这样另一个人不就可以立刻现在马上找C买房子了吗,C人群就可以立刻撸起袖子干了。然后C群里接这单生意的人,收到这笔房款利润后,除了买吃穿,剩下的又能存我们(银行)这里。

而买吃穿的钱到了AB人群那里,也最终会存银行。这样一笔钱,可以循环无数次,让每个经手的人都动起来加速干活,即使规定我们银行存款100只能借出去90块(存款准备金率),那么90块到了另一个人腰包后存进来又能借出去81块,这样循环n轮下来,100块也能促成1000块钱的提前收入和消费。这时候我们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俗称降准或加准,就能让同样100块初始资金,在社会流通的实际潜在资金规模大幅变化。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肯定所有人都来我们银行借款,没什么代价提前消费多爽啊,但很多人又不愿意来存款。所以这时候我们需要引入利率调控下,让借款的人未来还得越晚就需要还得更多一些,存款也是存的越久就能得到更多利息。而很明显利率越低,大家越喜欢多借钱消费,那么A借钱提前买更多的衣服穿,就会让B有更多的收入,从而B又愿意买更多的更高端的食物,让A收入更高,这就是降息,加息反之。

上面这两个简单的策略,加息降息和加准降准,就能非常显著的影响大家兜里的钱,因为一个人消费的是另一个人的生产和收入,进而影响着全社会生产力,也就是GDP。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财经新闻,说这次降准0.5个点,就可以释放万亿的资金出来,其实也就是银行一下子可以多万亿的资金放贷了,这部分资金因为之前必须满足国家规定作为准备金,不然都贷出去了用户来取钱就没钱了。而利息又决定了多出来这万亿资金放贷的容易程度,利息很低的话瞬间就贷出去了,想贷款得找银行关系求爷爷告奶奶;而利息高的时候,如果你是那种守信优质客户或有资产抵押,行长反过来求着你贷款。

回到我们这个例子来,会发现之前需要几百年才能让大家都好吃好穿住上好房子,而因为信贷的引入,全社会的资金一下多了几十倍,所有人都撸起袖子猛干,几十年就全部过上了小康生活

这就是信贷的威力,这就是肾上腺素的威力

但是这个信贷激素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副作用的定义,本来就是指打激素比不打产生的多余影响,副加作用。

那想了解信贷的副作用,唯一的方法就是我们回到假如没有信贷的社会观察下,也就是我们花了几十年和花了几百年达到表面同样的生活状态,背后有什么不同。正作用很明显,快速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就不展开了。

没有信贷,几百年后,大家都有吃有穿有房子住了,公路桥梁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了,每个人没有负债,房子都是全款买的居住价值;同时大家都没攒太多钱,因为可以假设存款准备金率100%,全社会所有人的资金很有限;算算平均财富,每个人都得踏踏实实干活,抚养子女赡养老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不能贷款搞规模企业,也就意味着没什么太富的人;我们政府也没有债务,也是靠实实在在的税收踏踏实实的搞基础建设。

而在有信贷的刺激下,几十年后就大家都有吃有穿有房子住了,基础设施也很完善了,但这时候呢,很多人群有大量的贷款,房子只有三分之一首付是自己的;房子等资产价格很高,算算平均财富,人均100多万,那岂不是有房有车每月交点电费取暖费买些外卖,够所有人躺几十年了,所有人都不用干活了;同时存在着很多富豪,头部2%的富豪占着全社会80%的存款;我们政府也欠着很多钱,债主这几十年给你哼哧哼哧卖命干活,是为了哪天想退休了开始享受了,可以随时拿着债条找你换钱然后去高消费。

有了上面的情景描述,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总结下,信贷带来的几个明显的副作用:

  1. 资产泡沫。把正常几百年的发展靠信贷刺激压缩到几十年,导致这几十年内GDP高速发展,再加上高涨情绪带来的高市G率,让大家惯性认为这是常态,未来一直会这样持续下去的。财富建立在兑换未来的产出上,且有GDP绝对值和市G率的杠杆加成,财富估值一定会高涨,也就是资产价格,在这个社会越来越接近生活最优态的时候,生产力的提升必定会边际递减,必定无法支撑按之前惯性预期下的资产价格,体现出来的就是资产泡沫,表现出来的就是所有资产价值都会下跌。价值下跌无非要不体现在绝对价格下跌上,要不体现在绝对价格没跌甚至上涨,但钱不值钱了通货膨胀了,对应价格的实际购买力缩水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们后面会有专门文章展开分析。

