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是近年最被高估和低估的唱片

STD音速传播 STD音速传播 2021-02-28



音乐评论界有太多偏颇与争议,许多作品配不上人们赋予的赞美,又有一些唱片遗珠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或公平的对待。S.T.D. 编辑部的成员本着让“高估”回归本位,并为“低估”正名的原则,评选出近年来最被高估与低估专辑的“红黑榜”。揭开假象直通本质,S.T.D.今日不“引战”,意在抛砖引玉,欢迎大家阅读过后在讨论区共同积极探讨。



阮柏涛 Ben Yuen

美少女战士



坊间有传闻叫Billie的音乐人都会非同凡响,爵士时代有Billie Holiday,摇滚时代有Billie Joe Armstrong,现在有Billie Eilish


这位出生于2001年的女歌手在去年以风卷残云的姿态席卷了每一位听众的播放列表,甚至连国内的街头小巷你都能听到“Bad Guy”。这位与互联网文化同步成长的少女并不是横空出世,在发行《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之前,她便已在社交媒体上累计了上千万的粉丝,14岁便开始在Soundcloud发迹,一步一步在互联网上的积累不得不惊叹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正因如此,Billie Eilish的成功与出现,更像是当代社会急需填补年轻偶像的空缺位置而被选择的,她甚至让人想起了 Britney Spears 对于千禧一代的重要性,Billie Eilish 已作为 Gen Z 的领袖人物在音乐界获得全球性成就:作为最年轻的获奖者并且是第一位女性横扫格莱美四大通类,接近500万张的专辑销量,Billboard的冠军单曲……


问题在此发生,音乐上《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里Billie EIlish塑造的艺术人格是极其贴近社交媒体时代每一个在家“宅”的人,她敏感、带点怯懦、多愁善感、对未来焦虑、自我保护欲强,她就像是一只“丧刺猬”,与每晚在被窝里刷手机的你一样。然而,在舞台上的她,在银幕前的她,一切都是那么的驾轻就熟,她表现出的野心与工作强度都表明她是一个“Wanter”(欲望者),她不会屈服于这张专辑的成功,而当“非主流”获得主流意义上的成功后,她所有的与众不同都会变成理所当然




如果要在上个十年选一位个人能力最强的女rapper,我的选择会是Azealia Banks


《Broke With Expensive Taste》,名副其实的唱片取名 ——  “穷,但拥有高级品味”,这张专辑当年在乐评上就已经颇为丰收,可这不足以解释我认为在2020年它仍然被低估的原因。在Kanye West、Nicki Minaj等嘻哈大将都在尝试带领全新嘻哈风潮之际,Azealia Banks在这张专辑却预示了充满廉价味的拉丁流行统治世界,以hook取代chorus的流行曲创作模式,严肃嘻哈将会被Steaming时代的碎片式音乐取代。Cardi B可谓是借着这个流行趋势在“对的时间出现的对的人”,但你能够想象Cardi B拿到这张专辑的demo后的模样吗?习惯了四四拍拳拳(笨)到肉(拙)的flow是不能够在浩室舞曲的节奏下地唱出机关枪乱射的弹跳感的。


撇开Azealia Banks在近年间的狗血撕逼事件以及她令人失望的事业把控能力,这张唱片更像是她的个人音乐生涯的句号,也是未来五年流行音乐发展的警号。这位在纽约成长的饶舌歌手将大都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在音乐上:在路边卖艺的拉丁流浪艺人,LGBTQ俱乐部的House舞曲节奏,穿梭于Doo-wop时代并存在的仿古建筑,闻着布鲁克林特有的屠宰场味……你能幻想到 Azealia Banks 身穿一身高级定制时装骑着黑马在纽约的深夜中驰骋的自豪感。



ZY

童工



加拿大流行小天王Justin Bieber在时隔四年后,带来了个人全新R&B-pop/Trap-R&B专辑《Changes》。这四年间,JB完成了由少年到男人蜕变,他的大胡渣子和甜蜜新婚,都在很用力地告诉大家“我真的长大了”


15岁出道至今还没flop,算是个稀有物种了。看到专辑名我认为这真的是JB沉淀四年后的呕心力作,但听完之后第一感受是:希望《Journals》时期的JB可以穿越回来打他一巴掌,顺便把胡子剃了


