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者说』| 人民视频:游旭群校长谈心理防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208坊 Author 吴超 王普


日前,应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融媒体208坊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做客208坊『战“疫”者说』栏目,通过人民日报人民视频就心理防疫为公众答疑支招。



记者

在这段时间中,有些老百姓遇到身体不舒服,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针对这种心理状况,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游旭群

我建议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情绪调节:


一是从压力源应激源的角度入手,来客观和积极看待压力事件,也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疫情。对待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既要做到理性不回避、不否认、不歪曲现实问题和困难,也要防止绝对化、片面化和极端化思维。不盲目自信,不盲从也不能消极悲观。


近期关于疫情的海量信息充斥于各种媒体当中,其中不乏也有个别的虚假新闻、夸大报道和矛盾信息。显然,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也是一场舆论战,从根本上是一场心理战。信息传播越是纷繁复杂,我们就越要客观冷静地面对这些信息。


通常情况下,让事情变得更糟的不是突发事件本身,而是心态崩溃者歇斯底里的社会报复,一些不理性和冲动性行为只会制造更大的慌乱、恐惧,甚至加剧社会矛盾。这是我讲的从压力源应激源的角度来正确客观理智的来判断这些事情。


 二是要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控制感是能有效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幸福感、价值感的积极情绪体验过程,具体讲就是我们在心理防疫过程中,不要被动地去一味接受,我们要主动安排。


疫情期间大家的工作节奏发生改变,但是必须要保证我们生活的正常节奏,也就是说每天我们把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与家人聊天、与亲人交流,看一些影视作品,同时我们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特别是学习一些防控疫情有关心理健康书籍,这样既补充我们自己,也丰富了我们自己对疫情防护心理调节技术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同时也会为我们补充更多的正能量,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疫情,对疫情下身心的反应也能做出一些及时的调节。


但是当自己不能够完成调节的时候,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也应及时向专业的机构和专业人士求助,然后积极参与心理治疗。


三是从应对方式入手。从危机心理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在经历了早期的警觉期之后,要尽量缩短消极防御期,尽快进入现实适应期。现实适应期主要的标志是我们要采取问题导向而不是情绪导向,一定要树立一个当下的正确认知和判断。在这个基础上投身于问题的解决,多做积极的自我暗示,相信一定能够战胜这个疾病,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去等待安排,或是过度焦虑与我们未知的结果,特别是要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这样我们会觉得事态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失去信心,这样对我们的健康会更加不利。


记者

请您介绍下“心理防疫”对于本次疫情防控的意义?

游旭群


目前,疫情引起了一定的社会恐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防疫意义和当前紧张的医学防疫和救治工作同等重要。这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个是医学从来就离不开人的心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医学心理学诞生。从事医学研究和健康研究的工作者发现人的健康和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单纯的医学模式定位为社会心理医学的整体模式。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现在心理防疫的意义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涉及人数更多、范围更广,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更大。所以若不加以及时合理调控和引导,会引发更大的社会性恐慌,导致我们社会治理的成本增高。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历来关注人们的心理建设。所以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九大报告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在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提到。也就是说要在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上, 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会宏观层面的价值引领、情感支撑和情绪疏导的功能, 这也是新时代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具体的讲,社会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广义的社会心理健康既然是面向社会,一定是一个多学科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等等一系列学科的交叉来支撑实现的。


狭义的社会心理健康,是心理学家通过专业心理测评的技术,还有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来加以实现的,但是他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使民众们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理性的认识得到加强,自信心发生正向变化。


开展社会心理健康的服务,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不仅面向个体,更要面向大众。




记者

在危机中成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否会强化我们自己心理应对能力,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

游旭群


是的,我们常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的心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自愈能力。从危机心理的发展阶段来看,在经历警觉期、被动防御期和现实适应期之后,我们就会迎来恢复成长期。心理学研究证据表明,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和PTG(Post-traumatic Growth)创伤后的成长也存在关联。也就是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应激导致的心理压力和创伤,会迫使个体、我们的民众去主动的思考这个压力事件蕴藏的社会深刻意义,进而有助于后继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群体的社会心态也会变得更加成熟理性。


如此看来,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问题和困难,无论从个体和群体来看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宝贵的心理资本。这也是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历尽苦难的中华民族在每次面对重大危机时所表现出的两个主要特征:上下同欲和坚忍不拔精神品格所形成的特有内在心理基础。


经过历史反复证明,中华民族这种固有精神品格又会反过来影响每一历史危机的发展趋势和最后的结果,并最终推动整个社会与文明的进步。我相信在今天,通过这次疫情,不仅仅使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同欲、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得到进一步的物化,同时战胜疫情也会为我们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提高士气,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中国力量。




微尚工作室

编辑/ 张莹 刘书芳

责任编辑/ 张 莹

内容来源/ 208坊公众号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大家都在看

@找工作的同学,战“疫”时期,大学生就业5条“非常举措”来了

_

陕西师范大学来华国际学生:我们为中国加油!

_

就算2020年重启,也不要忘记!

_

习近平:一定会胜利!

_

春暖花开  向光前行 |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停课不停学”!


点亮为中国加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