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想当怪兽家长!

2017-11-01 凌太 阅读第一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凌太来了

(ID:HelloMrsLing)

阅读第一已授权转载,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亚洲有“怪兽家长”,欧美也有“直升机家长”,两者都是指“着急为儿女把路铺平,确保他们在通往成功大道上的父母们”。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多温柔妈妈甚至变成了“头上长角的女巫”。

今天正值万圣节,下一个怪兽家长会是你吗?




那天好朋友从上海来香港,带了一箱大闸蟹给我。晚上,两个人啃着蟹喝着酒在灯下叙旧。三杯下肚,俩当妈的当然就开始聊教育。


她大女儿原来是我家哥哥的同班同学,去年全家搬到上海。她说虽然孩子们上的还是国际学校,但功课确实比在香港紧张。家长们都非常拚,各种家长群热火朝天,上个课外兴趣班,也都是奔着参加比赛得大奖去练的,压力很大。


说到压力大,谁又不是呢。且不说帝都战神魔都牛娃,就说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小朋友吧,从两三岁就开始接受面试培训和各种学习了。因为等他们长大以后,要通过激烈竞争进名校,毕业以后又都喜欢在医生律师银行政府的路上挤着,不拼不行。我们的儿科医生说香港本地小学生十一点睡觉很正常,戴眼镜的孩子不比内地少。


不光要拚成绩,十八般武艺也都要拼。两年前哥哥在钢琴课上老跟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女孩打照面,那孩子那会儿也就三年级,本地名校生,各种课业重压之下还考到了钢琴八级和小提琴五级,真不知怎么做到的。而且听说这在她们学校很常见。难怪某名校校长说他们招学生首先要招听话的——不听话的孩子怎能完成这些不可能的任务?不光学生要听话,恐怕家长也得是“怪兽家长”才行——这不是我说的,是一个香港妈妈自己说的,她还以此为题写了两本畅销书。


我们身在国际学校本来还算轻松,朋友间也基本是一片祥和,但无奈网络世界不断把各种牛妈牛娃的消息传到耳朵里,让我们自愧弗如。再加上他俩陆续上到高年级,就要为“小升初”做准备;而如果以后出国读书的话,好学校的激烈竞争和“亚裔门槛”是绕不过去的。所以我不可能一点不紧张他们的学业,我也会做该做的、一些方向上的事情。


但是,我还是不想当怪兽家长。


我不想每天送他们去补习学校,不想逼着他们练琴,不想让他们没时间玩儿、运动、看小说,不想他们睡眠时间少于9个小时,更不想天天陪着他们做作业、跟着他们从小学开始再上一遍学——我甚至不觉得这是当家长的责任。


不是我不重视学习。且不说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好不好,这里还有个教育目标问题,有个时间平衡问题。如果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抓学习、学技能,那其他方面就会出现短板。而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光有知识能力的人是过不好一生的。


尤其是在这个AI横行、知识更新迅猛的时代里,我希望我的孩子既有知识能力,又有学习能力,还有社会能力。尤其是后两种能力,可能才是他们未来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


而能力这个东西,除了天生异秉,都是需要后天发展的,那就要花时间。要想发展学习能力,就要确保除了做作业、刷题、学习某种技能之外,还有时间阅读、观察、思考、提问、讨论、搜索、研究、实验....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要想发展社会能力,就要花时间去接触人、接触社会,要跟小朋友玩,要会做家务、买东西,要跟家人朋友邻居同学老师陌生人打各种交道、处理各种问题,不断积累自己的人际经验和社会能力。


可是,现在的孩子,有这个时间吗?现在的家长和学校,允许他们花这个时间吗?


哥哥在北京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有个男生,妈妈开一间很大的地产公司,爸爸全职带着他,一家人都很和善可亲。本来几个男生玩儿得挺好,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课后就见不着这个孩子了,一放学就走,周末约玩和各种小朋友聚会也都没有他的身影。我一打听,原来他的周一到周日都被各种学习课和兴趣班排满了,根本没时间干别的。我到现在还记得他个子大大、眼睛细细的样子,虽然是个锦衣玉食前途无量的孩子,我还是为他感到心疼甚至担心。


因为投资了一个教育培训公司,我前一段时间去参观了一些三线城市的本地名校。确实是名校,每年往北大清华输送不少学生的那种,高中三个年级就好几千人。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们早上六点半到校,一直要在拥挤的教室里学到晚上九点四十,然后回家还要写作业到深夜。如此三年,日复一日。高中既是如此,想必他们初中、小学一路走来的压力应该也不小吧。不客气地说,看到他们,我真没有想到什么人才精英社会栋梁,只想到养鸡场。一个人的童年、少年、青春年华这么渡过,真的很可悲又无奈。我不觉得当他们18岁考上名校的时候就自动准备好面对自己的人生了,我甚至不确定那时他们是否还能对生活和学习怀有热情。


