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助力母校】守护洱海水清月明,获赠孔海南、朱大建双签名《海菜花开》图书!


 扎根洱海十数年

守护洱海水清月明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

十几年如一日

将学术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洱海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努力的艰巨复杂工作,洱海流域综合治理需要持续的人才培养,“久久为功”,需要社会、民众更多地关注、投入到洱海流域的保护事业中。2019年10月24日,孔海南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见证下,慷慨捐资200万元人民币,为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注入了第一笔资金。希望通过留本基金的设立,以奖学金、励学金方式,鼓励更多科研人员和青年学子投入到洱海保护工作中,积极开展洱海保护等水生态治理的教学、科研、实践、公益等活动。

   欢迎广大校友扫码参与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捐赠捐赠189.6元可获得孔海南老师和作者朱大建亲笔签名图书1本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写作1年8个月、六易其稿,近日,生态纪实文学作品《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新书发布,该书讲述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奔赴洱海湖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坚守一线多年,与当地各族人民密切配合,让曾经不堪重负的洱海逐渐恢复清澈的故事,被媒体称为新时代的“老人与海”。



海菜花重现背后,来自交大的洱海守护者

    洱海是高原湖泊的代表,也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20世纪90年代,洱海暴发蓝藻,水质下降,危及流域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在50岁时,放弃日本的优越生活条件、科研条件,毅然回国奔赴洱海湖畔,带领团队坚守一线十几载,与当地各族人民密切配合,让曾经不堪重负的洱海逐渐恢复清澈,让海菜花重新绽放,被称为新时代的“老人与海”


洱海盛开的海菜花  杨继培 摄


    该书以报告文学表达形式,一边讲述孔海南的坚守故事,一边根据故事发展,讲述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与举措,用通俗的笔法讲解污染防治、生物习性等水生态环境专业问题,以“水质试金石”海菜花的消失与重现为线索,将叙事与科普相结合。


1996年孔海南第一次到洱海现场考察


    上海距离大理近3000公里,这漫长的路途,起初并不好走。“清早6时从家里出发,乘8:30的飞机从上海飞往昆明,11:50到昆明巫家坝机场,转市内公共交通,到昆明北长途汽车站。14:00乘长途汽车出发,经滇缅公路,21:00到大理市长途汽车站,22:00从大理西长途汽车站出发,23:30到大理的上关镇。”书中详细记录了2002—2006年期间,孔海南从上海到上关镇,单次要花19.5小时


孔海南在考察洱海水域


用心用情生态纪实,书写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记得第一次采访孔教授时,年过七旬的他滔滔不绝讲述海菜花水专项项目,两眼放光,炯炯有神。”资深报告文学作家、本书作者朱大建说起第一次见到孔海南的情景,为了让内容更生动,朱大建往返沪滇两地,采访孔海南团队时长达近百个小时,倾力撰写,书中还插入大量实景照片与资料图片,通过二维码配合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立体化呈现守护洱海的过程。



    与一般人印象中的科学家久居在研究所不同,孔海南走出学校,带着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十几年如一日,将学术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如今,他带出的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二代、三代“治水人”为中国的治水事业接续奋斗


洱海的沉水植物 赵建诚 摄



    “海菜花开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孔海南教授就是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人物。”新书发布座谈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韵斐表示,要把这本书作为中国优秀生态文学作品推荐给世界,让全世界看到我们环境保护的决心和能力。


共情共鸣,让“洱海经验”走得更远


    “孔教授非常了不起,他被洱海边的老百姓称为‘白头发的上海教授’,他把后半生的心血、感情、智慧都投入在那片土地上。”作家赵丽宏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通过洱海治理这一案例把生态文明的系统性揭示了出来。上海炎黄研究会会长汪澜说,上海纪实文学有写科学家的传统,文学和出版工作者有责任塑造好当代科学家的形象,让低调的科学家群体为大众所知


    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滕俊杰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大自然的叹息,读到了人的觉醒,感知到面对世界性的难题,交大科学家与当地工作者的锲而不舍”。“今天,诗一般的洱海被很多人所关注,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都‘价值连城’,这部作品的效应也会是绵长的。”滕俊杰说。


    根据这本书创作的校园话剧《海菜花开》将由上海交大学生演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认为,这个故事值得舞台和更多形式的推广与呈现


    “《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诠释了上海作家记录这个时代、讴歌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辉业绩和英雄人物的努力和成果,为进一步振兴上海纪实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


    “我和孔老师是同龄人,年轻时都下过乡,都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写完这本书,我成了孔老师的粉丝。朱大建动情道。


作者简介


朱大建,高级编辑,《新民晚报》原副总编辑,上海作协理事、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2004年获评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微

排版编辑|刘怡昕

责任编辑|陈方玺 谢婧

  1. 【要闻速递】校领导参加宁夏校友会 2023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

  2. 【精彩活动】校友助阵!超燃现场!交大男篮好样的!

  3. 【校友喜讯】连勇校友荣获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Mac Van Valkenburg大奖

  4. 【校友服务】这个海洋日,邂逅海底世界!欢迎参加交大科学潜水体验项目

  5. 【要闻速递】校领导带队赴川渝调研交流并看望当地校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助力母校】守护洱海水清月明,获赠孔海南、朱大建双签名《海菜花开》图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