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难忘在交大图书馆读书的美好时光!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读书好

今天

是世界读书日

这一天

对于很多交大人来说

应该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母校图书馆

在这里

一代代学子伴着阵阵墨香

或捧书苦读

或凝神思索

书写着属于交大人的青春奋斗故事



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百余年间,图书馆从无到有,几经搬迁,跌宕起伏间,无数代图书馆人躬行、坚守,无数代学子穿行、驻足。从这里,走出伟人,亦走出名师,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了解母校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每一本书的背后,都不止一段传奇

每一把椅子、每一本书

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时光

从徐汇校区老图书馆到闵行校区的思源湖畔

 一代代交大人在此驻足、研读

    无数灵魂与思想在此得到陶冶、升华

让我们跨越百廿余时光

追寻那些和图书馆有关的记忆


“图书馆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

“图书馆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 这句悬挂于包玉刚图书馆大厅的浮雕箴言,出自1934届机械工程系本科校友、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朴实无华言语间饱含期盼。提起母校图书馆,钱老曾直言:“图书馆对我的教育成长和科学工作有极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对我的研究工作简直不可或缺。”那些在图书馆孜孜求学的往事也成为他人生中最充实、快乐的时光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


“考交大是为了工程,未曾预料会收获这样的人文大餐”

对于1962届电气机车制造专业本科校友吴裕隆来说,在他心中,图书馆不仅意味着与知识的连接,还饱含着有机的情感联结。闲暇时间,他时常到老图书馆坐坐,那座坐落在学校的门楼式朱红色大门旁的典型欧式建筑里,有着丰富的古今中外藏书。在这里,他知道了世界上除了牛顿、爱因斯坦,还有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莎士比亚等等,意识到人类知识之无穷和个人之渺小。


学姐废寝忘食的劲儿,你学会了吗?

回忆起在母校求学的时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82届本科、1993届博士校友易静认为那是一段不曾辜负的青春。当时恰逢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迎来了文艺的春天,《收获》《当代》《十月》等新老文学杂志让人目不暇接,一上完课,同学们便一头钻进图书馆。易静时常被刘心武的《班主任》、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之类的书迷得废寝忘食。除了小说,她还用夜自习的时间,阅读了当时鲜有的美国版世界历史译本,打开了她关于眼前新世界的认识。


比你聪明的人,还你比努力

学长真“内卷”之王!

图书馆也是198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校友杨元庆的精神港湾。每次回来,一踏进校门,那些奋斗的岁月就一幕幕如影重现。那时候,同学们学习都很刻苦,点灯熬蜡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大家去外文书店买影印本的专业书学习,因为太贵,就只能买一本回来在同学间传阅。杨元庆经常和同学去泡图书馆看文学名著,他最喜欢的是《基督山伯爵》,反反复复看过不知道多少遍,一直看到了散架。一晃多年过去,书中细节也许早已淡忘,但那淡淡的书香却始终绕在杨元庆心头。


90年代没网的快乐,你懂吗?

1999届肖校友对母校图书馆的记忆是五彩的:“那是一个秋天,还带着点微风,包玉刚图书馆门前那条路旁的大树又高又密,风吹过还沙沙作响,时不时有金黄的树叶飘落,烦躁的心情就顿时消散了。看着在夕阳中微微闪光的包图,觉得在交大的生活特别美好幸福。”在这里,他度过了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时候,寝室的网还没开通,如果急着上网发资料,肖校友就拉着室友去寝室附近的图书馆蹭网,这些如今看来也许平常的经历,隔着时空回望,显得格外美好。


交大人的借书技巧,赞!

2007届陶校友有一阵特别迷萧红,就去包玉刚图书馆找她的书。上到二楼,找到了书架,本想借一本《呼兰河传》就走,其他的慢慢再来借,省得挑挑拣拣。哪里想到光这一本书有好些版本,都是不同时间进馆的,有旧有新。最后,她借了旧版的,理由是,这么多学长学姐都来借阅过,那肯定是最经得起推敲考验的。多年过去,这个借书的技巧,依然可借鉴。


听说在图书馆写论文效率更高

对于2018届专门史专业硕士校友田艺来说,在母校读书期间,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写毕业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她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新图书馆。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尤其是中国古籍库与雕龙地方志,为田艺查阅史料提供了很好的途径。虽然有一些书籍没有纸质版,但可以查到电子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她曾经因查阅资料而多次麻烦图书馆老师,老师们每一次的耐心解答,也成为她日后关于母校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虽然叫不出你的名字

但也曾被你温暖过

“校园处处充满关爱,学生没有任何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这是2020届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校友王颖对学生时代的怀念。她记得图书馆有几位轮班的管理员老师,风格迥异,有严肃紧张的年轻老师,有戴着黑框眼镜笔挺地站在门口的中年老师,也有和蔼可亲的年长老师,虽然没有几个同学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但无论哪一位,都认认真真、日复一日为同学们服务。有的时候,老师们还会跟同学们聊聊天:“过节不回家啊?”“天天这么早啊?”“你在写论文呢?”聊天的内容充满家常与亲切,这些让王颖倍感温馨。


你上次走进图书馆是什么时候?

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陈同学来说,在交大求学的5年时光是她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印象最深的是,在期末考结束后短暂的空闲时间,在图书馆寻几本爱看的书:《生死疲劳》《道林格雷的画像》《沧浪之水》《挪威的森林》……夹着厚厚的一叠宝贝,猫在包图一楼阴凉的拐角沙发上,一瓶水一块面包,悠悠荡荡翻过一天一天的碎时光,这些日子,无比幸福!


岁月流转间

交大女生与老图书馆的定格

交大女生,一直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她们美丽的倩影与图书馆相遇,腹有诗书气自华!时光在流逝,不变的是交大人的那份对知识的向往。

解放前毕业班女生在老图书馆前合影

1960年代女生步入老图书馆

改革开放初期女生在老图书馆前草坪上学习

2000年以后女生与老图书馆合影



思源致远,薪火相传

校友认捐桌椅纪念座位牌


图书馆承载着无数交大人美好的记忆,其发展和维护也一直备受校友们的关注。母校专门设立“图书馆发展基金”捐赠项目,不仅有利于推动完善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更能为校友感恩回馈母校留下永久的纪念。欢迎您通过小额捐赠项目、图书馆桌椅认捐、大额丛书认捐等多种形式参与,为母校图书馆的发展添砖加瓦,点亮莘莘学子的知识殿堂。

点击参与捐赠

老图书馆

李政道图书馆

图书馆主馆

包玉刚图书馆

钱学森图书馆

徐汇校区社科阅览室

图书馆主馆大厅

图书馆空中花园

阅览室

阅览室

左右滑动查看图书馆美图



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

但阅读和求知的渴望将永不停止

受疫情影响

我们不能重回母校图书馆

那就相约“空中课堂”感受阅读的魅力吧!


点击链接,前往空中课堂


四季流转

皆是读书时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

您在交大的阅读生活

以及那些与母校图书馆有关的独家记忆吧

留言点赞数前五名还可获得特殊奖励哦!

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思源》杂志、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网等

组稿|谢婧、陈冰冰

摄影| 周思未

排版编辑|孙健乐

责任编辑|陈方玺 谢婧


推荐阅读

1、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们深爱的母校

2、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6周年校庆日活动延期通告

3、无惧风雨,因为我们都是交大人

4、@学长学姐,这里有一份感谢请查收!

5、交大人能处,有事儿是真上!校友们的心意,母校都收到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