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善心汇”的危害被严重低估,变种传销正规模借壳公益慈善

2017-04-24 黎宇琳 公益资本论

作者:黎宇琳


善心汇,一个声称能让用户一边做慈善,一边自己每个月狂赚百分之三五十利润的荒诞平台。

 

善心汇自2016年5月上线,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对农村地区疯狂渗透发展,对外声称拥有270万会员。其成员遍布全国各地,北方是重灾区,东北地区尤甚。受骗人群的年龄多在28岁-55岁之间,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县城与广大农村。有评论称,其病毒式发展的主因,在于迎合了 “无产者的暴富梦想”。

 

按以往经验,此类打着慈善旗号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盘通常 “见光死”,翻不起太大的风浪。比如前段时间广东公安出动数百警力打击的“人人优益”,尽管在一月内圈了上10亿的人民币,但在被戳破后,很快就覆灭了。

 

但这“善心汇”是个例外。自2017年1月起,就陆续有主流媒体发文直指其涉嫌传销,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可直到4月下旬,这善心汇居然仍在不断蔓延。从现有资料看来,善心汇的集资规模比“人人优益”或许只大不小,从2016年底到2017年3月期间,全国各地密集注册了一批“XX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数量超过了100家。

 

更令人费解的是,“受骗者”非但拒绝解救,反而声势十足地在各大网站为善心汇辩护。如自媒体“公益慈善论坛”4月中旬发文揭露善心汇,其后台收到了95条留言,其中以善心汇成员身份谩骂反驳的有75条。

 

这是为什么?

 

有两个可能:一、善心汇是清白的;二、我们低估,甚至是严重低估了善心汇蛊惑人心的能力。

 

我们先排除善心汇被冤枉的可能。

 

超高收益+发展下线+工商部门定性,善心汇干净不了



按照这张图的分成模式,假设你投1100元,把100元用作手续费,1000元用以投资,理论上最多在半个月内,就能纯赚500元,利润率高达50%。

 

善心汇的收益远超出正常投资收益的范围。有网友打进善心汇的内部,向“导师”问了一个关键问题:我的钱去了哪里,才获得这么高的回报?

 

“导师”回答:我们的投资人多,而且还有实业。

 

在当前的经济态势下,发展再好的实业也不会达到每月30%的利润,通过实业填补资金窟窿显然不可能,唯一的可能在于前半句:“投资人多”——收益来自新参与者的投入,通过鼓励新用户进行小额投入,以向老投资人支付短期回报,让资金盘得以持续滚动。

 

这种空手套白狼、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庞氏骗局”。

 

同时,善心汇设置了拉人头的奖励,第一、三、五代分别可以拿到6%、4%、2%的提成。

辽宁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辽宁法制报》采访时将之定性:善心汇打着慈善、扶贫的旗号,通过发展下线来运作,已经达到或超过三层,具备《禁止传销条例》规定的传销特征,涉嫌传销。

 

并不需要太费劲,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这善心汇是庞氏骗局+传销。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传销骗局,能掀起这样大的风浪?


慈善成了传销骗局的“尚方宝剑”


善心汇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2017年1月9日,善心汇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创建“善心汇公益基金”,捐赠1000万元并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此事经CCTV4-中文国际、法制日报、央广网等主流媒体、行业媒体的不加深究的,通稿式报道之后,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链式反应,国字号公益组织与央媒的联合背书成了一把耀眼的尚方宝剑,引发了更多不明真相的媒体跟进,为这场善心汇吸纳会员,攻城略地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推力。

 

《慈善法》刚刚出台,公益慈善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不仅公众搞不清楚,许多媒体从业人员也是一知半解,他们十分依赖专业部门的判断,比如,像妇基会这样有公信力的“老字号”。这一点,在中国网一场针对“公益慈善事业”访谈中有着清楚的体现。

 

右二,善心汇创始人张天明


在这场访谈里,中国网为善心汇创始人张天明选用的头衔是“善心汇公益基金发起人”,显然,主持人希望淡化其商业背景,突出其专业公益人的身份。访谈里所问的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扶贫助困类的问题,而是着重向张天明了解“互联网+慈善”应该如何结合的专业问题。

 

