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出国就爱国,何解?

法语世界 2019-11-09

以下文章来源于豆瓣阅读 ,作者蝈蝈


记得他那么淡然而坚定地说出的一句话:"一出国就爱国,这是不变的真理。"





巴黎斯坦冒险记

文/蝈蝈


一出国就爱国,何解?


刚来法国不久,看了朋友圈疯传的一个视频,大概内容是说其实中国已经很好了,我们没有理由再妄自菲薄。演讲者具体如何论证早已忘却,只记得是一个颇有说服力的演讲,同时记得他那么淡然而坚定地说出的一句话:“一出国就爱国,这是不变的真理。”那时,才来法国安顿没多久,感觉句句说到我心坎里。听完演讲,心里有这么一句话在不断地回荡:中国人,你该为自己骄傲!


这篇文章本该那时写的,然而一拖再拖,一年多的时间竟转瞬即逝。今天再来细想这个问题,倒不失为更好的时机:隔着这样一段时间,巴黎综合症已慢慢淡去,可以相对客观地看待这里的一切。


既然提到“巴黎综合症”,我们不如就由此谈起吧。来看看网上找到的定义:“巴黎综合症是日本人在法国巴黎工作或度假时发生的一种精神紊乱状态。其主要症状有恶心、失眠、抽搐、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甚至是有自杀倾向。……有法国精神医师表示,这些人的临床抑郁症是由于他们对巴黎的浪漫看法与现实无法调和而导致的。” 所以关键点是期待与现实不符


我从03年开始学法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从听老师讲述关于法国种种美好的学生变成了向学生宣讲法国种种诱人的老师,我在帮孩子们铸造关于法兰西美梦的同时,也在继续自己未完成的梦。然而事实是做梦的感觉总比圆梦的感觉美好,至少我个人的经验总是如此……


那么我的失望到底源自哪些方面呢?


最重要的当然是治安问题。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治安会成为我生活中如此重要的话题。在国内找房的时候才开始对巴黎的治安略有概念,许多关于巴黎找房的帖子无一例外地要先提到诸如“巴黎治安地图”之类的字眼,那时诧异之余多少感觉有点危言耸听。直到来了之后,接连不断的事情发生在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身上,具体过程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写过,这里就不再赘述。现在刷微博看到什么被偷被抢的新闻,都已经习以为常。前几天有朋友从蒙彼利埃(南法)来巴黎玩,聊起巴黎印象,他很诧异我竟然会对这里感到失望。告诉他我在这里的经历和听闻,然后在他的眼神和语气里读出了些许的不信和不屑。昨天收到他无数条微信语音留言,几乎每条都是满满的60秒,痛诉在巴黎遭遇的种种。半夜他回到蒙彼,如释重负地说,终于回来了,跟巴黎相比南法真是太美好了!我终于理解你了!看着他的留言,我一个劲地偷笑……


其次是这里的教育。首先我必须要承认,相比我待过的国内院系,这里的老师从学术层面来讲普遍水平要高一些,这里的学术活动确实非常活跃。但是如果从授课角度来讲的话,我个人是比较失望的。一方面许多老师上课相当随意。老师上课迟到似乎是很常见的事情。我在这里碰到的最夸张的一个老师,课时是11 :30到13 :00,她常常是11 :45到,不做解释不道歉,无比自然地开始上课。一般一个钟头半的课程中间都是不休息的,她说我们这个课正好碰上饭点,不如中间休息十分钟给大家吃饭吧。然后她消失了20分钟左右,又不慌不忙地回来,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于是原本90分钟的课程活生生被缩短成55分钟。


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和课堂气氛跟我的想象有距离。我曾经参加过法国领事馆跟勒芒大学联合举办的教学法培训,主要教授交际教学法,大致的理念是要在交际中学外语,把课堂营造成一个实际交际的环境。整个培训下来,从最初的排斥,到最后大体上认同,并且会在自己的教学中适当运用。当时由于培训时间较短,总觉得意犹未尽,才刚学到皮毛就已经结束。来到法国,很想看看这个如此重视教学法的国度里,老师们都是怎么上课的。Boll同学第一年在这里上语言班,我于是不断地交待他老师有什么好方法、好材料回来跟我说说,我好学习学习,回国了可以派上用场。然而一年的语言课程下来,他的总体感受是非常应试,也没有太多方法可言,很多老师上课都是做练习和评讲。而我自己去听的课,有本科的有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大部分的课堂都可以归纳成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讲台上气也不用喘、自言自语般地从头说到尾,学生在底下噼里啪啦地敲键盘做笔记。然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听写会成为那么传统典型的一种法语试题。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首先很佩服老师: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不假思索、几乎不用停顿地讲满几节课。最神的是Boll八大的一个心理学老师,下午三小时、晚上三小时,几乎全是自己一人唱独角戏。这样的课堂形式没有一定的水准绝对是hold不住的。其次我很佩服学生:我总是忍不住在想,如果在国内的话,老师这样讲课,学生估计该睡倒一片了,然而我放眼望去,几乎所有人都在认真做笔记。而且他们的笔记还都条分缕析、很整顿的样子。当年我参加培训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跟我们说,我听过许多(中国)人上的课,从来没有见过好的课堂互动。来了之后经常忍不住在想,他是如何评论法国课堂互动的。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经验,课堂形式跟学科、课程内容等都相关,我也有一些朋友对这里的教育表示很满意。总体感觉是私立学校情况会比公立学校情况好一些。


