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6月中科院之声原创十佳作品

2016-07-02 中科院之声

编者按:从6月起,中科院之声开设原创栏目,稿件均来自研究所的一线科研人员。今天我们盘点一下一个月以来,用户反响最强烈的10篇稿件。


1. 荒漠植物喝水居然可以不用根! | 原创 



提到植物吸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们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再向上传输到茎、叶。俗话说:“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短命的。


然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员团队与美国杨百翰大学、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荒漠中有一种叫做齿肋赤藓的苔藓植物却反其道而行之,进化出一套“由上至下”吸收水分的新模式。


2. 又是一年端午时丨原创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节,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3. 卡嗓子的“鱼刺”你知道多少?丨原创 


什么是鱼刺?这个问题,我问了我5岁的女儿、有鱼类学研究背景的同事,也问了在社会上从事不同职业的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大家对它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两个词:骨头、扎嗓子(卡喉)。大部分人对鱼刺的感觉是来源于吃鱼时刺给我们的感觉,骨质的小刺,在吃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其实,这小小的鱼刺可不像我们描述的那么简单。


4.心理的生理基础丨原创 


我们是人类,所以我们对人类心理自然都很熟悉。但是,我们却很少去思考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因为心理现象实在太复杂;复杂到让每个想要深究的人都瞠目结舌,自然而然想要放弃。心理现象包括感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单单感觉就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等;各自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实现机理恐怕也大相径庭。正要探索心理现象本质的你是不是也要望而却步了呢?


5. 志愿想跳“生物”坑?要跳就跳最深的坑丨原创 


所谓专业“坑”,是科研人员的一种善意的自嘲。在科学界有很多冷门专业被称为“坑”,因为它们不能随便发论文,也难以产生明星科学家。但他们的存在,对科学体系本身,对公众认识科学都大有裨益。为此,作为“坑里人”的SunX特向“中科院之声”投稿,给有志于此的后辈们介绍“坑”的魅力。也欢迎其他“坑里人”与我们分享被“坑”的乐趣。


6.大脑怎么“看见”世界的——视觉系统知多少丨原创 


如果说几十亿年前生命的诞生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最美的奇迹,那么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堪称这个奇迹中最耀眼的巅峰之作。重量约为1.3千克,体积约为1200立方厘米,包含大约860亿个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以及同样数量的非神经元细胞(例如对神经元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胶质细胞,运输氧气和养料的血管组织等),人类大脑的复杂程度与奥妙之处被很多神经科学家认为并不亚于广袤无垠充满未知的浩瀚宇宙。 


7. 我是太阳风暴,我为自己代言丨原创 


我是太阳风暴


8. 聆听大脑的神秘电波——电生理记录方法探秘丨原创  



当我们深处异地他乡时,难免要学会几句方言或者外语才能够和当地的人进行交流。好在语言不通时,我们可以通过手势,或者图画来表明意思。但是,如果我们进入了大脑,如何跟这里的主人---神经元(neuron)进行交流呢?这群精灵可能要比外星人更加聪明,当然也比外星人更加诡秘。他们虽然就位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但却好似来自遥远的世界;我们从未相识。那么,我们能够听懂神经元发出的信号吗,如何跟这群来自于体内的“外星生物”进行交流呢?这似乎是个难题。 


9. 看欧洲杯,聊卫星转播和电离层丨原创 

火热六月,欧洲24支足球队汇聚在法国展开欧洲杯争夺战。世界各地的足球迷们能第一时间收看到欧洲杯要归功于卫星转播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跟随欧洲杯,一起来聊聊卫星转播和电离层吧。


10. 干细胞治疗能让霍金站起来?目前还不能丨原创


神经退行性疾病,顾名思义,是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生和发展的疾病。这类疾病的典型特征是不同脑区的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缺失,并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我们所熟知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 · 霍金,他行动非常困难,需要常年坐在轮椅上,其原因就是他患有严重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投稿事宜,请联系各研究信息员,或私信我们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