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未曾远去的建大“老人们”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这一节日的意义在于

教育年轻的一辈

在传承传统文化习俗中

学会尊老、敬老

也许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是关爱身边的长者

而对于一所大学

则是铭记那些看似远去

却依然在身边的“老人们”

今天,我们介绍并校初期一些

创造学校历史上“第一”的楷模

撷取一些他们的故事

献上敬意与怀念……



第一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甘一飞

19555月,甘一飞奉命筹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并任筹备委员会副主任。19569月筹建完成开学,任学校第一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学校师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学校建设,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一任建筑系主任、第一块校牌的题写者


刘鸿典

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建筑教育家(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二届学生,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书法家(书法作品蜚声学界内外,水彩画曾得现代建筑学领域先驱童寯教授真传,亦受教于著名水彩画家张充仁)。曾担任我校第一任建筑系主任,并校初期5位二级教授之一。学校第一个校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由他题写校牌并绘画校徽。


第一套建筑史教育幻灯片的传续者


郭毓麟


1928年,梁思成从美国归来在东北大学创办中国第一个本科学制的建筑学专业时,带回一箱400多片建筑史幻灯片供教学使用。九·一八事变后,东大被迫离开沈阳,建筑系第二任系主任童寯几乎丢弃全部贵重家当而随身携带了这箱中国第一套建筑史教育幻灯片,转战各地而爱护备至,最终在郭毓麟教授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时,将其完璧归赵。后郭毓麟教授担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该套幻灯片也最终来到我校,现仍完整地保存于我校建筑学院建筑广场。

我校第一份学术期刊《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的创办者


赵文钦


土木工程学家,并校初期5位二级教授之一,曾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为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民主党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后,多次住院但仍靠随身携带氧气袋维持生命坚持参加各项业务活动。由他创办的学报1960年前都是由其亲自召开编委会审定稿件,如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已发展为全国自然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我校第一个研究生导师并率先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授课


张剑霄


结构专家,教育家。并校初期5位二级教授之一。曾任建工系主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人大代表,民盟陕西省委副主任委员等,主持过西安市报话大楼等多项设计。1962年,学校开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张剑霄教授先后招收了两批共三名研究生。20世纪80年代学校恢复培养研究生时年逾古稀的张教授仍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直至78岁正式退休,2015年104岁高龄时逝世。


首届“国家建筑教育特别奖”荣誉称号获得者


林宣


建筑师、作家林徽因教授堂弟,我校并校初期首批创业者和建设者之一,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奠基人,第二届中国建筑学会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顾问,对陕西省古建人才培养及古代建筑保护和维修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晚年热心“希望工程”,75岁退休后常年义务赴陕西各地贫困山区为当地中小学教师传授教学经验,省吃俭用资助数十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完成学业,五年间连续三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首届“国家建筑教育特别奖”,全国仅5位学者获此殊荣。2004年重阳节逝世。



世界上第一位提出“空腹拱”概念的人


陈叔陶


国内知名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专家,我校并校初期5位二级教授之一。1943年撰写的《空腹桁架分析》论文在英国《土木工程学报》发表,轰动一时。1956年,陈叔陶到北京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1958年,我校与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合作进行预应力钢结构研究,陈叔陶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在空腹桁架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地写出了《空腹拱的分析》一文,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提出“空腹拱”概念的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带病坚持工作,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对弹性力学、板壳力学、塑性力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位既是结构力学专家又是中国新文学史料专家的教授


钟朋

结构力学专家,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结构学组成员。上世纪 50 年代初响应号召,成为最早回国的知识分子之一。1956 年随青岛工学院土木系来到我校成为并校之初第一批骨干教师。《光明日报》曾以“甘为人梯助攀登”为题报道其先进事迹。同时,钟朋也是中国新文学史料专家,中华文学史料学会会员。晚年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的研究,笔名梁永,写下几十万字的书稿,并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很多文章。钟朋逝世后,1993年后人整理他的遗稿出版了 30 万字的《雍庐书话》,1998 年又出版了 20 万字的《咏苏斋书话》。


中国钢结构事业开拓者之一,主持编订我国首部《钢结构设计规范》


陈绍蕃

结构工程专家,中国钢结构事业开拓者之一,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结构稳定研究学会在中国地区唯一一位终身会员。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结构工程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名誉理事,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主持编订了我国首部《钢结构设计规范》,编著全国众多高校本科生钢结构课程首选教材《钢结构设计原理》,荣获“中国钢结构事业开拓者”“中国钢结构三十年领军人物”等称号。80岁以后每年都会有三四篇高水平论文见诸国际、国内学术期刊,85岁仍为学生授课,直至去世都“遵照组织安排,始终是一名在岗的人民教师”。


撰写第一部适用于研究生教学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试用教材的教授


耿维恕

1944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是“古路坝灯火”的亲历者之一,曾任我校教学督导组首任组长、顾问,教学委员会委员等。改革开放初期我校恢复研究生招生后不久,撰写出第一部适用于研究生教学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试用教材,并为我国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应用推广和填补我国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领域空白而倾注心血。耄耋之年仍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督导一线,为学校决策提供了大量意见建议。





重九之日,九九相叠

怀思之情亦重重

愿建大“老人们”的故事

让我们在汲取初心中砥砺前行

愿我们面对校园中

仍在发光发热的老人时

用一把搀扶平稳他们颤巍的步履

用一句问候捂热他们孤寂的心灵

用敬重的目光致意他们

一生对建大的深情付出

敬老、爱老,建大人始终不忘


来源:党委宣传部

素材供稿:崔凯

编辑:翔子

责编:翔子

校对:王俊

审核:高瑞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