  2. 严重的贫富差距。信贷的刺激下, 必然会让机会集中在少部分胆大勤奋的人手中,然后规模化复利发展,贫富不均是必然的。GDP能高速发展的核心,也恰恰是由这批人先富起来,再带动所有人拼命干,期望达到共同富裕。这种背景下,共同富裕只能是消灭贫困人口保个底,把下限提高,不可能把上限拉下来,绝对贫富差距是一定的。看招商银行数据就知道了,2%的人掌握着80%的存款。而贫富差距副作用的表现,也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层面会导致动乱和阶层矛盾,经济学角度会导致消费不足,你给普通大众发1万块钱,会立马各种买买买,啥都缺,你给马云一个亿,他明天也不会多花一分钱。所以货币政策的放水有时候不一定会刺激经济,有时候也不一定会导致通胀,穷人改善生活是他努力干活的动力,富人有时候赚钱本身就是他满足自我实现的动力,钱真的只是个数字,但看着数字上涨他愿意拼命。所以贫富差距,会导致货币政策影响没有像教科书讲的那么走,有时候会出现穷人通缩富人通胀,这一条我们后面也会有专门文章详细展开分析。很多时候市场表现会让传统的经济学专家懵逼,但一切从人性从常识从底层本质去分析研究,你会喜欢上这种独醒的掌控感的,尤其是它让你赚了钱之后。

  3. 大众负债和政府负债,导致经济结构承压,也即债务危机。拿上面有无信贷的例子对比,没信贷几百年后达到生活最优态后,GDP再下跌,我们政府好像不用担心房子大贬值,哪怕贬值十倍,老百姓都有住的地方,财富都是正数,不会对经济结构有什么大的影响;而信贷刺激情况下,大部分老百姓都有负债,虽然大家一算账,自己的总资产是正数。比如我们国内,根据泽平宏观和新湖财富联合发布《中国财富报告2022》(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相对比例可以参考),大概户均资产130多万,出于直观我们就按100万整来算,那么按比例算下来大概房子市价70万,存款股票等金融资产30万,户均负债60万,这个负债里房贷又占一半,户均净资产40万。有没有感受到这个大众负债对经济结构产生的压力,无论如何,必须稳住房价,万一房子从70万跌到50万了,然后走法拍啥的再打个8折,所有人一算自己净资产几乎为0了,那肯定会很麻烦,起码首先消费就完了。政府的负债也一样,这个压力使要考虑方方面面,不然一不小心就危机崩盘了,什么阿根廷委内瑞拉津巴布韦案例多了去了。这一块也是很大的内容,后面同样我们单独文章详细分析背后底层原理,大家在这里能感受到信贷导致负债带来的这种压力就好了,这就是副作用。

  4. 信贷带来的额外资源浪费。我们来思考花几百年和靠信贷花几十年,同样达到生活最优态所付出的资源总量。我举两个例子,让大家形象的感受下。

    1. 例子一:我们开车去一个目的地,同样100公里,一种是匀速启停正常限速去到达,另一种是一绿灯就踩死油门百公里加速极限去冲,迅速达到250公里时速限制,然后红灯猛停。当然后者快,但是肯定后者耗油多,也就是付出的资源总量。

    2. 例子二:我开饭店的,第一年投入100万开一家店赚了100万,然后连本带利再贷款100万,第二年开到3家店赚了300万,连本带利再贷款300万,第三年开到了9家店赚了600万.....到第十年的时候,已经开了1000家店,当年赚了10亿,如果就此收手,手上有10亿现金,可是按照惯性,第11年除了利润10亿又贷款10亿,开了2000家店,结果各种原因环境变了,亏损了,一分钱没有了,连最初的100万本金都没了。其实国美苏宁恒大,都是这样的。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能很形象的理解信贷带来的额外资源浪费,信贷的刺激加大了投入基数,高额的利润营造了持续投资惯性,在宏观环境改变,比如社会越来越接近生活最优态时候,实际投资边际收益会大幅下滑,但是高投资基数和投资惯性下,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资源的浪费本质是GDP的浪费,根据我们的理论,最终是社会财富的价值缩水。