当然这绝对不是这些孩子的错。


我在微博上说到这种事情时,留言里会有一种声音:你有经济条件,你有选择,当然你有底气让孩子轻松一点了。


这样说的人是不太了解我教育观的由来,也不了解我作为“学霸里的学渣”的心路历程,这没关系。我也承认我的现实选择比大多数同胞要多一些。但其实,我身边那些同样有很多选择的人,做出的选择跟我并不一样,比如哥哥幼儿园那个同学的家长,比如专门把孩子从美国送回中国公立学校读书的朋友。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家长的价值观、教育观和现实需要,各有利弊,就看你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了。

每个人其实都有选择。我们暂且不说那些未受教育、丧失能力的赤贫阶层,就说中产阶级吧。大家真的必须非得一定要这么焦虑不可吗?


能不能稍微放松一下,除了花钱送孩子早教培训逼他们练琴刷题之外,多跟他们玩玩、聊聊、念念书、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能不能心平气和地在生活中教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能不能用点心,了解一下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学习节奏,允许他们探索、试错、做决定?

能不能不要窄化孩子未来人生的可能性,不要把他当成自己投资的一个项目,即使他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也能爱他、以他为荣?


在我看,这些都是做家长的选择,也是做家长的本分。


其实做家长的“底气”也正是来自于这些本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成年之前,我们把这些家庭教育的关键点都顾及到了,才会觉得问心无愧,并且对他的未来感到安心。做到这些可不比送培训班、推藤容易。


当然,在竞争激烈的现实和其他人的影响中克服焦虑、坚定教育目标也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我自己也时时困惑、时时反省。

就好像我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写字楼人多电梯少,高峰期更紧张,好不容易等到的电梯也往往已经塞满了人。这种时候,大家就会把上下的按钮全按亮,也不管自己是去哪,先上去再说。宁肯先上到顶层再下到地库,或者先下到地库再上到顶层,也不愿意站在那等下一班能上的电梯。


这就是资源匮乏时人的一种选择,看似理性,其实未必。因为也许在电梯里上上下下花的时间比等候还长,而且这样一来造成了太多无效的搭乘,电梯变得更挤了。


这也是我们现在教育的状况。资源匮乏、低效、疯狂。很多人不但浪费生命做了无用功,甚至还忘了自己原本要去哪、下错了楼层。


每当我困惑的时候,就想想“人生是长跑,方向比速度重要”这句话。有帮助。我相信我的孩子们这些年受到的教育是地基式的,挺全面、没跑偏。他们都身心健康,乐观善良,有责任感,也有不错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知道努力,以后大概率会上一所还不错的学校、毕业以后可以自食其力......这在我看来就是非常达标的教育结果了,没什么值得焦虑的地方。


而我内心深处对他们更高的期望是,我希望他们这辈子可以勇敢尝试、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有一个精彩的、有变化的人生经历,抗打击,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最好还有意愿和能力帮助到别人......有了这些开放式的期望之后,反而更不会对眼下的事情感到焦虑了。



今天,一个女朋友跟我分享了她这个暑假的经历。她家也是每个暑假都带孩子们去国外,但不去旅游景点,也不上那些夏令营。他们会去一些偏远的地方自驾游,并且随遇而安地住下来,和当地人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她说她想看看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生,也想让孩子们看到。


这次他们去了冰岛,住在一个农场里。农场主是位女士,除了经营农场之外还开了家庭旅馆和一个小小的农场动物园。她十四岁的小女儿什么活都会干,还特别成熟,会管理、懂交往,跟大家以前印象中的十四岁少女完全不一样。


有一天黄昏,朋友一家和这个姑娘站在围栏前说话,远远地来了她的一个女同学,骑在一匹马上。女同学大声喊她一起去做什么事,少女便应了,然后翻身骑上自己的马,跟女同学一起绝尘而去。朋友说,她的孩子们看着两匹马在夕阳下远去,简直羡慕得目瞪口呆。


回到香港,她八岁的小儿子说他长大以后想做一个农夫,并且说干就干,在阳台上种了很多植物,天天浇水,苦等收获。


她说到这些不禁微笑,我听得直想拥抱她。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充满正念和生命力的家长,还有元气满满的孩子们,把我心里的那个怪兽家长赶得远远的了。


阅读第一往期相关文章


大数据分析:北京重点小学的作业,是值得效仿还是反思?

亲爱的老大,可知,你并没有照顾弟妹的义务

高晓松说:我主要教育女儿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让孩子过早懂事,是种残忍的教养

后悔!把女儿放在熟人班级里,没想到却毁了她!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