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李劲:公益组织要学会向公众说话,向公众交代

2016-09-13 公益资本论原创 公益资本论


记者:罗苑   编辑:黎宇琳


公益资本论注:

今年的公益“抢钱节”,腾讯做得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众所周知,想要抢钱,首先得要有钱。在这一点上,腾讯完成了出色的工作:自己捐2亿,拉动网友捐3亿,其他企业捐1亿。


相比之下,公益组织的表现并不好。


在“开盘”的首日,多家公益组织被一篇质疑去年善款流向的网文“点名”,没几家敢出来正面回应。对于没人、没钱,做啥都捉襟见肘的公益组织来说,被质疑是一件非常委屈的事情,但也只能委屈而已,因为工作确实没做好。


不知道业界又怎么看呢?


“公益资本论”专访壹基金秘书长李劲,我们没有向他提壹基金的问题,我们让他来谈谈这个行业的前景。



李劲


公益资本论:今年99公益非常热闹,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公益的伟大创新,也有人觉得其实是在制造公益行业的泡沫,透支公众的捐赠热情,你的观感如何?


李劲:我认为99公益日堪称“伟大的创举”,这五个字它是担得上的。第一,它拿出了大量的资金,去年1亿,今年2亿;第二,它设置的规则让跟它一起“玩”的公益组织能够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尤其是今年有很多企业也参与进来。我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运动,它对中国公益生态带来的冲击,特别是正向的冲击是很大的。成熟的、有责任感的,或者说有追求的公益机构都在想办法了解规则、适应规则,对规则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中锻炼自己互联网筹资的能力;并且获得了真实的收益,我认为这两点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如果一些公益组织认为没有准备好应对99公益日,那么我觉得他们恐怕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互联网+时代公益的大潮。


第二,我不认为这是透支公众热情。透支指的是今后有的,但今天把它花掉了。在我看来,99公益日实际上产生了新的增量,并不是用的存量,或者说没有证据能证明它会把未来的存量花掉。

 

公益资本论:在这期间,一篇名为《去年99公益日筹款八千多万,有六千万去向不明?》的文章刷屏,善款流向与公益组织的透明度再遭质疑。你觉得当前公益行业的整体透明程度是否已经足够?


李劲:总体来说,现在公益机构的透明度比以前有了进步,但离“足够”尚有距离。据我了解,这次筹资效果比较好的机构也是平时比较重视信息公开的机构,比如爱佑基金会、真爱梦想基金会、中华儿慈会。他们的制度建设和对互联网筹资所提供的机会的重视,应该是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不是说因为透明化做的好,所以就筹的多,而是说他们对信息公开,对透明度重视的话,他们对互联网筹资带来的机会也会重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透明度和公益机构绩效之间的关系,我不认为是一个线性的直接的关系。因为公益机构的绩效除了有筹款的收入之外,还得看给社会带来的正向的变化,项目的产出,成果。事实上,越是在业界有威望和公信力的机构,它的信息披露成本也越高。作为现代公益组织的一个绩效指标,如果你在透明度上花特别多的资源,那么其实就会占用你其他方面的资源。所以,业内一些大机构对信息披露的限度也是有说法的,并不是能够做到完全透明就是最好的。

 

公益资本论:网友就爱盯着“透明度”,对行业的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李劲:所有有活力的机构其实都面临过类似的挑战,比如儿慈会,当年它面对那么大一场风波(“小数点”事件),但现在筹款做的那么好,就是因为正视这些质疑。我不觉得我们同行会因为自己做公益就有一颗玻璃心,一受到质疑就觉得好像很委屈。包括壹基金也面临很多质疑,但我们就是要学会正视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如此发达的一个时代,把这些质疑了解清楚了,学会去应对这样的场景。就算是那些恶意的诽谤和攻击,也会让我们学习怎么样面对,这对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实是有好处的。

 

公益资本论:从99公益节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资金已经开始涌入公益行业,慈善法实施后,政府也在为公益行业铺设高速公路,在这个时间节点,你觉得公益组织当前最大的机遇与困难分别是什么?

 

李劲:我觉得慈善法的出台给了一个更加竞争性、市场化的一个环境,这就是机遇。首先,它打破了公募和非公募的壁垒,而且,至少对成立基金会来说,门槛是降低了,因为县级政府就可以注册了,公益组织的数量只会是越来越多,大家都将处于一个更加竞争性的环境。而没有准备好竞争的机构,如何才能面对、适应这个竞争性的环境,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挑战。这就要看各家机构怎么样练内功,有能力建设起来。

 

公益资本论:在8月的一次讲课里,你提到最担心的是这个行业没有活力。在你看来,怎么才算有活力?


李劲:我觉得能够更好地应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就叫有活力。内部环境就是机构本身的变化,外部环境包括法律规范、公众意识、经济环境等等。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下,公益组织能够去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去获得发展的资源,有能力观察到机会,抓住机会,适应变化,这就叫有活力。因为变化就是机会。有活力的机构是更加进取,更加有内生能力的,它们会自己去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而不是坐等机会,比如外部的拨款。

 

公益资本论:在当前的形势下,公益组织有一些原本想做的事情没法做了,但也有很多原本做不了的事情,现在变得有可能,你怎么看待未来几年中国公益的发展形势?


李劲:第一,我认为经济不会有前几年那么活跃,相应的,企业资源可能不会那么丰富,这是公益机构必须要面对的。如何向公众募集发展的资源,学会向公众说话,向公众交代,而不是简单去套企业社会责任的资源,这块能力需要提升。好多传统意义上向企业、向国际机构募资的机构,通过99公益日这样一个卷入的机会其实已经领略到了移动互联网,特别在思维方式上对公益机构带来的一些冲击和变化。我觉得未来公益机构要主动去拥抱这些变化。


第二,慈善法颁布后,我觉得是宽进严管了。信息披露的严管方面,虽然有关部门还没有出那么清晰的规章指引,短期来看,公益组织要做好准备,长期来看,公益组织应该要意识到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提升了。从治理的层面,从能力的层面,机构都要提升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意识后就要分配资源,要改造机构。没有行动的,都不算有意识。所有的机构负责人和机构的团队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公益机构其实是有它自己所谓的主观能动性的,它是有机会选择的,就是要把自己的资源运营起来,优先分配好,然后看到结果。

 


公益资本论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回复“转载”可见详情哦!

▲现可在各大资讯客户端搜索“公益资本论”订阅,包括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网易新闻、QQ公众号、新浪微博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