  5. 长周期的痛苦等待。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靠肾上腺素快速达到生活最优态之后,而基础科学的研究需要长时间的稳态,即使超大额的研发投入也未必会等比例加速,那么在下一次技术革命之前,越快达到生活最优态,需要等待的时间越长,而根据我们的GDP增量幸福论,这段时间主观上会很痛苦,而根据我们提出财富市G率,GDP的潜力缩水,客观上又会影响资产价格,从而在实质消费上也让我们很痛苦。不光痛苦,还得等很长时间,没办法,这就是激素的副作用。


至此我们就把信贷这个事讲清楚了,实际现实中,上面讲的靠信贷加速达到生活最优态然后又因为等技术革命而产生危机,本质上就是很多传统经济学家讲的信贷长周期,有些人总结是60年一个轮回,有些人总结是100年一个轮回,都是按照过去三四百年的历史经验来总结的,小美觉得这都是表象,那你怎么不说再之前的1500年都没轮回呢,可能恰好过去每100年左右来一轮技术革命,所以不要迷恋数字,多少年了该来个大的周期了,只需要关注大的科技进步即可,如果300年后还没啥大的科技爆发,到时候市值最高的还是苹果特斯拉这些企业,那这个周期就得超过300年。

但是实际操作中,政策总会不停的微调,偏左了往右调整下,偏右了往左调整下,这个与生活最优态和科技革命没关系,是很正常的小周期,不是啥大问题,比如小美觉得08年金融危机也属于这种小周期。

所以我们静态考虑单个国家的话,我们的经济运行就是以生活最优态为基础旋律大周期,以信贷为肾上腺激素,伴随着日常的微调小周期开展的。




然后回过头来研究下

信贷合适的剂量,到底受什么底层影响?

先罗列一些常识:

  • 常识一:不考虑权力满足欲等带来的快感的话,纯物质上我们比古代皇帝都要幸福多了,他能随时吃到美味的冰激凌吗,他见过阿拉斯加帝王蟹吗,他能玩王者荣耀吗,他下江南出个差都得几个月马车有我坐飞机两小时舒服吗,大热天他的仆人给他扇扇子有我空调舒服吗?


  • 常识二:我赚钱要干嘛?对大部分主流人群来说,农业社会我赚钱要给老婆孩子买吃的买穿的要是能每月吃一顿肉那就更好了,40年前我赚钱要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30年前我赚钱要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最近这20年我赚钱要买房买车买电脑买诺基亚买最新苹果,我赚钱要出国旅游住五星级打高尔夫给小姐姐打赏,那么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我赚钱要干什么?假如20年后,主流消费品还是房子、家电、车子、手机、餐饮旅游这些,而没有新的大件出来,比如脑机AR设备、家用机器人、火星旅游这些可能翻天覆地改变人类生活消费的都没成为主流,而在过去几十年赚钱容易的时代,我赚100万从小平房搬进了100平米地暖精装修楼房,赚20万从挤公交到买了自己的小汽车,而在未来随着赚钱越来越难,可能需要付出之前几倍的努力外加运气,才能再额外赚100万从100平米房子搬到一个精致小区140平米房子,额外再赚20万从普通小客车升级成豪华客车,好像与付出的努力比性价比没那么高,也许升级品质带来的那点幸福感压根都抵消不了额外付出苦逼的努力,何况还得靠运气。移动互联网诞生经济火热时候,自己又从来没出国旅游过而充满了好奇新鲜,赚钱又容易,花5万出国旅游一趟,收获慢慢的幸福感,但你说20年后,赚钱了还是这些消费选项,之前对出国旅游也体验过了没那么新鲜了,你让我苦逼三个月工作去换那一周不怎么新鲜的旅游,我还不如这三个月舒服点好好歇着呢费那劲干嘛。当然如果你说花100万可以去火星安全旅游一趟,那说不定我可以考虑夜以继日拼命赚钱,为梦想努力。

