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提质增效!校友工作专项培训班结业啦!
2023年校友工作专项培训班结业啦!
培训内容丰富
课程形式多样
4次课程
27个学时
来自37个院系及单位
63名学员
通过实地调研
提升业务技能
促进交流合作
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次培训亮点吧!
结业·提质增效
12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校友工作专项培训班结业仪式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报告厅举行。党委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兼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陈贤峰及培训班全体学员出席。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顾希垚主持结业仪式。
陈贤峰对校友工作专项培训班结业表示祝贺。他指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全链条育人理念提出以来,校友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环节,在全校的高度重视和共同支持下,此次培训既是提升校友工作队伍管理服务效能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校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希望各位参训学员在此后的工作中持续学习、深入思考、开拓创新、加强研究,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绩,以最大合力推动全校校友工作开创新局面。
——陈贤峰 党委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兼人力资源处副处长
校友总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立强作培训总结。他从培训班建设背景、班级概况和课程回顾等几个方面,对培训班近两个月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持续健全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机制,培育我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专业化、职业化校友工作队伍做出思考与展望。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蓉、化学化工学院尹近近两位校友工作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张蓉表示,要把此次培训所学所思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带着目标认同感迎接新时期校友工作的新变化和新任务。尹近近表示,校友工作要“多做事、多沟通、多走动、多总结”,要将校友工作嵌入到学院“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全链条育人的每个环节中。
陈贤峰、顾希垚为培训班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顾希垚作总结讲话。他向各院系分管校友工作领导和校友工作老师对此次培训班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及一直以来对校友工作的辛勤付出和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时期校友工作一定要紧密围绕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任务和中心工作而展开,因此,本次培训课程设计更加注重大局意识的增强和对学校最新发展动态的掌握,同时也考虑了工作实务、宣传技能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并给大家提供充分交流碰撞的平台。后续,校友总会办公室会持续探索新时期校院两级校友工作机制建设及优化路径,加强校院两级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和激励体系,助力学院校友工作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全校校友工作提质增效!
——顾希垚 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
回顾·干货满满
Love SJTU
开班仪式&第一次培训
10月13日,第一次培训由改革与发展研究室主任陈中润和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武超及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欧七斤分别以《关于创新型大学建设的体会和思考》《关于校友工作支持本科招生的建议和思考》《校史与文化精神——漫谈交通大学的文化符号》为主题作辅导报告。
Love SJTU
第二次培训暨“讲好校友故事”专题工作坊
10月20日,培训班一行考察调研了闵行区马桥镇人工智能及文旅产业发展。马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2003届本科、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9届硕士校友刘冬梅;马桥镇副镇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1届硕士校友曹晓冬代表马桥镇热情接待,并与老师们展开深入交流。下午进行了“讲好校友故事”宣传技能专题培训,由新华社新华网上海分公司负责人,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9届本科、2012届硕士校友朱翃;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杜欣;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主编金雪分别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宣传报道浅谈》《如何构建与塑造大学校园的新闻影像》《高校新媒体运营融合六式》为主题作辅导报告。
Love SJTU
第三次培训暨“思源下午茶”
11月17日,培训班一行考察调研了李政道研究所和吕志和科学园,了解母校前沿科研动态,更好助力“母校-校友”共同发展。下午,培训班一行来到校友企业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与律所创始人、主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届EMBA校友、“杰出校友思源贡献卓著奖”获得者田庭峰深入交流。随后,由校友总会办公室刘杰、陈方玺、王晨曦分别围绕院系校友工作、思源年度捐赠、校友信息化建设进行工作实务交流。
Love SJTU
第四次培训&结业仪式
12月1日,培训班一行考察调研了上海天链轨道交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校友企业,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并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2008届本科校友杨浩深入交流。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办公室副主任罗金才、地方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张鹏分别以《打造世界级科创湾区——大零号湾建设与发展》《地方合作工作情况介绍》为主题作辅导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校友工作专项培训班于10月13日正式开班,学员共计63名,包括来自37个院系及单位的分管校友工作领导及校友工作一线老师。本次培训安排4次课程,共计27个学时。培训内容丰富,课程形式多样,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为参训学员们提供实地调研、能力提升、交流促进的平台。
作者|高宁
排版编辑|孙梦鸽
责任编辑|陈方玺 谢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