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孩子的沟通,讲的是技巧和方法,请先给自己上这一课!

2016-12-18 安心 阅读第一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安心工作室(id:SZanxingongzuoshi)

阅读第一已获授权发布。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在街上常常能看到暴怒的父母,和哭着喊着不要回家的孩子,而大多数家长为了尽快结束被众人注视的尴尬场面,采取的措施通常是“威胁法”或者“爱的鞭策”,而结局往往会在孩子的撕心裂肺中结束。


试问有多少家长尝试过耐心地倾听和劝导?又有多少家长反思过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以同样的方式结尾?我们真的听到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了吗?我们的表达真的没有伤害到孩子吗?生活中看似不重要的小摩擦其实都是在提醒家长,有时我们真的不会听,也不会说。让全球第一的父母课程——P.E.T告诉你如何透过表面看到孩子真正的困扰,如何正确地倾听和表达。


一、P.E.T.是什么?

P.E.T.是“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这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它讲的是如何跟孩子沟通。而很多上完课程的人都觉得,虽然它是以亲子关系为着眼点,实际上P.E.T.却适用于所有的人际沟通。


P.E.T.的创建人是托马斯•戈登博士,创建于1962年。当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为很多父母做咨询工作,却发现没有一门培训父母的课程,所以他想“我可以为父母们做点什么?”于是他设计了这套父母课程,这套课程所运用的理论皆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P.E.T.主要包含四部分的内容:

1. 如何倾听

在倾听方面,运用的是来自卡尔•罗杰斯的“反应式倾听”。这在上个世纪的所有咨询师当中是很新颖的一个理论,也是很人本的理论。


“反应式倾听”基于对来访者的信任,相信来访者本身具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他只是被卡住他的情绪所障碍,如果没有这些情绪的障碍,又有自己的思考空间的话,来访者是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托马斯•戈登博士在倾听中也运用了这样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梳理的是孩子或他人被卡住的情绪或感受,梳理之后如何去解决问题,事实上他们自己知道。


这是P.E.T.当中关于倾听这部分所用的理论背景。P.E.T.课程上,父母们一般学到的直接是如何来听、如何来说,不会讲背后太理论的东西。


2. 如何表达

通常,人跟人之间的沟通会有一个误区:“当我对他有一个不好的感受的时候,我最好是不说,我说了可能会伤害到他。”那是因为我们的方式不恰当,事实上有效的自我表达方式,不但不会伤害到对方,反而会使彼此间的关系更深入,甚至有可能帮助对方成长


所以在P.E.T.里会用到“我信息”,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自己被卡住、我们自己处于问题区的时候,我们要表达的是“我信息”,通过“我信息”的表达,不但不会伤害到对方,反而有可能还会促进对方的成长。


举个例子: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扔到了地上。爸爸没有学过P.E.T.,说:“宝宝这样做不对!宝宝是个坏宝宝!”听到这样的指责,孩子不理会爸爸。


妈妈学过P.E.T.,发送“我信息”:“宝宝,筷子在地上,妈妈走路的时候有可能会踩到,会摔倒的。”


孩子问妈妈:“那姥姥走路的时候也是不是也会踩到、会摔倒。”妈妈说是啊,

孩子听后弯下腰捡起了筷子。


大家可以对比到,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 如何应对冲突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在关系当中,我们如何来应对彼此间产生的冲突。冲突有两种,一种是需求冲突,一种是价值观冲突。


通常面对冲突,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深入。因为我们以往所领教到的,都是冲突的破坏性的一面,我们觉得一有冲突,关系就会被破坏,彼此就会受伤。但实际上冲突也具备建设性的一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彼此之间有约定俗成的应对冲突的方式方法,那么我们会更加深入彼此的世界,“看到”更真实的对方。


所以托马斯戈•登博士说:“冲突是人际关系要真正开始的那一刻。”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面对冲突,我们是可以更加深化彼此的链接,更加了解彼此,而不是使关系停留在表面上。所以我通常喜欢跟大家分享:如果我们不能够深入地去分享彼此生命当中的那些愤怒、那些悲伤、那些贪婪,等等我们所谓的负向的那些感受的话,那么其实我们连喜悦也无法分享。也就是说,如果不深入我们的冲突的话,那我们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停留在表面的。


P.E.T.是如何来解决冲突的呢?关于需求冲突,P.E.T.里有个方法叫“第三法”,第三法建立在尊重彼此需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首先要看到彼此的需求是什么?承认孩子的需求非常重要,同时也要尊重父母本身,父母的需求也同样非常重要。P.E.T.用尊重孩子和父母需求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冲突,而不是让父母牺牲自己的需求。