  • 常识三:我有车有房,虽然没什么积蓄也攒不下钱基本月光,但房子不会塌车子再用十几年没问题,交点水电取暖费,小日子还可以啊,赚更多的钱没那么容易也不会让我躺着打王者荣耀更舒服。但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地震战争了,我们的房子车子都没有了,那我也没办法,只能调整心态重新拼命干活,直到再靠勤劳的工作,把着房子车子对应的GDP再创造出来啊。

上面这三个常识,牵扯出个概念,每个社会根据当下科技水平,都存在一种生活最优状态。


高于生活最优态,消费边际幸福感会成倍下降,花十倍百倍的成本可能最多换来一倍的幸福感提升,而赚十倍百倍的钱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是百倍千倍的难度还得外加运气和积累。

而低于生活最优态,大家会有足够的努力动力,能获得的生活幸福感也是质的飞跃,而由于需求体量的巨大,工业化规模化又使得这个达标过程成本尽可能的降低,同样努力带来的边际幸福感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不管生活最优态是何种水平,微观上这个世界总会分层次的,即使实现所谓的共产主义,更多是连最穷的人也可以天天吃香喝辣住独栋别墅衣食无忧,而那时候的中产家家游艇富人月球旅行火星移民。

(tips:目前这第一个逻辑讲的生活最优态是纯静态的,针对当今科技下最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最优态,而国家分工链条会导致每个阶层国家的生活最优态也以此为上限而顺势排列,这个我们会放到第二个逻辑里来讲,给他动态化)

那么这个生活最优态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呢,也就是对GDP有什么影响呢?

这里再引入一下小美独创的GDP增量幸福论

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具体理解下,假如有下面三种情况,你觉得哪种情况的居民更幸福呢,GDP更高呢?

我们假设有ABC三个国家,人口数量一样都是100万人,我们把生产力简化下,仅限吃住行,也就是面包房子和车子。

情况一A国家已经达到了生活最优态,也就是人人都有房子车子了,不需要新修房子和制造新车子了,那么A国家今年的GDP就是100万人口需要吃的面包,假设每人每天一个面包,那么就是365天*100万人=3.65亿个面包,每个面包1块钱,那GDP就是3.65亿。

情况二B国家还没有达到生活最优态,还有一半人民没有房子和车子,这部分人民还很有动力去搞建筑和工厂生产,那么B国家除了面包的3.65亿GDP,还包括了当年新建房子和制造车子的GDP,可能加起来得有10亿GDP,是A国家的3倍。

情况三C国家,本来跟A国家情况一模一样,结果去年底有一半人口的房子和车子都毁了,可能是因为战争也可能是因为地震海啸,反正都毁灭了。然后因为房子车子没有了,大家只能挽起袖子干活重新建设,所以今年的GDP除了3.65亿的面包,和B国家一样了,还得包括当年新建房子和制造车子得GDP,加起来得有10亿GDP,也是A国家的3倍。

那么这三个国家,哪个国家更幸福呢?哪个国家GDP更高呢?大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两分钟,然后再拿你的思考对比后面小美的分析,注意!没那么想当然。

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幸福和GDP的关系,背后是人性和常识。这块小美必须讲透,因为对我们从本质上看待世界经济运行实在太重要了。

经济学的本质,是通过发现问题总结理论指导未来,让人类变得更幸福,这个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对吧。只不过人类怎么才算幸福呢,真要理论学术化了,发现很难找个指标出来量化幸福,但又不得不做。比如空气这个东西,对人类幸福很重要,但是空气货币化角度又不值钱,但是你去开发火星可能一半的生产力用来制造空气。再比如假设一个北极圈的国家的一半生产力GDP用来取暖,而另一个同规模热带国家不需要这一半生产力,GDP是你一半,幸福程度是一样的。

