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眼看京津冀、雄安新区近三十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

2017-07-17 中科院之声

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成为支撑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基点,科学规划是建设好雄安新区的先决条件,而查清土地利用类型与分布、监测其变化并进行分析,对于科学规划新区、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科研人员对过去30余年京津冀及雄安新区三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遥感监测,并对土地状况及其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为雄安新区土地规划等提供科学参考。



京津冀地区2015年土地利用


20世纪80年代末雄安新区三县土地利用



 2015年雄安新区三县土地利用


遥感监测与分析发现:


1、京津冀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密集;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显著减少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明显增加为主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与全国存在显著差异。


2015年土地利用构成中,京津冀地区耕地面积最大,总面积为7.53万平方千米,占区域面积的34.78%,其次为林地、草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貌,其中河北省的构成特点与整个京津冀地区最为相似,耕地面积最大,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42%。北京市林地面积最大,占全市遥感监测土地总面积的46.78%;其次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占比为22.05%。天津市内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面积相当,面积占比分别为35.63%和31.59%。


京津冀地区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分类面积汇总表



2015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二级类型面积构成


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5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持续增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面积15547.06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7.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近2/3动态分布在河北省。京津冀地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不同于全国耕地2000年前增加随后持续减少且总体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的变化特征。


京津冀地区各土地利用净变化面积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图


2、雄安新区三县耕地资源充裕,农村居民点密度较大


雄安新区三县土地利用以耕地、水域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占区域面积比例依次为46.60%、15.31%和14.66%,均高于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白洋淀是区域面积最大的水域,占水域面积的84.07%,在安新县分布面积最大;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田很少并且集中于白洋淀周边;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城镇用地和工交建设用地相对较少。


雄安新区三县2015年土地利用构成


3、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剧烈,高于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


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5年,雄安新区三县土地利用一级类型动态变化面积219.50km2,占区域面积的13.93%,高于同期京津冀平均水平7.21%。以城乡居民用地扩展占用耕地为主,其次为耕地与水域的相互转化。若同时考虑土地利用一级类型内部的变化,变化面积占区域面积的28.34%,其中滩地向湖泊的转化占大部分。


雄安新区三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5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扩大了四成以上,耕地几乎是唯一的土地来源


2015年雄安新区三县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较监测初期扩大了43.28%,低于京津冀平均水平57.20%。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扩展速度最快,年均新增3.40km2,以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大为主;2000-2005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基本稳定;2005年后加速扩展,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工交建设用地全面扩大;2010-2015年期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进一步加快,但仍低于2000年前的扩展速度,工交建设用地扩展面积上升,高于同期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城镇用地的扩展面积。新增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始终以占用耕地为主,耕地及耕地内零星其他地类面积合计占新增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的98.04%。


雄安新区三县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年均净变化面积

 

5、耕地动态变化大,但总面积相对稳定


雄安新区三县耕地总面积净减少36.45km2,相比监测初期净减少了4.73%,减少幅度低于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6.48%。新增耕地54.11km2,同期耕地减少面积90.56km2,至2015年原有耕地留存比例为88.25%。耕地增加集中发生在2000-2005年,期间新增耕地占各时段耕地增加总面积的八成以上,以开垦滩地为主。耕地减少在各时段均持续发生,2000年以前及2010-2015年减少面积相对较多,分别占耕地减少总面积的50.48%和40.11%。2000年以前减少耕地主要流向农村居民点用地;2010-2015年耕地减少主要因为耕地还湖,占该期耕地减少面积的74.36%,其次为建设占用。


雄安新区三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5年耕地变化

 

6、湖泊面积明显增加,滩地减少


雄安新区三县包括湖泊、河渠、滩地和坑塘在内的水域变化频繁。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5年,水域减少幅度较大,净减少9.23%,主要为滩地减少。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水域面积有小幅度的增加;2000年以后水域大面积减少,2000-2010年净减少81.26km2,占2000年水域面积的28.87%;2010-2015年水域变化趋势改变,开始增加,净增加了40.98km2。水域在各个时期的增减变化,其主要土地来源或去向均为耕地。水域二级类型内部滩地向湖泊转化面积比较多,主要分布在安新县,且集中发生于2010-2015年期间。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再生资源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室长期开展全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自主构建了20世纪80年代至2015年中国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及其动态数据库,能够系统、完整、连续地揭示全国土地利用状况与变化。近30年来京津冀及雄安新区三县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是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分析完成。


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