专辑里拿出来打榜的是一首朗朗上口、齁的不行,不知道在干嘛的《Yummy》,专辑的制作更是平淡无奇,歌词也是毫无营养和内容,一连串听下去好像除了《Yummy》你还真记不住其他的歌,来自OVO Sound的格莱美提名制作人Boi-1da也没能为这张专辑做到锦上添花,只能说是做了一张符合时下流行风格的专辑。别说制作人了,里面的大牌助阵嘉宾也没能把《Changes》推向新的高度。其中我最期待的和Travis Scott合作的《Second Emotion》也没能改变我对这张专辑的看法,TS特有的迷幻风格消失的无影无踪,听完甚至觉得Travis Scott把这首歌给毁了,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JB很厉害的把Quavo、Post Malone、Clever、Travis Scott、Lil Dicky和Kehlani他们多年打下的音乐基础给一键归零。我可以想象的到JB在录音室里对大家说:“换个音色其他不变我觉得咱们还能接着燥!”


阵容方面唯一可圈可点的地方是,种族分布的很均匀。不过骂了这么多,JB的声线还是那么完美,这也是为什么外界对这张专辑的评价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了吧。




Kyle Dion的出现让人异常怀念那个复古又前卫的千禧年代,他的第二张专辑《SUGA》恰好就是复古又前卫的重现。专辑以funky/soulful的R&B为主基调,整张听下来像是一个美妙的音乐之旅,专辑的编曲和声音运用十分成熟,但不会用力过猛,自然又洒脱


专辑内的《Spend It》由我大爱的Soulection艺人Romderful制作,Romderful这个多乐器玩家在这首歌里的表现也是毫不费力。Kyle Dion本人是Usher的忠实粉丝,他对自己的人声训练也是照着Usher来的,这也难怪Kyle的声线能那么细腻又特别。难以想象Kyle Dion的年纪只有24岁,他的音乐里却能让人感受到这是多年沉淀下来的经验



Isopop

美眉



Adele一直以来亲民人设加上好声音完全打在大众的审美点上,尽管有着曲折的感情之路却能全面逆袭、暴瘦90多斤、颁奖典礼上哭着为碧昂斯鸣不平等等,关于她的新闻也总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刺激”;破销量纪录、拿奖拿到手软,她真实而又励志。然而过于真实平面化的形象也成为了她,与自己专辑《25》制造的宏大感无法衔接的重要原因。《25》已经耗尽了我对她声音的喜爱,只剩一副空壳。


事实证明她不是Amy Winehouse,没有强大艺术人格在背后支撑,《21》中的失恋女形象已经略显单薄了,《25》居然还要接着炒冷饭玩和解。这一整个岁月静好时期就是完全的架空,歌唱任何唯一、想念、黑暗于我而言毫无说服力,就像25岁的她唱“When We Were Young”是多么的忸怩,没有情伤压场的Adele再也撑不起一张《21》式的专辑。


除了“卖”声音之外就是钢琴与弦乐的“滥用”,流行乐中宏大、精致弦乐用不好真的很显廉价且刻意,拉远了听众的距离,还不如《19》中青涩朦胧的配器来得实在。撕心裂肺地飙高音演唱试图遮盖音乐性上的单调乏味,她的技巧也不足以让人光听她炫技,说她灵魂歌手的可以歇歇了


实际上她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感动应该是“Someone Like You”,表面毫无波澜的冷静叙事,在如水如月光的琴声中,阵阵冰冷的抽离感袭来,裹紧自己最大限度的余温,克制永远要比过分泛滥的情绪动人




曾经的青少年叛逆偶像,美国梦的反面代表Eminem近几年人气锐减,今年的奥斯卡演出台下居然一片哈欠连天。


或许是快奔五的Eminem早已被磨平了棱角,再加上杀人放火、仇女恨同志这些Eminem经典老梗早已过时,政治方面也没什么他插得上话的地方,所有值得曾经的Shady愤怒的地方都已经更新换代,这份与时代脱轨也许是Eminem这张本该成为重量级经典专辑失去口碑的重要原因。


紧接着热门专辑《Recovery》之后的《MMLP2》就是路人缘和评论都很惨淡的一张,Pitchfork更是给出4.7分,跟《MMLP1》的9.4高分形成鲜明对比。