但即使不严谨,也必须需要个指标来衡量幸福,以此才能开展经济学研究,因为即使不精准但也能对现实产生很正向的指导。这个指标,目前看来公认的就是GDP。所以目前经济学几乎99.9%以GDP为目标进行分析研究的情形下下,起码GDP完全代表幸福这个最初的条件假设就已经产生了误差。

GDP是什么,本质是一个增量,每年的GDP就是指当年新生产出来的商品服务总和。比如上面的国家A和国家B,B的GDP已然是A国家的三倍,但是从存量房子车子资产角度,只是A的一半,只有一半居民有了房子车子。

那回到上面的问题,A国家和B国家,哪个更幸福呢?可能大家想当然会觉得是A国家,B国家你GDP再高,不也是朝着A国家的最终状态去努力吗?

非也非也!

上面讲的生活最优态,是指当前科技水平下的最优态,这里我们再引入一个概念:生活最低态,就是与朝代和科技无关的,一个能影响人幸福的最低的生活状态,其实也就是温饱态

试想如果你要研究过去2000年的GDP发展,以什么为基准呢?因为各朝各代货币都不一样,物价都不一样。但如果我们定义了生活最低态,那么这个研究就容易了,比如一个人最基础的温饱需要每天1个面包,那么不管什么朝代什么国家,我们衡量居民收入,都可以按照他的收入能够养活几个人来计算,然后随便取个基准换算成货币就行,比如1900年1美元可以买1个面包,那么1000年前甭管你用什么货币,你赚的钱可以养活自己家4口人,也就是正好按当时物价能买4个面包,那么就可以说1000年前你的收入每天是4美元,统一这个标准。事实上牛津通识读本的《世界经济史》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量化计量整个世界经济GDP史的。

那么什么是幸福,按小美的观点,就是身心都愉悦,就是饱暖思淫欲。在最低生活态之下,幸福就是实实在在的温饱物质层面,完全可以量化,属于身心愉悦力的身,饱暖思淫欲里的保暖,就是GDP;而在最低生活态与最优生活态之间,除了基础的饱暖,幸福更多的是心,更多的是淫欲,更多的是精神层面。而从人性角度,更多的是跟增量正相关,而不是存量。比如你觉的汽车这个东西是保暖还是淫欲呢?反正我觉得古代皇帝八台大轿花一上午时间去郊区出游,比我开个小汽车去郊游要爽多了,三十年前有辆破桑塔纳比现在有辆宝马要爽多了。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上面的A国家,其实是不如B国家居民幸福的,甚至过一两年,都不如C国家幸福。

为理解这个,先再举几个常识例子:

  • 猪八戒一口吃掉人参果后,营养物质已经都到肚子里了,跟他眼巴巴看着正在一口一口品尝的沙和尚,谁更幸福?(明知道每人只有一个人参果的情况下,一口吃掉还是慢慢吃?明知道目前科技水平已经达到生活最优态,下一轮科技爆炸还没眉目的时候,该什么尺度宽松货币放大信贷透支刺激生产力,跟三十年前一样尺度吗,甚至更大吗?)

  •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访,饥饿难耐,无奈求助于路边的一处寺庙。到了尚田普济寺,厨子端上饭菜,饭是普通的米饭,菜是菠菜豆腐汤,可乾隆却吃得津津有味,连称赞:“好吃,好吃!”。回宫后乾隆请御厨做出一模一样的料理,却不是他在庙中吃到的味道,让乾隆气得将做这道菜的御厨全砍了。
  • 抖音上很多视频想火爆,要制造反差,suprise,穿着破烂老头转眼去开跑车,路人扮猪吃老虎,甚至屌丝逆袭穿越之类的。幸福感在于增量而不是存量。

  • 就连著名的动画片电影《怪物史莱克4》讲的也是经历过上一部3之后,在打败一条恶龙、救出一名美丽公主和拯救他岳父的王国之后,有了美丽的妻子过着富裕安详的生活,成为了名人来合影的络绎不绝,存量不变了,一点都不幸福了,快抑郁了,然后又一直想要再享受一天真正妖怪的生活,签下了合约重新开启惊险刺激的怪物冒险之旅。


