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的教育思想 着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2017-09-24 党怀兴 陕西师范大学

摘要

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是指导新时期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在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战略,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四有”好教师培养,全面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做强做精教师教育,着力培养大批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党怀兴,男,陕西合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多次对教育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知和把握,是指导新时期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思想指南。师范院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着力培养大批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进而创新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习近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国家的教育事业,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一脉相承的教育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教育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深刻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当代中国教育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成果。


(一)关于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战略思想  


1.坚定不移地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传承创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重视宏观战略思维,注重顶层设计,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协调的规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教育的定位与布局。还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习近平就强调,要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1]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培养优秀人才、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2]在当选为总书记后,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充满激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将“更好的教育”摆在人民期盼的首位,作为重要奋斗目标,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关注。2013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中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3]他强调,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4]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5]。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6]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使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条件下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2.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十八大后,习近平在多次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中更加突出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北京八一学校视察时提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8]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9]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彰显了党和国家的教育价值取向: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牢地把德作为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的人才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教育担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突出的文化软实力;[10]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1]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然是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化血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国家发展的教育。因此,习近平多次强调学校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2]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9]。强调广大教师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不应该将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6]在新的条件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中树立文化自信,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指出,要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上,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今中外丰富的思想文化文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本人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积极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是在教育战线上全面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关于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论述,立足我国国情、教情,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系统阐释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表明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战略中的关键地位。教师教育作为教育的工作母机,育育人之人,是培养教师的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立德树人的源头,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在教育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  


1.尊师重教,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更加尊敬教师和重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他指出:“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14]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给全国教师的贺信中强调,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6]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敬,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8]从“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到“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是习近平基于当代中国教育的重大战略使命对教师职业社会地位新的诠释定位,也是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2.改善待遇,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

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教师的经济待遇问题,习近平承前启后,继续着力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经济收入。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6]2015年4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化学校内部人事薪酬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这就为从教育治理的高度保障教师经济收入的提高奠定了思想基础。

3.明确要求,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关键。习近平指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15]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提高教书育人水平。[14]为此,习近平号召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6]在习近平宏大的教育视野中,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8]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新的条件下把传道与明道、信道相统一的命题,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9]

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注重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注重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注重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是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工作方法。“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一脉相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内把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新阶段新水平新境界。


(三)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  


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习近平把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9]这些精辟论断科学回答了“办什么样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我国举办高等教育的根本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要把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职责与使命的论述作为重要遵循,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规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

2.加强师范院校建设

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16]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6]习近平在2016年教师节前夕进一步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8]习近平关于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和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纲领和指南。

3.努力办好基础教育

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八一学校时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6]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天然的联系,师范院校必须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关于基础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特殊地位、特殊功能及独特作用,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教师教育引领服务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的思想发展,为我国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时期,作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必须要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属性和本质出发,必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职责与使命出发。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不能不研究基础教育的特殊地位与功能,不能不考虑中小学幼儿园的改革发展。因此,只有以习近平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更好的教育”为目标,培养一大批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为目标,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


二、培养“四有”好教师是当代中国教师教育的核心战略任务


高等师范院校“教教书之人,育育人之才”。师范院校在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的教育思想,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以习近平“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教育思想进行设计,把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作为核心战略任务,使教师真正能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一)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解决人的精神动力问题。理想树立目标与追求,超越现实、引领现实;信念体现对目标深刻信任的精神状态,内心认可、坚信、敬仰和执着。教师的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教育师范生牢固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积极教育引导师范生认可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使其由衷地热爱教育职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愿终身从教。其次,要教育师范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师范院校的教师首先要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育引导师范生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师范生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有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解决人的善恶是非等方面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问题。道德情操是做好教师的逻辑前提。道德情操主要指人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情操是其为人师表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好老师的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活的镜子。培养师范生的道德情操,首先,师范院校的教师,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升人格品质和人格魅力,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其次,建立师范生师德养成的长效机制,构建师范生师德规范体系和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形成师德建设的制度文化。最后,教师要把正确的道德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师范生,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师德养成氛围。从而使师范生在未来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陕西师范大学校训“厚德、积学、励志、敦行”,将“厚德”放在最前面,旨在强调教师培养以德为先。学校长期以来狠抓师德培养,制订了《陕西师范大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以切实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全面提高学校师德建设水平。学校定期组织“师德专题网络培训”“师德论坛”“教师教育论坛”“学人之旅报告会”“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每年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寓师德教育于各项具体活动之中。学校注意培育和宣传师德典型,坚持开展“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评选活动,树立师德示范典型,组织师德示范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师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展现师德示范典型的良好师德师风,用名师典型教育学生。