经沉淀后Eminem选择的是更注重音乐的“精良”—— 首先他自成一派的flow依然是无懈可击的,众所周知“Rap God”里面已经修炼成精了;拼节奏当然是拼不过黑人,Em只好拿出白人老本摇滚了,想要搭伙Rick Rubin做一张Beastie Boys式的专辑,甚至“Love Game”整首架构在乡村音乐采样之上。


也由此得知,《MMLP2》中的这些主打元素并不讨时下大众的喜,但不得不承认在如今这个专辑都被做得像快餐的嘻哈圈,Eminem追根溯源、几经打磨的flow和塞满skits情景剧这样一张专辑,还有强大概念与音乐紧密相连,显得尤为珍贵。


更不必说在这个艺术家的瓶颈阶段,他重拾自己的legacy,深入自我挖掘,光是三个人格重新聚集在intro的重磅续集“Bad Guy”,就给无数人制造了无法言说的nostalgic氛围。杀死曾经的自己,许多伟大的专辑都是这样开场的。



ShakeShake

机械警察



对于《Invasion of Privacy》这样一张提名了格莱美年专、揽下年度说唱专辑、各大媒体评分80分起步的专辑,你确实期待更多。Cardi B从脱衣女郎到当今头号女说唱明星的奇迹变身的确令人侧目。她不像Beyonce、Rihanna这种高高在上、令人距离感十足的女明星,而是一个出身街头、曾经生活贫苦的普通Bronx女孩。她也从不忘记提醒你这一点。


Cardi B有天然真实的个性、与生俱来的社交媒体人格,她更是女性力量的天然化身,时代一开始就给了她最有力的武器。她的成功从来无需刻意为之,而是时势赋予她的必然使命。


但在这些之外,她作为rapper的技巧和天分是匮乏的。Flow的重复与缺乏变化在“Best Life”与Chance the Rapper的对比下尤为明显,就连成名作“Bodak Yellow”也饱受抄袭Kodak Black的争议。专辑后半段的制作都落入同一窠臼,“Moneybag”单纯机械复制“Bodak Yellow”的套路,进一步暴露Cardi B作为音乐作者的弱点。


过分依赖制作和co-songwriter,一招鲜外缺乏对音乐的实际掌控力,难免令人产生高期待下的落差。人格魅力是Cardi B最致命的武器,但在兜售自己的励志故事,以及暗示女性听众“你也可以成为我”之外,如何回归音乐本身的创造力或许是Cardi B急需思索的命题。《Invasion of Privacy》是一张合格的首秀专辑,但若被过分拔高到一个不属于它的位置,反倒会成为Cardi B自身可塑性最大的桎梏。




Childish Gambino的几张音乐作品风格间的切换就如同他的事业角色一样多元。在说唱、流行的尝试之后,他决定在《Awaken, My Love》中延续自己的音乐偶像——Funkadelic的步伐,以Funk为根源出发,再现70年代的groovy光芒。


这张专辑的制作是无可挑剔的,创作出了一些我们近年来听到的最出色伴奏。广受欢迎的曲目“Redbone”即是专辑风格的缩影:厚重低沉的baseline、优美多层次的键盘铺垫、funky吉他旋律。Gambino的vocal表现同样极大超出预期,比如“Me And Your Mama”情绪饱满的演绎、“Redbone”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假声等,在恰到好处的和声配合下已经显得颇为充盈。


主流乐评界大多给出《Awaken, My Love》及格成绩——相比他过往作品已是巨大飞跃。专辑制作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批评集中于内容和主题的完整性。虽然Childish Gambino一如既往的以一个爱啰嗦的sad boy形象出现,但不停的摇摆与尝试之后,《Awaken, My Love》与前作相比已然趋于成熟,并在整体性上搭建起了框架。


一个恰如其分的概念或许是Childish Gambino欠缺的最后一块拼图——引爆舆论的“This Is America”就是他的牛刀小试。或许在他的下一张专辑终于取得彻底成功之后,《Awaken, My Love》的价值也能得到重新审视。



看了S.T.D.编辑们的观点,你是击节叫好,还是气得想骂人?赞同或者反对都请你在评论区留言。还有那些你认为被高估或低估的专辑,也请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