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共益企业的中国档案:认证数量4年增6倍,集聚北上深港
中国大陆
01
港台
02
共益企业的可能性
03
共益资本论观察:
共益企业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好公司”标准
人人都赞成公司应义利并举,但如何判定一家公司是好公司,是社会企业却大有争议。此前社会企业认证中难以令人信服的一点在于,认证机构过于关心企业的“初心”与动机,却忽视了其真实的社会贡献,导致经常认证出一批”说得很好,却做得不怎么样“的社会企业。
相对而言,共益企业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其BIA体系将好公司的标准分为环境,员工,社区,客户,治理5个维度,背后还隐含了一层意思,即企业也不必立”贞节牌坊“,承担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社会责任,只需要对各个利益相关方尽责,就是好公司。这样相对务实,不在道德上做过多拔高的认证标准逐渐赢得了许多企业经营者的认可,甚至赢得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认可。
据2019年9月发布的《成都市武侯区社会企业扶持办法(试行)》,第九条鼓励参与认定,对通过美国B-Corp等国外社会企业权威认证机构认定的武侯区社会企业,经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核定,给予一次性8万元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共益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至少仍有两重障碍:一是源自美国认证标准,在中国大陆多少有些水土不服,想要取得更多企业的认可,须有一套本土化的、适应中国国情的认证标准;二是中国大陆的数十家共益企业尚未形成相互呼应的社群,更多地将其视作一种凸显企业价值观的标签,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共益经济潮流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混合型组织兴起:公益与商业的边界或被彻底打破
重建连接,共益向前:灾害解困式报道媒体工作坊招募
共益论 | 社工直签政府,社工机构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