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百个秋天,正于十月醒来

策划组 复旦人周报 2021-12-11
秋的卷轴正由北向南次第铺开,千百个秋天,正于十月醒来。
气象学意义上的秋是一种连续五天均温低于22度的天气,而秋的轮廓,其实正在各种风物的悄然变化中渐渐清晰。
秋天笔力惊人,每个地方的人、事、物都被它年复一年得刻画得入木三分,于是秋天便有了千千万万个载体,这些载体作为信使,向我们送来无数信件。
这里是几封在国庆时收到的秋日来信,来自哈尔滨、北京、西安、威海、南京、杭州、丽水、上海等祖国各地,一起来看大好河山。
编辑 | 李蔚怡手绘 | 张悦 李蔚怡 | 杨心苹 戴淇烨 黄婕


 哈尔滨 3-14℃  “这里已经要穿棉袄啦!” @哈尔滨和他的东北伙伴们


哈尔滨位于中国最北部的省份——黑龙江,步入十月后,每日最低气温已降到10度以下。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的哈尔滨,早已出现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带有鲜明季节特点的物候现象,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植被。当南方还处在“秋老虎”的炙烤中时,哈尔滨大街两侧的树叶已经悄然染上一抹鲜亮的黄色。


斑斓的原野 / 皮光宇供图


这里气温虽低,但天空照样放晴。黄色是秋天的主色调,但在初秋的东北,没有萎靡的枯黄,就好像这里没有秋天的寂寥或凄清,相反,使人感受到一股热情与美感。它们热烈着,舞动着,仿佛带有某种生命的流动性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热闹的哈尔滨早市 / 皮光宇供图


清晨,四五度的气温,哈尔滨的早市上已经是熙熙攘攘一番忙碌景象了。不过四五点钟,以卡车为单位的白菜和大葱就被运进城,被细心的农民们堆放得整整齐齐。早市上的物品,价格比超市里便宜还新鲜,白菜土豆都是几毛钱一斤。在秋冬寒冷的清晨,早市的热闹丝毫不减,某种意义上也是地处中国最北方的东北人民热情生活的缩影。

 北京 19-22℃ 
 “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京城和他的万千子民


十月二号的北京,气温已然降到20度左右,持续几天的多云天气,偶尔还会飘落几串阴雨。潭柘寺的天呈现出一种灰蒙蒙的色彩,给原本幽静的寺庙带来几分清冷之感。


潭柘寺,草木深 / 邹佳祎供图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据记载,潭柘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是北京极负盛名的古寺之一。远近的古老而又高耸的树木在朦胧的烟雾中层层交织,古色古香的传统京派建筑在其中若隐若现。


| 天王殿前,香火与雾气融为一体/ 邹佳祎供图


天王殿前的香炉里袅袅生烟,香火和云雾融为一体,寄托了香客们虔诚的期盼。香火虽不能温暖佛像,但或许能为信徒们在滚滚红尘中留得一丝慰藉,求得平安顺遂。



 威海 22-27℃ 
 “光脚踏进海水是有些冷的。” @阴天看海的旅人


黄叶、秋潮,还有不能错过的海鲜长膘。虽然天阴时海水微凉,但一顿海鲜大排档便能很好地祛除因天气而来的忧愁。


生蚝、海星、大虾、扇贝、海螺、蛤蜊,铁盘里堆着热气腾腾。鲜艳的鱼籽,红黄的螃蟹,汤汁溅出,鲜香四溢。


| 海边最不缺的就是海鲜了 / 杨心苹供图


日暮放晴后,暗红云翳、暖黄路灯,又加湛海白浪卷岸细沙。


与亲密的伙伴漫步海滩,看着亮丽的浮标随波上下,可以获得一种奇妙的安全感。



海边日暮 / 对呀对呀供图



 西安 13-22℃ 
 “烧烤摊把支在店外的桌子都收起来了。” @西安夜市爱好者


今年国庆的天气有些反常,南方几乎一片晴天,北方却是阴雨连绵。西安的雨断断续续下了三四天,气温几乎跌破十度,若是早出或晚归,都能看到人们说话时逸出的白色雾气。


这时候的秋天,论景色,乏善可陈,四处都湿漉漉的,街道也被雨淋灰了,行人们撑着伞,围出一个个慢慢移动的小世界,室外,哪里都感觉冷气袭人,除了烧烤架。


炭架已经被全部禁止了,现在烧烤用的都是电炉,电炉散出的热度“扭曲”了烤架上的大小串,连冒出的火星子也看不真切,但风口送出带着孜然焦味的热风不断引着食客向店里走去。


独自吃烧烤的男人 / 林空山供图


若是在夏天,来吃烧烤的都不太愿意坐在店里,店外的桌子连成一片,服务员端着滋滋冒油的烤串在桌椅的间隙中灵活地穿梭,而到了秋天,气温骤降,人们都乖乖坐在店里了。在小店里吃烧烤很随意,一人自斟自酌也不妨为一桩乐事,点一瓶酒,一盘花生毛豆,几把烤串,就可以从月亮初上待到凌晨打烊


大白菜们 / 林空山供图


城市里的秋蜷缩在温暖的小馆,乡村的秋则落在广阔的田野。为了避免秋雨打落丰收的玉米,农民们早在几天前就将它们抢收完毕,动作麻利的连玉米秆都收割走了,整出一片干净的田地,现在,田里的作物只有各种蔬菜。萝卜与蒜苗间作,大白菜则连成一片,酷似荷叶田田。