第三个让我很受不了的是各种手续。虽然法国的行政手续繁琐得出了名,对此我也早有心理准备,但是身处其中的时候,经常会感觉很抓狂。我记得去年续长居的时候我们曾经一度开玩笑说,在法国大概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有的没的的手续上面。且不说漫长且状况频出的长达三个月、几乎步步惊心的签证过程(我们因为夫妻同行,所以过程相比别人更复杂一些),来了之后房补、学校注册、办保险、第一年的居留、找房搬家、续长居,如今想起来内心依旧是崩溃的。举一个学校注册的小例子:记得当时在网上注册填完资料之后,收到秘书处的回信,说要上系统约一个时间过去交钱交材料。按要求上系统看了一下,最近可约的时间大约在一周之后,试着发邮件过去问问能不能早点,对方回复说随时可以来……呃,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搞网上预约这一出。然后准备了一打资料,一遍又一遍地核对清单,生怕落下什么。到了之后,那人一副不屑的表情:这些都不需要,准备这么多做什么……什么鬼!这不是你邮件里要求的吗?!类似的情形已经遇到过不知道多少次了,现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基本都会淡淡地一笑而过。所以很多人说,你在这里办什么手续如果被拒的话,换一个人再问,很可能就过了。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绝对是真的,不是传闻!但是相反地,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条件,不要以为朋友办成了你也一定能办成。在这里真的是anthing is possible!


然后我想重点吐槽下巴黎找房。来之前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巴黎找房就是一部血泪史。经历了去年一个月疯狂的找房之后,我果断相信了。当时换房的时候一心想找一个法国人的房子,因为中国房东的房子一般都不会太精心布置,另外上一任中国房东太难搞,怕了(别担心,我现在的房东也是中国人,非常非常好)。巴黎找房几乎就是找工作啊!没有经历过的人绝对想象不出来找房也能有如此激烈的竞争!一般跟房东联系的时候,他都会跟你强调看房的时候要带dossier(资料)。我们来看看dossier的组成:身份证明、上一年的税单、前三个月的工资单(或学生证)、前三个月的房租证明。同时需要有担保人,担保人的工资收入必须是房租的三倍以上,担保人也同样需要上述的dossier。那么问题来了,外国学生哪里来的担保人?再者,假设房租900欧(小巴黎单身公寓差不多这个价),那么要求担保人的月收入在2700欧以上,要知道这在法国可算是不错的收入了!找过中介,一听没有担保人,立马免谈。有那么两三个房东,电话里好说歹说,终于同意在没有担保人的情况下让我们去看房。说说其中的一个:那天一共17个人去看房,房东事先已经统筹好,每个人15分钟看房时间。在这15分钟的过程中,房东小哥以房产中介一般的专业姿态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他20平米不到的小单身公寓(换我的话估计1分钟就介绍完了)。最后,他问我们:你们对这个房子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的话请把你们的dossier留下来,我晚上回去研究收到的所有dossiers,明天中午之前会给你们答复。无论我是否选中你们,都会给你们回复。OH MY GOD!你能想象我们当时惊诧、不解加鄙视的心情吗?!法国人在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最后结果当然是我们毫无意外地被刷了……这么折腾了几次之后,我们绝望地回到了战法,投奔中国房东,我想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还有一点觉得很不习惯的是好多手续都要通过寄信来办,这就意味着要经常跑邮局、排队。刚来的时候手续多,经常是每天好几封好几封信地收,感觉好浪费好不环保。对于咱天朝子民来说,邮局这东西几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古董了。我已经想不起来上一次收到纸质信是什么时候了,所以突然要回到跑邮局排队寄信的步调,怎么想都觉得不乐意。刚来的时候还经常有朋友要我帮忙买奶粉,我寄了几箱之后非常恼火。首先,买奶粉,不像国内,满多少包邮,直接送货上门。当时刚来,知道的网购平台仅限于亚马逊之类的,一看运费,吓到了,于是果断放弃网购,乖乖上药店扛货。第一次去药店,我们两人搬了三箱奶粉(18盒),从药店到家里大约15分钟的路程,我们一路搬一路骂娘。第二天起来竟手臂发酸。采购环节已经诸多不顺,然后开始研究包装,因为Gallia很容易爆罐,所以又打听起哪里买防撞泡沫,跑了几个超市都没有找到,网上看了价格……放弃,最终决定用保鲜膜缠一缠试看看。这就该寄了吧?很容易吧,上门取货啊,都什么年代了!然而我又错了……不仅要亲自跑邮局,而且要跑两趟!先去邮局付好邮费、领箱子和各种单据,然后回去包装好再送到邮局寄掉。单子除了快递单之外还有海关单,地址拼音全部中文拼音对照。邮局排队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一排就是半小时。我曾经一度非常佩服那些做代购的,这是一件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十足耐力的事情!