常识和人性,一定是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上面的A国家,在现实中,一定是不如B国家幸福的,B国家的居民,也一定会羡慕A国家,把A国家居民的生活状态当成最终奋斗目标。

就像过去20年的日本居民,男人苦逼工作一天晚上去酒吧排解,年轻人失去了奋斗希望,很多人为了生活而生活,生活压力巨大自杀率很高,真幸福有追求也不会去自杀对吧。而我们去旅游的时候,极度羡慕他们的干净整洁,文明礼仪,消费品丰富多样,简直是梦中生活状态。我们看到的幸福,不是本地人的幸福,更多是如果我们能移民日本,同时拥有着国内的发展机会且过上日本人这种状态的生活,那是真幸福。(所以润党别来PK我,我是理解你的,小美不是个偏执的人,是个凡事都看人性和常识的人。你赚够一辈子的钱润出去躺着享受,我尊敬你的明智选择;你说你放弃国内机会,出去呼吸着帝国空气送着外卖,我骂你句傻逼你敢答应吗)。

好,那么现实中B国家比A国家更幸福这个事,可能从心态上理解会有点牵强,下面我们会把财富市G率概念引进来,实实在在的现实财富层面,来感受下B国家为什么更幸福

《什么是财富》这篇文章里,我们详细解读了财富,最终结论是:

如果全社会人都积累了大量财富,没人干活了,那么所有人所有积累的财富将灰飞烟灭。所有人的财富,都得体现在当下和未来正在干活的人的产出上。你当初拼命干活赚钱,是为了将来即使不干活也能享受,而你享受到的是将来有人通过干活给你带来的生产和服务,而这些人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干活为更将来的自己积累财富。

首先,大家之前赚的和积累的总财富,因为有GDP,从而可以用来在今年购买新生产的东西,总而言之,历史资产或者说财富因为当下GDP而有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历史的资产和储蓄价值,是通过现在的GDP来背书的。

其次,大家历史的负债,将是未来居民参与生产创造GDP的强力主观鞭笞,你说你的房贷逼迫你以后30年每个月工资的大头都得用来还债,能不努力工作生产吗。正常来讲是这样的,也会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比如,你想努力工作,再努力都找不到工作了,再比如出现了极端通货膨胀,当时借了100头猪的钱,现在搞一头猪卖的钱就够全还清了。

再次,GDP对财富而言是天然带杠杆的。GDP强势增长时期,那我资产价格可以放心涨啊不担心未来无法兑现。这就特别有点像股市的市盈率估值。你有这么高盈利且增长喜人,那市盈率搞高点一点不担心啊;你有这么强的GDP和增长,那资产价格与GDP比值搞高点倍数,同样不担心啊。


一个国家居民的总财富=市G率*GDP

市G率=总财富市值/GDP

总财富,其实直接相关的就是资产价格,房市股市这些资产

GDP增长强劲的时候,市G率就高,每个人对自己的财富未来兑现商品服务有很强的信心,同时GDP又高,两个乘积必然高,对应资产价格必然会高。

完全类比股票市盈率就好了,把全社会所有资产当成一只股票,GDP是利润EPS,市盈率是倍数。炒股我们知道如何抓10倍股,找一只高成长股票,利润猛增3倍,同时因为增长趋势喜人市盈率也增长3倍,3*3就是接近10倍了。相反,一家公司利润低于预期出现下滑,往往会带来市盈率也下跌,两个一相乘,股价会跌的更多。

回到上面A和B国家的例子,表面上看着A国家底子好,但因为没有大的科技发展,导致最优生活态上限没有突破,反而没增长空间了,导致GDP一般般,低于B,这个时候往往市G率不会高的,这也是人性感受常识决定的,就像追涨杀跌的股市人性一样。

还拿日本来举例,我们身边大厂码农朋友们,过去这些年踩着互联网大势,年薪四五十万还有股票很正常,前两年去日本旅游,被干净文明的小日本打动了,真是好啊梦中生活状态。然后一打听,咦房子好便宜啊,东京五环位置一套别墅也才折合人民币一两百万,太便宜了来一套;再跟一日本普通白领聊天,你咋这么惨啊,买个最新iphone这么吃力,去泰国旅游一趟都不敢想?看俺们同事朋友圈,这国庆七天基本不是在马尔代夫澳洲就是在韩国日本夏威夷啊;还有几个男同事昨晚去你们红灯区为国争光了。啥?你们股票三十年没涨了?我拿的腾讯股票去年赚的比工资都多啊,这次出游费用都是股市赚的。

怎么样?有没有感受到?讲了这么多幸福感,好像洗脑忽悠人一样,A没有B幸福?小美是在忽悠鬼吗?