 南京 23-33℃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喜欢在金陵散步的朋友们


江苏南京,副热带高压系统带来的高温正慢慢撤退。八月的映日荷花,九月的接天莲叶,此时都已枯萎;“一叶而知秋”,草木的一季枯荣走向尾声。


法国梧桐几乎遍布南京全城 / 张悦供图


一池残荷 / 张悦供图


南京一处古寺 / 戴淇烨供图


满城梧桐夹道而立,优美的树形撑起一把把沙沙作响、色彩斑斓的大伞。古刹里遍植丹桂、银杏,满树馥郁金黄,让人生不出悲秋之意,自然的兴衰也如此浪漫。更何况,这正是秋日的况味所在:学李商隐,留一池残荷听雨声;学朱光潜,留一地落叶赏秋意。秋日之情、秋日之趣,细细品味,余韵无穷。



 浙江 22-32℃ 
 “人在画中游” @浙江杭州、丽水、湖州安吉


由南向北,从山入海。


十月的浙江,气温虽仍残存一丝暑意,但秋的信号已然传达至各地。


地处浙南山区的丽水市云和县,现下正是观赏梯田风光的绝佳时机。秋稻已熟而天尚未转凉,层层叠叠的稻穗顺山势铺排下去,不禁让人联想到什么油光水滑的动物皮毛,忍不住伸出手来,隔空想象那柔顺或是微微扎人的手感。


在缆车中看云和梯田 / 杨心苹供图

坐在缆车向下望,秋收正在进行。一季稻并没有抢收的忧虑,农机的进步也减轻了稻作的压力,因而并没有什么热火朝天的紧张气氛。割下来的熟稻成簇成簇地堆在一边,农妇得空插着腰放松地唠嗑谈天。老农牵牛带帽走在田间,散好的稻谷日光里细细地躺在门前。


作家张抗抗曾这样描述这里: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这种油画感,除了浓烈的稻田色彩,或许还包括这单纯厚朴的田家风情。


航拍田野 / 杜明远供图


一路北上,至浙北平原,视野倏忽开阔起来。


背倚天目山,前有钱塘水东流入海,杭州的秋,似乎不仅靠金稻红叶证明。


城市在扩张,高楼拔地而起,记忆的城阙换了新颜,一批批远行人来到这边。


杭州的一湾水边 / 马瑜供图


红日渐隐,夕霞漫天。微凉的风撩拨着水面。


近处,你看到水波侵蚀岸边的钢筋、枯木与碎石;远处,晚归渔船的黑影拖着两条褶皱缓缓向你驶来。


船与城市 / 马瑜供图


这并不是什么季节化的特殊景色,却莫名地贴合你概念中对秋的想象。


目光虚虚地落在某一道波痕的亮面,脑中忽然响起一句电台的女声:

“……杭州一望空。湖光山色里,乡愁浓。”


而一百多公里开外的安吉,眉月初升。


夕空渐去,天像是蓝染的绢布一般,且有着很能令人沉静下来的力量。


雁南飞 / 何塑供图


在万物由盛转衰的时节,大雁成群地动身飞去寻找温暖舒适的新栖息地。不知这定格于深浅蓝天中的雁队,是否已找到自己的归宿?



 上海 24-29℃ 
 “迟到的秋天和不迟到的快乐” @夏日超长待机的上海


今年,上海本就短暂的秋天又一次“迟到”了。多次雨后本该转凉的天气一反常态,“秋老虎”的威力几近盛夏时。“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今年真正的秋天攒足了期待。

 

虽然秋天迟到了,但粉黛子的花已经开好了。大片大片絮状的粉色云雾浮在游人的腰际,江边风一吹,花海便如大海一般,产生柔软的潮汐和流动的波纹。

 

 粉黛子花海 / 鳟鱼供图


“秋风起,蟹黄肥”,秋天虽未到,蟹已长成了。上海吃蟹是全国有名的,提起秋天的滋味,蟹粉面当仁不让。一碗盖满蟹膏蟹黄的面上桌,热腾腾的腥香气息扑面而来,令人食指大动。用筷子把面拌匀,每一口面都裹满丰盈的蟹黄蟹膏,鲜肥之味溢于唇齿间。外加一小碗蟹醋,供吃到正酣时去腥解腻之用。味蕾的记忆被触动,秋意在舌尖翻滚。


 丰盛的蟹粉面套餐 / 花栗鼠供图


上海马上就要降温了,夏日终于到了强弩之末,再加上秋天的准备工作已经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再等等上海的秋天吧。

 

 

秋天有无数个侧面,不全是秋高气爽,也不都是天高云淡。


当我们谈论起金色的微风、落叶、田野,蓝色的天空、雨滴、海水,或是其他的什么,那就是在一遍遍地誊写秋天的诗句;当我们记得出门添衣,或是开始关注九十月的必吃好物、必去景点,那就是在一点点地为秋天的地图填补空缺


秋天何时醒来,又要在哪里找寻,我猜,或许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微信编辑丨李蔚怡
审核丨蒋涵 郑屿


 往期精彩  
特别报道|中秋夜,我们来到光草上

一枚校名月饼的中秋旅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