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交大给你带来了什么?从0到1再到基业长青,交大系上市公司创始人的成功秘诀
交大给你带来了什么?
这是许多交大人都曾被问到的问题。
1980级本科校友、联合水务(603291)董事长俞伟景学到的是坚守,“无论外面的风怎么吹,你都要坚持”。
对1984级本科校友、健之佳(605266)董事长、总裁蓝波来说,交大“爱国荣校”的校训对他影响最大,创业得“听党话跟党走”。
而谈到“母校”上海交大,1989级校友、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觉得,在学校里养成的“学会更好规划时间,多任务齐头并进”的意识和习惯,为他日后高强度的创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级校友、微创医疗机器人(02252)董事长孙洪斌觉得,交大人“脚踏实地”的作风,对他影响很大。医疗器械容不得半点马虎,微创“匠心智造,精益求精”历时八年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并获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对1998级校友、锦浪科技(300763)董事长王一鸣来说,“迎难而上”是他从交大学到的,光伏产品的技术迭代很快,容不得你有喘息的机会, “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我们都在解决各种困难,只有把困难解决了,才能带领企业不断突破。”
而在1990级校友,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看来,“一般而言,从0-1,1-N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和体系很不一样。所以很难两者都成功,而我们交大系的创业者们很好地展现了两者的平衡。”
2023年4月9日下午,由上海交大基金会、校友会、产研院共同举办,菡源资产、交大创业创投联合会共同协办的 “厚植生态,笃行致远”交大创业者(春季)大会 在上海顺利举办。
上市,是很多交大创业者的目标,在这场名为“从0到1再到基业常青,交大系创业者的成功秘诀”的圆桌中,众多交大系上市公司创始人云集。
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与联合水务董事长俞伟景,健之佳董事长、总裁蓝波,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微创医疗机器人董事长孙洪斌、锦浪科技董事长王一鸣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与校友们分享了自己在创业路上的成功秘诀、感悟、和心得。
现将各位校友们在本次论坛的观点摘录如下:
“ 从0到1,创业如何开端 ”
王一鸣:我其实是误打误撞到了光伏行业,我是在海外留学期间萌生创业想法的。当时想得很简单,就是希望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技术产业化,让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我在交大读的电子,到了海外也读电子,上学期间欧洲开始颁布一系列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风力的利好政策,正好也有客户希望我帮他开发相关技术。所以我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光伏行业,正好有这个创业机会,而且能力正好和我匹配。
1998级校友、锦浪科技董事长王一鸣
孙洪斌:二十多年来,我的工作一直和医疗相关。离开母校后,我先在医药相关的专业机构、外资企业学习积累经验,后面一半的时间就加入了海归创业的医疗器械公司微创医疗。
蓝波:我本科是管院的,学管理的,但事实上踏入社会才发现想当“管理”很难,所以就下海去了深圳,从事药品销售,创业后才发现学管理很有用。
基于在学校学过的管理学,我们对医药行业的前景和公司战略进行了很多研究。在医药强监管的前提下,卖设备、卖药是非常艰难的,但零售药房却很市场化,没有太大的周期性,于是我们就决定涉足零售药店。目前我们已经耕耘了24年,有了4000家店,涉及六个省份,发展还是比较平稳。
俞伟景:2024年,就是我从交大毕业40年了。我进校时在机动学院,毕业时在管理学院。留校2年多,出国10年,在北京10年,回上海差不多20年。2003年我创立了联合水务,一开始这个领域,既有国企、民企和外企,但随着外企逐步退出或业务不再拓展,市场里的主要玩家变成了央企和民企。
在我从事的水务行业中,水本身可以看成一个产品,它跟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自来水还是处理的污水,口碑、业绩、技术、运营经验都非常重要。水务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央企的优势在于:牌子响、融资能力强、资本成本低、基建能力极强。民企的优势是:运营经验足、品牌口碑好——这也恰恰是过去十年央企愿意与我们合作的重要原因,最近联合水务已经成功完成了上交所主板上市。
1980级校友、联合水务董事长俞伟景
毛丞宇:作为投资人,我陪伴、见证了很多创业者慢慢从零变成了十亿、百亿,也看到了很多失败的项目。在我第一天进入投资领域的时候,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投资很容易,只要找到交大的三个校友基本上就解决了,到后来才慢慢发现,在投资过程中,失败或错失项目才是常态。
从0到1,在创业初期就开始进入,最后投出千亿公司,是很多投资人的目标,我觉得,创业就如科研探索,既要穿透表层去探寻本质,更要基于底层逻辑而长期坚持——前者关乎决心与敏锐,后者则需勇气和韧性。
“从1到N,如何保持基业常青”
俞伟景:0到1和1到N是两个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能力。