所以那咱就不从主观幸福感出发,从实实在在的消费力出发,是不是比你幸福?你所有幸福的生活,俺有钱啊都能买到,唯一就是移民政策限制老得办签证延期,以及得放弃国内诱人的火锅和酒肉朋友。

所以大家看到过去这些年,我们中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买买买起来,能震惊当地人;大溪地南极这种奢侈旅游目的地,也到处都是中国人。当年日本GDP高时候,虽然存量底子比美国差多了,但日本人也是全球买买买,羡慕煞美国人。

更何况,过去这三十年,有着电脑和手机的科技爆发,日本还压根没有达到A国家那种生活最优态限制,也在蓬勃发展。如果接下来几十年真的遇到科技大瓶颈了,生活最优态几乎稳定很难突破了,那才是真正的感受。

好,有了上面最优生活态、GDP增量幸福论、财富的市G率几个概念的铺垫,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个框架开始分析了。

先总结下上面讲的:在一个最低生活态早就得到满足的社会,无论从主观的幸福感人性出发,还是从客观的高增量带来高市G率进而高的资产价格而言,增量都要比存量显得重要。但是因为科技的限制,一定的科技水平下,最优生活态达到后就很难再突破上升,从而同时抑制了增量(GDP)的需求和动力,也即边际幸福感大幅下滑和边际收益难度大幅增加。

那么这时候怎么办?比如上面的A国家,很明显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向上突破生活最优态,也即再创造出一个像房子电脑手机这样的超大全民需求来,其实也就是新一轮技术革命。比如上面讲过几个例子,像电影头号玩家里AR技术突破,每个人再穷也得赚钱买个设备,就像前些年的智能手机,再穷的底层农民工也得弄一个来打游戏刷抖音看微信;以及智能全能机器人,或者马斯克的火星旅行之类的。就拿旅游来说,过去几千年的农业封建社会,进京赶考都得赶路几个月,没有高铁飞机技术下,跨省旅游对普通大众来说绝对不是个啥需求,但是到了现代有了这些技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报个团去云南桂林或首都北京旅游一趟,绝对是个刚需,对互联网中产来说前几年至少出个国旅行下也绝对是个刚需,技术使得成本足够低廉,淡季几千块钱就能新马泰一周,大家有足够的动力努力赚钱去实现。

第二种:向下打破生活最优态,也即返贫,就像上面讲的C国家一样,或者天灾后的重建,或者战争后的重建。二战后欧洲日本被炸的稀巴烂,然后诞生大量的需求,也就是GDP动力,也即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我们传统上也有很多谚语: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深蹲是为了更好地起跳,小别胜新婚,延迟满足感,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拔河里的一二节奏战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等等等,其实背后都有这层韵味。



上面的逻辑应该还是很清晰易懂的,下面我们拿投资来举例对比强化下:

过去这十几年,搞VC和PE风险投资的都有些共识,比如看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首先看这个赛道行业规模有多大,潜在用户规模多大,决定了成长空间,投资人在乎的是投了你之后增值的部分,而不是你存量规模有多大,你说你还只有个ppt收入为0,但是有故事有未来,我可以投;你说你已经规模很大但进入成熟期了市盈率只有10倍,也懒得看你一眼。

但一家创业公司会遇到一个明显困境,比如我是个三国题材手机游戏开发商,中国毕竟有那么一两亿对三国题材感兴趣的青少年,拉新打广告,前5000万用户可能花三个月就买到了,每个用户10块钱营销广告费;第5000-8000万用户用了1年时间,每个用户的营销成本得50块钱;超过1亿用户后,发现我即使花200块钱、1000块钱,都很难买到几个用户了。