如今再回想起初来乍到时经历的种种,还是会忍不住怒从中来。也正因此,当时看到那个视频,听到“一出国就爱国”这样的话,在心里默默点了几百个赞。那么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呢?


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把法国想象得太美好了。法兰西对于我们而言几乎已经成了浪漫的代名词,我们一厢情愿地赋予她太多的美好。仔细回想起来,感觉欧洲对于我们来说多少有点乌托邦的味道:完善的政治制度、完善的社会福利、高度的自由、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然而我们似乎只看到这些光环,却鲜有人提及光环背后的黯淡与无奈……


其次是融入问题。就我个人的感觉,高傲的法国人在某些方面是很不宽容的,比如对待外来族裔。昨天晚上跟两个法国人吃饭,他们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我,法国人extrêmement racistes (extremly racist)。之前也跟不同的法国人聊过这个问题,他们大多数都回答得比较谨慎,一般会说,我们的种族歧视只针对阿拉伯人。坦白说,来了之后没有很明显地感觉到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遭歧视,偶尔还会遇到一些见了很热情地说Ni hao的,但还是时不时地会因为一些小事情感受到他们的敌意或蔑视。比如去法国餐厅不点甜点不点饮料的时候,服务生会阴阳怪调地调侃;再比如前一阵子做翻译陪客人吃饭的时候,我们6人点了4份完整的套餐(前菜、主菜、甜点),然后放中间大家一起吃,我眼睁睁看着服务员前一秒钟还在对我们礼节性地微笑,后一秒钟转身就跟她的同事做鬼脸,一副鄙夷的神情。至于真正融入法国人的生活圈子,对于我而言是比较困难的。这当然跟我的性格有关,但是我来了之后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出国之后大家总是跟自己人玩,总是中国人扎堆。总觉得中国人见面很容易大家自然地熟络起来,你很清楚他这样的行为、言语透露出来的信息、其背后的原因或动机是什么,但是当你面对的是老外的时候,常常会感觉迷茫,会感觉心里没底,摸不透对方的心思和套路。所以跟老外的关系容易流于表面,不容易深入。


第三是文化认同方面的原因。出来之后,深深地体会到,童年的味道才是最好的味道。在这里旅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总有那么一些让你赞叹不已的东西。但旅行途中很让人困扰的是饮食问题,西餐再好吃,吃上几顿很可能就扛不住了,会疯狂地想念家乡的味道。而文化也是一样的,西方的文化固然辉煌灿烂,但在内心深处最让你有安全感的一定是属于自己的文化。我曾经一度觉得二胡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或许是因为我第一次听到二胡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位老老师拉的《小燕子》。从此二胡在我的概念里就总是与老头和老土联系在一起(纯粹是我个人经验所致,并没有贬低的意思)。有一天在圣母院地铁站,远远听到有人在拉二胡,曲目是《真的好想你》,也是一首本该让我觉得很老土的歌。然而就在那熟悉的旋律渐渐清晰的时候,我竟然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了……想起刚来的时候,进中超,看到那里卖的锅碗瓢盆,觉得又诧异又好笑。无比粗糙的青花图案的大碗和盘子、竹编的蒸笼、最原始的电饭锅……这是八十年代的中国吗?!今天居然还能见到这样的东西,也是神了!这基本也是整个十三区的基调。去年春节去看了十三区的大游行,舞龙舞狮热闹非凡,那些衣服、那些道具、那些曾经熟悉的质感,分明都是童年的回忆……它们曾经离我们那么近,然后被淘汰了,但是今天,我在离祖国几千公里的欧洲大陆看到它们复活了。那种感觉很神奇,一方面你看到祖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奔跑着,看到许多元素慢慢地消失在时间里;另一方面,你看到这些已然消失的元素在这里的华人身上保存着。我忍不住想问为什么?因为他们身处他乡,他们需要更小心地保存这些东西——这是他们的根。


最后,从心理层面来讲,我觉得“一出国就爱国”可以理解成是弱势文化群体面对强势文化群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想我们来的时候,多少是带着点儿仰视的心情来的。而当我们到来之后,发现这里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同时可能生活中又感受到强势文化对我们的敌意和轻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祖国的种种好,会同时把祖国的优势和国外的弱势都放大:说到底你们未必比我们牛多少,拽什么拽!我天朝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你们这些个几乎停滞不前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沾沾自喜、对别人指指点点!醒醒吧!……也正因此,“一出国就爱国”这种心态在刚刚走出国门的人身上会体现得特别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慢慢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之后,我们就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了。



本文节选自豆瓣阅读专栏《巴黎斯坦冒险记》



巴黎斯坦冒险记

作者 蝈蝈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订阅专栏


豆瓣阅读 (微信号:read-douban)

提供海量精品电子书、杂志和个人作者原创作品

希望能让阅读和写作变得充满生机、对人有益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