我创业20年,用三个词来形容就是:坚定、坚持、坚强。
梦想是要坚定的,无论你的技术多牛、产品多好,打下了市场,在市场上跟人竞争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所以目标要坚定、战略要坚定;
坚持就是创业维艰,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十年前的互联网很牛,现在的AI也很牛,你不是搞AI的,是不是就代表你的创业不行了吗?中国有一句话叫行行出状元,在你的领域符合你兴趣的地方,无论外面的风怎么吹,你都要坚持——当然,财务投资是另外一回事。坚持就是碰到困难时一定要有信心,过去20年风风雨雨、一言难尽,但我们每天都做到了坚持。
最后,企业要做好一定要有一个坚强的团队,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我做联合水务自己的体会。
蓝波:在学管理学的时候,我觉得这门学科主要在研究效率问题,但在创业当中我们碰到的很尖锐的问题往往是市场问题。
市场是什么?我们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是研究顾客或者消费者,第二是研究竞争对手。为什么呢?研究消费者是发现市场的机会,研究竞争对手是找到差异化,很多初创企业最痛苦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差异化。我们创办药店的时候,无知者无畏,总觉得很简单。一旦踏入,就发现我们拼产品斗不过传统的医药公司、国有药店,它们的商品琳琅满目,从处方药到OTC都有很多。拼服务斗不过个体药店,因为个体药店可以赊药,甚至可以只买两三片。如何真正找到差异化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个体会是战略,作为云南省的政协委员、连锁协会会长,我天天说“听党话跟党走”,这不是在唱高调,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投资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仅凭个人的智力远远做不到对整个行业的分析。我觉得中国政府很好,因为每次都把国家未来的状况,比如去杠杆、去库存,国家的发展战略,都跟我们企业讲得很清晰,我觉得这些方面对我们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体会,很多初创企业最喜欢谈资金、技术问题,我觉得不能忽视管理问题。我们每年都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分析、判断公司存在的风险或者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地发展。比如:互联网卖药到底对我们零售药店有多大的伤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研究了将近10年,现在也还在不断地跟进和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1984级校友、健之佳董事长、总裁蓝波
孙洪斌:微创医疗做到现在还一直在保持着从0到1的创新心态。这个心态为什么能一直保持?因为我们有超过10年的艰苦创业过程。
医疗器械高值耗材属于智能制造行业,当时心脏支架只有美敦力、波科和强生,我们在国内第一个攻克这个科技难题,并且快速占领市场,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的第一。但在发展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技术会逐渐被竞争对手习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开始思考是不是能做点什么。
曾经有5到10年,微创是高值耗材的“黄埔军校”,我们培养了很多出去创业的工程师,所以后来,我们就决定帮助工程师们在集团内部实现创业,在集团内搭建创新创业团队,孵化高潜新项目,助力实现0到1“创业项目”商业化。
创业从零开始的话,首先肯定是解决了某一个技术创新、社会问题或者临床痛点。实际上产品创业是第一步,包括专利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以及市场战略设计。在医疗行业,特别是高值耗材,临床也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工程师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光产品是不行的,还得提供培育服务:法律的、研究的,甚至是临床的,以及和医院的沟通。最后我们形成了一套体系来帮助企业内的工程师创业。
目前,微创医疗集团共孵化了5家上市公司。当然,上市只是一个节点,并不意味着完全成功。
对母公司来说,股权只是子公司创业成功后的其中一个收益,更重要的是把技术的基础留在了这里。我们企业内部有很多工程学院,积累沉淀了很多对材料、电子、临床的认知,都有助于帮助后辈们进一步创新。
我参加了一些交大的活动,也感受到了交大对于多学科交叉交流、学生的培育创新非常重视,甚至搭建了“天工计划”这个平台来系统地帮助学生和老师创业,把想法和产品最终推向到市场。
1994级校友、微创医疗机器人董事长孙洪斌
王一鸣:我可以从产业、产品的竞争格局和我自己的经历来讲讲这个问题:
光伏有很重要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各国通过大量的补贴来扶持光伏发电发展。政策变化会给企业带来根本性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风控没有抓好,企业逐渐就没了。第二个是平价上网阶段。在全球70%以上用电地区,光伏发电的成本都低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成本。