所以上面第一种办法向上突破生活最优态,搞个科技大爆炸,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如我们所愿,真遇到理论瓶颈的时候,你研发成本涨10倍100倍1000倍,可能都不会有多少加速。在一个基础科学理论诞生,大幅提高了理想最优生活态的情况下,腾出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实际生产应用通过研发投入,GDP飞速成长,往往研发投入占比高的公司,成为了行业的标杆领头羊。但在应用层面研发出来的成果把科技理论空间填的差不多的时候,比如芯片都到1纳米,手机性能都远超过10年前PC的时候,该行业研发投入边际收益会急剧下降。

不看清楚这个背景,一味的去跪舔或抨击研发投入,就是耍流氓。达到了生活最优态以后,基础研究不突破,加大投资边际成果会极低,真到了某个瓶颈,你说投资1000亿甚至1万亿研发突破比10亿会快吗,可能未必快多少。看看已经基础理论成熟、大规模量产、基本技术原理连自媒体都知道的芯片行业,一个国家大基金砸那么多钱进去都得需要很多年被卡脖子,何况连基础理论都没有得靠四处乱撞才能爆发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呢。纵观人类史,基础研究需要长时间的稳态社会,钱多也没用,急也没用。

何况,为什么要那么急呢?




讲到这里,回头接上面信贷的部分做个总结


这也是我们这篇长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的第一个逻辑,我们引入了原创的生活最低态、生活最优态、GDP增量幸福论、财富市G率、信贷肾上腺素这五个概念,本质上是一个闭环逻辑。

这个闭环逻辑一句话总结下:因为科技革命带来的理论生活最优态上限提升,释放出生产力GDP提升空间,而信贷这个肾上腺素能加速这个过程,高GDP增量给大家带来幸福感,以及高的市G率带来实实在在的财富账面幸福感,而在连年的高生产力发展后,社会慢慢接近和达到生活最优态的时候,信贷肾上腺素的副作用会发作,之前打的剂量越足,副作用发作力度和周期越长,直到下一次生活最优态的上限提升。

小美本身是个理科生,开始的时候讲了很多幸福感的类似人文的东西在经济学分析里,是不是有点太虚了?恰恰幸福感这样的感官的东西,从底层人性常识角度出发的,会影响到实实在在的最优生活态,而生活最优态又是当今科技条件下,对生产力最重要的底层影响因素,一方面是人民的干活动力,一方面是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这都是对GDP影响很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是对我们分析世界经济大形势最重要的根本,进而指导我们把握大的投资周期。

文章开始时候我们提到过,小美尽量从常识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一一排除影响因素,留下看似很重要的因素,然后再一一排除,几轮下来直到精简到只剩三个因素逻辑。

上面这就是三个因素逻辑中的第一个逻辑。很多其他影响因素和逻辑,只要不考虑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决策者的影响,基本都能用这第一个逻辑来解释,是这个逻辑能推导出来的子逻辑,可以说是基础根逻辑。而小美也一直不能再找个更上层的逻辑,毕竟这个逻辑基本都是从人性和常识出发的。

但这第一个逻辑,更多的是静态的去分析的,比如假设这个社会只有一个大一统国家的情况下,实际现实中,是存在很多国家的,每个国家之间本质上是竞争抢资源,但可能阶段性互利合作。就像一片疆域,第一个逻辑下只引入一艘大船,靠基础科学研究勘探未知领域,已勘明领域即是可开采征服空间,打着肾上腺素轰足马力去占领征服,征服的差不多了也就达到生活最优态了。

而因为实际疆土里有很多国家,也就是很多艘船,每艘船的尺寸马力不一样,资源和优势不一样,指挥的船长和船员管理制度也不一样。那么必然这个船队中存在实力最强的制定规则的,也得有打下手干苦活的,也得有提供资源的,什么时候竞争什么时候合作,这个世界关系一定会影响到每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逻辑的,也就是会影响到我们上面第一个逻辑。

对剩下两个逻辑感兴趣的,可以去阅读原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

    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
    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