一直以来,非营利行业的研究者对“慈善传销”颇为轻视,觉得那不过是传销团伙毫无技术含量地披上慈善的外衣,只能骗骗一些无知妇孺,与专业公益界八竿子打不着,无需研究,不值一提。这让我想起了《三体》的名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善心汇的迅猛发展正正得益于对专业公益手段的扭曲运用。

 

在有公信力的基金会里设立专项基金,并让基金会动用自身的媒体资源来对项目进行宣传报道,这是在当前中国的制度下,一个高性价比的、专业公益手段的运用,当传销团伙用以瞒天过海,借壳上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力是巨大的。

 

妇基会在其中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尽管这家基金会在4月7日发表声明,与善心汇终止合作,划清界限,但这显然无法消除在过去3个多月时间里因品牌授权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善心汇在宣传上有一套“慈善组合拳”,利用国字头基金会的背书只是其中一招,他们不光自上而下地制造声势,还投入大量资源策动自下而上的“农村包围城市”。

 

4月初,山东省惠民县郭家梨行村发生了一起衣锦还乡的“盛事”:一位叫李召银的村民,声称自己加入善心汇,一年就已发财致富,现在要回报乡亲。他与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带去了20桶油,120斤猪肉,1000斤大米,给村里的困难户现场发物资,派现金。

 

当时,山东电视台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郭家梨行村的街道上挂满了宣传善心汇的条幅,每个会员的马甲上也印着善心汇的宣传语,在整个捐助的活动中,不少红马甲一直拿着手机进行网络直播。

 

李召银接受采访

 

穿红马甲、到村里扶贫、进行网络直播,宣扬“慈善文化”,看上去,善心汇比许多真的公益组织还要专业。同时,这些打着慈善旗号的传销团伙所使用的话语体系也并不落伍,善心汇就紧扣“精准扶贫”的国家慈善战略,而“人人优益”则使用公益市场化进程中最热的口号“人人公益”,这对于不熟悉专业公益界的公众来说,实在是眼花缭乱,难分真伪。


善心汇在农村地区举办多场“慈善活动”

 

甚至还有“电商助残”这样看似专业的公益活动


“你见过传销组织这么做慈善的吗?”这是善心汇的死忠最常拿来反驳质疑者的一句话,高额收益+道德肯定,善心汇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还试图供给精神食粮。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试想一个问题:那些被假慈善折腾过的地区,到崩盘那天,当地的人们会怎么想?他们还会相信慈善吗?

 

我担心,中国的公益慈善行业正在滑向“塔西佗陷阱”——当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善心汇的案子不是孤例,在去年8月央视曝光的350个传销组织里,有9个在名称上就带有“慈善”字样,可以说,以慈善之名,已经成为了传销界的一个流派,这一流派有成为传销主流的可能——至少他们今年的业绩来看,无论是“善心汇”还是“人人优益”,都是资金超10亿且呈现爆炸性发展速度的“大盘”。在各个关于“资金盘”的(大多是传销)隐秘论坛里,不少“操盘手”热议“慈善传销”前景,有人认为,借壳慈善是“有格局”的做法,能在舆论风波中支撑得更久。

 

怎么办?

 

这诚然需要公安部门、民政部门紧密配合,重拳出击,但我想,新闻媒体以及专业公益组织同样责无旁贷。


新闻媒体要带眼识人,别什么通稿都发,什么人都采访,也别迷信专家、迷信专业机构,特别是那些从前籍籍无名,忽然间就爆红的“慈善组织”、“公益明星”,别急于将之作为正面典型。


专业公益组织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发展得慢一点没关系,公信力才是这个行当的立身之本,各种类型的品牌授权,尤其是专项基金的设立要谨慎,设立之后要跟踪监督,有问题的要及时处理并公之于众。


在中国搞公益慈善不容易,可别让传销团伙摘了果子。

 


推荐阅读


“一点公益”是个什么鬼?

慈善诈骗又一套路曝光:“振兴中华”+“爱国扶贫”专骗老年人

“假慈善真骗钱”不关慈善界的事?你不认,老百姓认

慈善界无力清理门户!涉事机构对“陈光标诈捐”噤若寒蝉

这个社会连搞传销的都来做公益,难道还不美好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