(三)有扎实学识  


扎实学识解决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问题。扎实学识是好教师的根本基础。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教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扎实学识,首先,要完善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使师范生掌握广博的通识性知识、深厚的本体性学科知识、丰富的条件性教育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其次,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是技术、科学、艺术的综合体,通过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最后,促进职前职后一体化,建立师范生终身发展的大数据平台,持续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使其形成个人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哲学。从而使师范生在未来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四)有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解决的是人的灵魂和最高美德问题。仁爱之心是做好教师的师范之魂。仁爱是一种博大而深邃的情怀,是人类最高美德,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爱是爱己、爱人、爱物。[17]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范院校培育师范生的仁爱之心,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自尊自爱。爱也是一种能力,自爱是爱人、爱物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自爱能力,肯定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使个人自身和谐。其次,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尊重、理解、宽容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从而培养学生的爱人之心,使人与人之间和谐。最后,培育学生的爱物精神。爱物即爱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使师范生在未来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学生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好教师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其中理想信念是做好教师的精神动力,道德情操是做好教师的逻辑前提,扎实学识是做好教师的根本基础,仁爱之心是做好教师的师范之魂。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好教师的四个维度。“四有”好教师标准是“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本源,“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则是“四有”好教师标准的深化和延伸。培养“四有”好教师命题的提出,反映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当代中国教育长远战略发展的视野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构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向所在。


三、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夯牢“四有”好教师的培养基础


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是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可持续性的师范教育的关键所系。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2015年,我国平均每年师范毕业生70.16万人,而只有27.89%的师范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教师岗位,每年录用的中小学教师中,至少20%来自非师范类专业;某著名大学附中近3年招聘教师的数据显示,招聘的师范生只占新教师的30%左右。[18]截至2015年,全国师范院校181所,其中部属师范大学6所、省属师范大学40所、师范学院70所、师范专科学校65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457所,其中综合大学71所、地方综合性学院243所、高职高专92所、独立学院38所、其他院校13所;全国培养中专层次师范生的中等师范学校125所;教师学历结构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到98%以上。[19]但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由于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特别是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少、优质资源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21]可见,我国教师供给总量超过社会需求总量,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已经较高,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广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教师不足,存在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小学科”教师不足,农村地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因此,必须把加强教师体系建设摆在“四有”好教师培养过程的突出战略地位,国家尽快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宏观战略层面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一)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科学规划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定位、教师培养层次目标,形成富有层次、各有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化、开放化、灵活化、一体化的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性院校参与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必须加强对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构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四位一体”协同机制,建立教师培养共同体,根据基础教育需求实际,合理设置协同做好师范类学生的招生规模、培养层次及就业工作,使教师培养与社会需求基本平衡,使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形式,并采取提高教师待遇等优惠措施,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师,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二)着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教师教育学科是加强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的基础,师范院校应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凝聚力量,全面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首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学科建设。教育学、心理学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学科基础和学科支撑。在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下,深入开展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建设富有特色的教师教育智库,形成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制度研究为主线的教师教育学科链,确保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和发展性。其次,加快设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教师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既有教育学学科的基本属性,也有“教师教育学”特有的性质、定位、对象、内容及方法,但“教师教育学”在国家权威的研究生学科体系中,尚未获得合法席位。国家应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根据一级学科的内在逻辑,从整体上规划和统筹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建设;同时,“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要同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学其他二级学科相互结合,协同发展,形成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凝聚力,从而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最后,强化基础教育核心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英语、艺术学、体育等学科教学论的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加强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位点建设,形成“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完备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形成完备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


(三)推进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与评估  


为了确保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质量,国家应着力加强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与评估,按照国家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美术学、音乐、体育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等涵盖基础教育的所有专业进行国家级评估与认证,对师范专业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整,通过撤、并、转等方式优化师范专业结构布局,促进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全面加强卓越教师培养,着力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办学水平。


(四)全面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师范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首先,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师队伍制度体系。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主体院校,应该做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楷模,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师源性教育,使师范生在教育的源头树立正确的师道观,使其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岗位上能够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人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科研素养、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完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单一的以理论取向为主的学术评价标准,构建以实践取向为主的学术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持续健康发展[22];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使广大教师有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做师范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次,建设高水平的教师教育者团队。师范院校应该按照“引培并举”的思路,大力建设“学科教师教育者”团队、“通识教师教育者”团队、“理论教师教育者”团队,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能够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师教育者团队。再者,构建三位一体教师教育者学术共同体。按照“专兼结合”的思路,建立高效的教师教育者、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共同参与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者学术共同体,建立教师教育者协同体之间平等、对话、合作的教师教育运行范式,实现教师教育者团队的整体专业发展。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厚植“四有”好教师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3]文化自信是蕴含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的自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好教师的内在要求。只有把“四有”好教师的培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之中,才能厚植“四有”好教师的文化根基,才能使“四有”好教师真正成为一项文化使命。