在20年产业化、规模化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因为一些补贴政策的变化而消失,不管多大要么就是1,要么就是0,没有中间数,稍微松懈一下,过三五个月就会归零的感觉很强烈。
我所处的逆变器行业,非常有趣,经历了三波。2013年时,光参展的逆变器商家有四五百家,前几年只剩十几、二十家,现在又有了几千家。在这个行业,迭代太快,稍微落后一点,就可能错过商机了,感觉始终在在0和1或者1和0之间波动。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我们都在解决各种困难,只有把困难解决了,才能带领企业不断突破。企业就是要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成长。
毛丞宇:从2000年开始,国内创投经历了很多周期变化。一开始是互联网和消费,那时没有“有经验的互联网创业者”,更多是投行、咨询和500强公司出来的,他们造就了携程、唯品会等一批几亿美金市值的上市公司,那是一个时代。
2009年经济危机后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基金开始多了起来,连续创业者也开始出现,移动互联网里水大鱼大,市值做到百亿美金才引人关注。中国的商业模式开始被拷贝到全球,那时创业和投资只需要虑商业模式,其他不用考虑太多,大家融了资后就一起往前跑,从国内卷到国外。
2017年前后,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要考虑的事情多了很多。创业者特别是象交大“理工男“类的,不仅要考虑商业模式、技术和产品,也要早早开始关心政策变化、国际形势、和市场风向:看“十四五”报告、考虑中美关系,对创业者挑战大了很多。此外,公司文化也很重要。公司文化跟创始人的性格、价值观是强关联的,如果公司在设立初期没有把公司的文化明确下来,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往往是比较不利的。
最后来说说团队,我们很看重创业者本身的投入度、学习能力、韧性等等。现在的00后、90后员工对领导的要求也很高,很在意我跟着怎样的创始人、能够发展到怎样的高度。你的投入度、学习能力、慷慨程度也决定了他们是不是能更好地追随着你。
创业以终为始,方得本源。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一些确定性,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1989级校友、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
“回到读书年代,
如果那时你是交大校长,你会做什么”
俞伟景:我是80年代在交大读书的,当时的交大在中国高校里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教育改革,鼓励学生搞产学研。我毕业之后分到了南洋公司,产学研做得相当棒,氛围也很好,如果说要提一个当时没做但是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谈恋爱,因为那时候是不允许的 (笑)。
毛丞宇:80年代,我们和外面的社会有很多的脱钩,毕业的时候还是蛮迷茫的,不管是对于应聘还是对未来的规划,好像都是在盲目选择。但这些盲目的选择可能就决定了往后的二三十年各自走的不同方向。
所以,如果回到过去,我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让一些学者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回来和大家沟通,让大家更好地去选择自己的方向。因为我们当时是管院,看得更多的是工资高低和出国的机会,其实也应该鼓励大家在学术方面和其他方面有更多发展。也会跟学生们说不管选择什么,未来长远的价值很重要,学到的好技术在二三十年后总会有价值凸显的时候,并且要锻炼好身体,为创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和精神基础。
孙洪斌:我1994年进入交大,1998年毕业,在闵行校区度过2年的学习生涯。毕业那一年遇上了全球金融风暴,那一年对于所有的毕业生来说都很艰难,就连国企也没有多少工作机会。交大当年的学科设置也不太一样,如果能再前瞻一点,引入更多的全球性高端人才,开设一些更高端的前瞻性的学科,则能帮助到我们学生在跨出学校的那一刻就有了更多保身立命的技能。
王一鸣:我们当时读书时生活相对很苦,出去吃饭每次上菜都一扫而光,桌子上永远只有一盆菜,我们当时很羡慕其他人。所以我觉得作为校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诉学生以后会成为什么类型的人,要让同学清楚地认识到,你是黄金、是钻石,以后你会是很有价值的人。
“展望未来,10年后的企业会
变成什么样”
蓝波: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在思考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对于我们行业来说,去年像坐过山车一样:12月我们卖药卖疯了,但因为有封城、不让卖药、期间的员工工资和店铺租金,日子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好过。
同时也要思考怎样抓住机会,把握这个确定性(比如大健康产业、老龄化、疫情三年带来的人民健康意识提升等),我还是比较看好药店未来10-20年的发展,因为大健康产业、“中国2030年健康规划”目标是16万亿,现在还不到10万亿,还有好几倍的增量。
孙洪斌:企业一定是随着国家的政策和整个行业趋势去走的,很有幸在大健康的行业里面,我们还是非常积极地看待未来的10年、15年。交大设立了很多高端的学科,包括医疗机器人等。未来我们也希望校企合作可以更加深入,同时能有机会帮助交大学生一起共同创业、共同做好大健康行业。
来源|交大基金会、交大新上院
排版编辑|孙晓慧
责任编辑|陈方玺 谢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