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帝搭拨帝,乐滑蛇翻松泥”— 江苏竟然有一个说法语的村子
即使是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中,学法语也是件很时尚的事。现在,江苏一个村的村民也在学习法语,一位退休法语外交官在教村民们学法语已经半年多了。让我们来了解这个“法语村”。
徐金龙,男,1952年出生,苏州太仓人。1974年,作为当时的工农兵大学生,徐金龙被推荐上了南京大学法语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此后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外交部及我国驻卢旺达、阿尔及利亚、马里、毛里塔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工作,担任过政务参赞、总领事等职务,是一位资深外交官。2012年退休后,徐金龙一直有个心愿:自己是农村走出去的,在有生之年,他也愿为家乡多做点事。经过前期筹备,今年年初,他终于回到家乡太仓市城厢镇胜泾村,开出了一个法语大众班,免费教村民学习法语。转眼已过了大半年时间,徐金龙每个周末都雷打不动地从苏州前往教学。免费法语班,不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更提高了村里年轻人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勤学奋进,一路苦出来的“外交官”
见到徐金龙,是在胜泾村的免费法语课上。十几个学员围坐在一起,徐金龙一手操作电脑,一边自己进行示范拼读,同时,他认真听下面学员的发音。如果哪个学员发音不太准,他会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纠正,直到发音标准为止。看了这样的上课场景,对于不熟悉徐金龙的人来说,都会把他当成普通老师。事实上,他是我国外交部的一名资深外交官。
徐金龙的父亲是太仓人,母亲是上海人,他出生在上海。对于太仓老家,童年时只是偶尔会跟随父亲回下太仓老家。“童年记忆里,太仓老家完全是一片田园风光。”徐金龙说,农村的小朋友带着他,一起到车水的茅草棚里玩车水,还会一起去划船,采菱角,充满了乡村乐趣。不过,到了1962年,他跟随下放的父母一起来到了太仓的南郊公社胜利大队。真的在农村住久了,他才发现农村的生活,比原来的城市生活要苦多了。
1969年,徐金龙参军到了部队。“四年的部队生活,那才叫真正的苦,不过现在回想一下,部队,也是真正锻炼人的地方,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徐金龙说,作为南方兵,他参军的地方是黑龙江,除了饮食上不习惯,尤其到了冬天,黑龙江更是冰天雪地。作为汽车兵,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冒着严寒,钻到车底,点燃柴火盆,先将发动机的底壳烤热,然后再用曲柄奋力摇动去启动汽车。“如果之前不做热身,手一拿铁的曲柄,整层皮都会冻得粘在铁上了。”徐金龙说,当时冷水洗脸、睡凉炕,这些如今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苦,当初他和战友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由于能吃苦,肯用功,徐金龙在部队里很快入团、入党。
从部队退伍后,徐金龙回到了太仓,被安排在太仓县交通局养路工区工作。因为在平时工作中表现优异,1974年,他被推荐读了南京大学法语系。大学毕业后,徐金龙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从此,他成为一名外交官。
叶落归根,退休后返乡义务执教鞭
“很多人都很羡慕外交官的工作,不过话说回来,其中的甘苦,只有经历的人才会知道。”徐金龙告诉记者,被分配到外交部后,他又被安排进入外交学院进修了1年,然后他便被派往了卢旺达工作。作为外交业务干部,徐金龙的工作一般这样安排:先在国外工作几年,再回到国内工作几年,再出国几年,然后再回国内,如此反复。此后,他又先后在我国驻阿尔及利亚、马里、毛里塔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工作,担任过政务参赞、总领事等职务。
“平时的工作实在太忙了,连家里都照顾不上,其他方面更是无暇顾及了。”徐金龙说,2012年,他正式退休。不过,儿子这时也大了,也不需要他操心了。这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能够学法语并从事外交工作,是当年家乡父老给的机会,如今自己退休在家,何不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乡做点事,这也算是叶落归根对家乡的另一种回报吧!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说了,老伴和儿子也都很支持他。“根据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我发现,太仓人学法语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即使是老人,发出法语的音也不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徐金龙说,法语的38个音素中,有36个在太仓话中存在,因此,太仓人学起法语来,效率非常高。
经过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徐金龙的想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于是,他将第一个免费法语班选择在了城厢镇胜泾村。2016年1月31日,胜泾村的法语大众班正式开班。当天,老老少少,一共来了三十多个学员。虽然大家一点基础都没有,但大伙学起来都挺投入。正式上课后,徐金龙要求大家跟着自己学发音,学员们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在徐金龙一次次鼓励下,课堂上的朗读声越来越响。
最大心愿,把“吴地资源”更好传承下去
“徐老师教学非常认真,也非常有一套,凡是我们发音不对的地方,他都会立刻进行纠正。”谈起半年多来的法语学习心得,学员葛珊珊对徐金龙是赞不绝口。原来,葛珊珊是安徽滁州人,她嫁到了胜泾村,是一名太仓媳妇。今年年初,她在村里的微信群里看到通知,得知村里将有一个免费的法语学习班,当时,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报名学习的。
葛珊珊告诉记者,徐老师的课非常有趣生动,上课第一天,徐老师教给大家第一个法语成语就是“拨帝搭拨帝,乐滑蛇翻松泥”,根据徐老师的解释,“拨帝”就是小的意思,“搭”是又,“乐滑蛇”是鸟儿的意思,“翻”是筑,“松泥”是窝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小鸟筑巢,在法语中,小鸟筑巢还有凡事持之以恒,一定能获得成功的寓意。徐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有兴趣学法语,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葛珊珊说,通过半年的学习,如今她已经越来越喜欢上了法语,她一定会坚持下去。
“你们看看,小葛只是太仓媳妇,她的法语学习进步都这么快,如果你们稍加用功,那么进步会更快。”在课堂上,徐金龙也经常拿葛珊珊做榜样。在徐金龙看来,虽然学习才半年左右,如今小葛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法语识读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小葛也基本能掌握。“再坚持学习几个月,我想她到法国旅游,基本不成什么问题了。”徐金龙说,对于教学内容,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考虑到学员们都没有基础,他不会用“学院派”的教学方式,而是凭借自己这么多年说法语的经验,直接教大家实用的生活法语。比如,他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会多选择与景点、银行、邮局等内容相关的场景,而这些,也都是平时口语交流用到最多的地方。
采访中记者得知,徐金龙目前住在阳澄湖畔,每到周末,为了法语课教学,他有时自己开车,有时乘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胜泾村。周六晚上,他就住在父亲生前所住的老房子里,自己做饭。等到周日的课结束后,他再回到苏州的家中。徐金龙说,通过这半年多来的实践,也让他坚定了一个想法,那便是将学习法语的“吴地资源”好好地挖掘出来,现在开的是免费大众班,由于设在村里,毕竟各方面资源有限。如果条件允许,他会考虑在太仓市区再开出类似的大众班。等学习的学员多了,他可以从学员中选出一部分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并且有一定潜能的人,再开设专业班。“等到这批学员学有所成后,他们也能独当一面,可以再去教更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传帮带’,能让更多的苏州孩子接触并学习法语。”徐金龙说,从目前情况来看,法语学习,只是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果学习法语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法语村”,有了那样的氛围后,将会具备“吸金效应”,除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更能提高年轻人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会用行动,一步一步地去接近和拥抱这个梦想。”徐金龙说。
西安50岁的哥开车不忘练法语听力,坚持学法语五年,电视台采访,让我们听听他法语说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