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研究水平已位于国际前沿

2016-11-19 中科院之声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11月18日表示,这次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安排了空间科学实验和地球科学观测与应用,以及空间应用新技术实验等领域一共十几项应用项目,其中主要项目的研究水平已经位于国际前沿,技术发展也列于国际先进行列。

  

11月18日,国新办就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情况举行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对于此次航天任务中的太空实验情况,高铭介绍,这次天宫二号上安排的应用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历次任务里最多的,在9月15日天空二号成功发射入轨以后,应用载荷按照计划完成了初步的功能测试,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地球观测和应用新技术实验,各个有效载荷和在轨支持设备工作正常,性能稳定,状态良好,获取了较为丰富的科学实验数据和应用数据,取得了初步的应用成果。

  

高铭介绍,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天宫二号上开展的空间冷原子钟的项目,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在空间运行的冷原子钟。任务的目标是开展冷原子物理的基础研究,并且实现频率日稳定度将达到10的-16次方量级的国际领先水平,这可以使飞行器的自主守时和导航精度提高1到2个数量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通过前期的在轨测试,中科院已经得到了1.7乘以10的-15次方的频率稳定度,后续中科院将通过参数的调整,争取早日实现预定的目标。在天宫二号上开展的伽玛暴偏振探测项目,是中欧合作进行联合研究和研制的一个项目。大家都知道,伽玛暴偏振探测是进行伽玛暴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的窗口,天宫二号探测设备的探测效率,相比国际同类仪器要高几十倍,因此通过它的观测,中科院期待能够在揭示伽玛暴的本质、宇宙的起源、演化研究中获得重大收获。目前中科院已经观测到了伽玛暴、太阳X射线暴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脉冲信号。后续中科院还将继续进行观测,同时科学家还要对这些科学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天宫二号上还开展了伴随卫星的实验项目,它是继神舟七号以后第二颗在空间飞行器上释放的伴飞卫星,它上面装载了一台红外相机和一台2500万像素的可见光的像机,它的任务目标是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组合体进行拍照,观察其运行的状况。同时,进一步验证小卫星的在轨释放、驻留和伴飞技术,也进行微小卫星本身的新技术的试验和验证。目前,中科院已经成功开展了伴星释放、驻留和伴随飞行试验获得了清晰的组合体的图像,相信大家也会在央视的报道里看到了这个图像,而且这个伴星也被网友称为天宫二号的自拍杆,是非常了不起的自拍神器,后期中科院会继续来进行各项技术试验。

  

高铭表示,在地球科学观测和应用方面,中科院安排了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议和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以及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成像设备,对陆地、海洋和大气进行观测和遥感应用,这些设备关键器件和部件都是自主研发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观测的系统也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体制,可以使观测的能力大大提高,这对于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监测、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农业、林业、海矿等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经过初步测试,这些观测设备目前功能正常,性能稳定,获取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清晰的、层次分明的高质量图像,这些观测数据已经通过中科院的数据服务平台对外发布,后续将继续完成在轨测试,进入观测应用阶段。

  

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科院的空间材料生长制备和高等植物培养实验也开展得非常顺利,12个材料的样品和一种植物的样品今天已经由航天员回收带回地面,将通过后续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把握微重力条件下材料生长的物理化学规律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变化,为材料制备工艺和植物品种的改良以及空间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高铭表示,此外,空间环境探测和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项目进展也非常顺利,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同时,应用任务的天地支持系统和空间环境预报保障也在持续正常运行,有力地保障了各项试验的开展。后续应用有效载荷将继续开展,并且完成在轨测试,进行科学设备的参数精调、观测设备的标定和同步观测试验,继续进行技术试验和验证,深入分析研究科学实验数据,进行地球观测的应用推广,争取获得科学重大成果,取得应用效益。也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空间实验室的应用情况,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载人航天工程网、中国科学院院网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网站来获得有关应用情况更详尽的信息,中科院也会在网站上及时更新和发布应用的最新成果。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