P.E.T.不提倡父母们牺牲,而是强调彼此的需求都很重要。很多父母们来到P.E.T.课堂,会感觉被托马斯•戈登博士的理论同理到。这样的一套理论不但会照顾到孩子,同时也会同理到父母,它不提倡在家庭里任何一方有所付出或牺牲。


简单总结

P.E.T.包含这几个方面:


1、如何协助他人、如何倾听他人;


2、父母处于问题区的时候,如何通过发送“我信息”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3、父母卡住的时候,如何表达,既能够收到父母们想要的效果,同时又能够不伤害到孩子;处理需求冲突用的是“第三法”。


4、无问题区时使用一些关系技巧,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在家庭成员当中,我们跟孩子更多时候会是需求冲突,但跟家庭其他成员之间,我们更多要面对的是价值观的冲突。P.E.T.里也有讲到我们如何来应对价值观冲突。


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论对错,而是在当下的那个片刻,谁被卡住了?谁遇到问题了?谁需要被帮助了?谁要为此负起责任?



二、如何透过孩子的表面行为看见孩子的真正困扰

PET里有“剥洋葱”这样的一个说法?也就是,当孩子处在问题区(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孩子来协助孩子。倾听的方式有“基本倾听”和“积极倾听”,这里主要的使用的技巧是“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剥洋葱”有些时候,表面上困扰孩子的问题往往不是问题实质,困扰孩子的还有另外的真正原因所在,即“洋葱核”。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被孩子表面的问题、表象的行为所迷惑,而是要看到底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举个剥洋葱的例子:

(案例妈妈苦恼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分享。)

当有小客人来家里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有些玩具本来是孩子平时不玩的,但是当小客人拿起那个玩具的时候,孩子就会抢过来,结果就变成两个孩子总是一同抢一个玩具。


这位妈妈觉得很苦恼,她想让她的孩子学会分享,当然大家可以想象,这种情况下,我们跟孩子说教再多,孩子也未必肯分享。


学习P.E.T.之后,这位妈妈对孩子进行了“积极倾听”。孩子刚开始说:“他玩什么我就玩什么!“随着倾听几个来回之后,孩子说出了一件事情:有一回,孩子心爱的玩具被这个小朋友拿回家去了。所以这里的洋葱核是:他担心那个小客人再一次把他的玩具带回家去。


妈妈想起来确实有那么一件事情:有一回奶奶出于客气、友好,就自己做主把那个玩具送给了小客人。那么孩子就会有个印象:这个小朋友会把我的玩具拿回家。


如果不知道真正卡住孩子的是什么,我们可能会想要给孩子说教、说“你应该分享”。一旦知道真正卡住孩子的是什么,我们会发现孩子是记住了以前的这件事情,孩子不是不愿意分享,而是担心如果把玩具给小客人玩的话就会永远地失去了。


孩子发现通过妈妈的倾听,看到自己最担心的原来是这个,同时父母也了解问题的核心,那么双方就可以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小客人玩的玩具都会带走呢?这时候孩子也会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方案,比如:我可以给他玩,但是不可以带回家。这里案例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大家也是一个提醒,就是孩子的物权归属感非常重要。


所以,唯有清晰孩子被什么所牵绊,我们才能跟孩子一起想到解决办法。


这就是“剥洋葱”,也就是通过倾听孩子来发现真正困扰孩子的是什么。一旦孩子了解到真正困扰自己的是什么,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怎么办”这个答案也就浮现了。所以说——问题是用来了解的,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关键之处在于了解真正困扰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剥洋葱”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要光看孩子表面的问题,而是要深入了解到孩子表象背后的原因、背后的需求是什么,这个才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剥洋葱”,有时候对方只是被某个情绪所困扰,他未必是需要“剥洋葱”,所以不是每个情景都需要用到“剥洋葱”。


积极倾听在沟通当中非常非常好用,当我们能够更多地倾听到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同理我们也会更多地倾听到我们自己。所以,在工作坊里会花一天的时间非常深入地学习“积极倾听”,以上三个部分也会讲得非常详细。


以下图片是P.E.T.的书籍,想了解得更多的可以参考书本。



阅读第一往期相关文章:

 这位妈妈在看完蒙特梭利所有的著作后,索性在家里建了个蒙特梭利教室

 放弃6位数年薪,他玩了12年乐高,终于成为最牛职业玩家

 这位妹子不但靠做家务走上了人生巅峰,还成了影响世界的百大人物之一

   父亲欺骗4岁儿子,仅用几张“草稿”纸,就让儿子横扫美术大赛




我们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如果你有想法、有文采、有深度,愿意分享,

欢迎投稿至:chen.effye@athenaca.com

所有稿件一经选用, 会支付相应的稿酬(最高可达¥ 2000)

投稿文章要求请点击:此处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