(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形成,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积淀着珍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深邃的人文精神,是培养“四有”好教师的重要文化土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向上向善。陕西师范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并将申请设置“国学”本科专业,构建“国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国学人才培养;成立通识教育研究中心,设置中华文明史、中国哲学史纲要、十三经导读、中国书法艺术等系列通识教育课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教育。定期开展大学生中华经典吟诵活动、大学生传统文化节华夏传统技艺展、大学生民族文化节等活动,学校已坚持十年毛笔手书大学生录取通知书,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自觉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弘扬传统,以文化人助力青春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实施“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文化育人工程”纪实》获评为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批示范项目、《抱道不曲雅言新韵诵经典,拥书自雄古辞华章铸师魂—陕西师范大学创新形式与内容开展校园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纪实》获评为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二)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长期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选择、整合、发展中外先进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孕育形成的特定精神标识和文化形态;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24]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就是发扬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使这些精神形态成为培养“四有”好教师的精神源泉。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建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特别注意利用陕西地域延安革命圣地的红色革命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结合。学校已经活跃了三十年的大学生红色社团———马列理论读书社,系统持续地组织学生研读马列经典原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使革命文化的传承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生教育和“四有”好教师培育的突出实践特征。


(三)传承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孕育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5]传承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这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在这方面,陕西师范大学不断加强主阵地、主渠道建设,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安排在学校事业发展的优先地位;积极利用马克思理论学科在全校开设《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经典课程;以“四个正确认识”为指导,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协调推进三类延伸阵地建设,建好、管好、用好网络新媒体阵地,着力打造学院文化阵地,重点支持学生理论社团阵地,多举措全方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封闭的师范教育转向开放的教师教育、教师定向化培养模式转向多元化培养模式、教师培养低层次转向高层次以及职前职后分离转向职前职后一体化,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在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浪潮下,我国师范院校向综合性转型,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逐步形成了“三轨多级”教师教育体系,“三轨”即师范院校、综合院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等主体开展教师教育,“多级”指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层级的教师教育,其中师范院校依然是教师培养的主体。[26]在教师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师范大学的发展空间受到了综合大学的挤压,其教师教育竞争优势衰弱、竞争能力衰退。[27]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师教育活动,具有开展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必须进一步振兴教师教育,充分彰显教师教育优势。在教师教育转型过程中,陕西师范大学将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将教师教育工作摆在学校事业的重中之重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通过综合化提升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内涵,在综合化转型过程中坚守教师教育特色,整体提升教师教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把习近平关于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大战略布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做好教师教育顶层设计,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着力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这些教师成长为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和未来的教育家奠定坚实的科学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173.

[2]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337.

[3]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2013-09-27.

[4]习近平致首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6-09-11.

[5]习近平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04-21.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8

[7]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8]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中国教育报,2016-09-10.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6-12-09(1).

[10]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1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13]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05-18.

[14]习近平.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中国教育报,2013-09-10.

[15]缪毅容.教师是崇高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N].解放日报,2007-09-08.

[16]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6-08-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17]王枬.论教师的仁爱之心[J].教育研究,2016(8).

[18]王琼.教师教育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09-12.

[19]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全国教师队伍基本情况[EB/OL].[2014-08-19].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831/160831_sfcl/201608/t20160831_277168.Html

[20]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EB/OL].[2015-06-01].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6/t20150612_190354.Html

[21]国务院.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6-05-11].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606/t20160615_268538.Html

[22]李铁绳,袁芳,郝文武.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高教探索,2016(5).

[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4]秦洁.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J].红旗文稿,2016(17).

[25]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26]朱旭东.论我国三轨多级教师教育体系[J].教师教育研究,2015(6).

[27]程光旭,陈鹏,杨聚鹏.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策略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5(4).


内容来源:当代教师教育    作者:党怀兴



微刊发布:每周日晚发布最新一期《微享周刊》,敬请留意微信提醒。


查阅往期:回复对应期号(阿拉伯数字)即可获取相应微刊。如输入数字【181】,将会收到第181期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