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罪》又双叒上映,网剧到两版电影大pk,哪个版本是你心里“十年最经典国产犯罪悬疑”?

2017-12-23 文化产业新闻


导语:12月22日,原定于9月30号国庆档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终于与大家见面。与“前辈们”一样,这也是一部改编自雷米的推理小说《心理罪》的电影。


即便是犯罪类型片遍地开花的今天,《心理罪》出镜率也确实太高了。最开始是2015年在爱奇艺平台上线独播的网剧一夜爆红,首登大荧幕却扑街到实力派影帝廖凡当红小生李易峰也没能挽救,票房口碑双双惨败。此次,由邓超、阮经天带来的又一版《心理罪》,这一版“方木”你接受吗?


《城市之光》姗姗来迟


12月22日,原定于9月30号国庆档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终于上映。这部由邓超、阮经天主演的犯罪剧情片以“正义绝不缺席”为slogan姗姗来迟。



影片依然围绕主角“方木”展开,只是这位年少成名的犯罪心理学天才,也已经是一名历经蜕变的成熟老练的警察。邓超此次饰演的本已“不问江湖事”的方木,随着案件的深入,逐渐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是冲着自己来的。作为城市守护者,探寻着人心真相,而真相背后的隐秘,又让他面临从未有过的艰难抉择。


片中,邓超、阮经天、刘诗诗、文淇等人的演技比拼,邓超和刘诗诗的全新CP组合,对主人公心理描写的独特视角,以及对犯罪分子的逻辑分析和心理画像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对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完美还原,令观众无时无刻不处在悬疑、烧脑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全片流露出压迫感和窒息感,不光风格独特,更甚是强烈。



此前电影在北京举办看片会,现场第一次看片的原著作者雷米竟当场泪目,之后发布该片第一条长影评,其中说到:“我是小说的原著作者,但是当一幕幕高度还原的场面出现在眼前,我仍然按耐不住心中的欺负澎湃。”最后雷米更激动的表示“这,就是我要的光”。


原著作者如此认同的《城市之光》前两日的票房似乎并不光明,截止到12月23日晚20:00,票房为9697.3万,而同样上映两天的《妖猫传》《机器之血》都已经拿下过亿票房。在排片上,该片同样低于这两部片子,甚至要低于已经上映9天的《芳华》。



但是在口碑上似乎做的还可以,最起码豆瓣评分要高于上一部由廖凡和李易峰主演的电影《心理罪:画像》。



我们只能期待随着影片上映,其自身质量能带来更多关注和票房,以此证明《心理罪》究竟能否登上大荧幕。


网剧爆红,珠玉在前 40 37758 40 15262 0 0 3141 0 0:00:12 0:00:04 0:00:08 3141



改编自作家雷米的同名推理罪案小说的网剧《心理罪》于2015年5月8日在爱奇艺平台播出。该剧上线两集之后,立即掀起了一股全民问罪的观影热潮。5月15日,该剧两集播放量已突破2800万,豆瓣评分超越了绝大多数网剧,甚至大多数国产的电影,高达7.2分。


在网剧尚未大红的2015年,其精品化过程更是刚刚开始,爱奇艺和凤凰联动影业投入了每集 300 万的制作费用和 400 万的营销费用高投资联手精心打造“精品网剧”《心理罪》。



不同于当时其他网剧背靠的不知名ip,《心理罪》一开始就是改变自作家雷米的同名推理罪案小说,这些小说网络点击超过10亿次,是过去十年犯罪小说的点击率之最,可谓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优质IP。基于原著《心理罪》小说受众群极为广泛,因此尤为适合开发成网剧,在网络平台发酵。


此外爱奇艺利用互联网化运作,调动了全平台资源。在爱奇艺搜索“心理罪”,共有62个相关视频。剧集上线前,爱奇艺还举办了“《心理罪》主题Party嗜血咖啡厅”及上线发布会等特色活动,更有各类自制栏目对剧集进行360度无死角推介,剧集热点 、花絮、主创幕后的新闻均全方位呈现,令其持续保持超高的曝光度。高投资和狂轰滥炸似的营销推广也使得《心理罪》知名度和点击量再上一层楼。



最终其获得了超过 8 亿的点击量。同时,由于当时悬疑、推理题材的网剧非常少,《心理罪》网剧还被认为是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市场。


首登大荧幕却惨遭扑街


按理说网剧获得如此成功,投资方乘胜追击推出的电影《心理罪:画像》也应获得成功。同时电影还请来了实力派影帝廖凡和当红流量小生李易峰联袂打造,这般搭配也很受观众期待。



本片根据雷米系列小说《心理罪》第一部《画像》的开篇故事“血之魅”改编。依然围绕着天才少年“方木”展开,讲述了犯罪心理学天才方木和廖凡饰演的资深刑警队长邰伟组成的探案搭档,联手通过心理入侵直面非同寻常的凶手、超越常理的罪案的故事。


然而今年8月份,在影片主要粉丝学生党放假的暑期档上映的《心理罪:画像》却表现出在大荧幕的明显的“水土不服”,不仅票房惨败,评分也一度飘低,并获得了“改小说为电影而连小说都不看的编剧和导演”、“电影把网剧捧上了神剧”等的“荣誉”。



对此《新京报》给出的评论是“《心理罪》所讲述的故事脱胎于小说原著。大反派被设定为是患有卟啉症的科学怪人,这一略带神秘主义的题材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再加上紧凑的节奏、拳拳到肉的打斗场面,多数观影者会觉得这部电影足够刺激。然而,刺激归刺激,以“犯罪心理画像”为卖点的《心理罪》却很难被称为是一部撼动人心的佳作,因为它缺乏了该类电影极为关键的要素——细节呈现和逻辑推演。”


除了影片本身,电影在宣发阶段还传出了几个乌龙事件。


首先是心理罪片方换来换去的,最后还没制作出新的全员海报,转头又来一张最原始的海报来敷衍。而且,最重要的是,片方给影院的时长都是错的:



片方发给电影院的发行时长94分钟,周六才发现给错了其实片长110分,电影院要重新排片。


一大堆问题再加上电影本身质量并不过硬,票房一路飘低,最后只得到3.04亿票房。



三版心理罪,谁是你的经典


男主方木



方木网剧版(陈若轩 饰)

三个版本的方木处于不同的时期,网剧版两部49集,方木从一名犯罪心理学天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警察;


方木《心理罪:画像》电影版(李易峰 饰)


原著《心理罪:画像》中方木处于研究生时期,李易峰版改编了方木的人物背景,删除了家庭信息,直接跳到来警局实习,大约判断为本科准毕业生。


方木《心理罪:城市之光》电影版(邓超 饰)


而邓超版的,原著中主角生于1978年,邓超生于1979年,年龄非常相符,《城市之光》系列案发生时间2010年,原著主角32岁。犯罪心理学天才少年历经蜕变成为了成熟老练的警察。


口碑对比


网剧《心理罪》


网剧版第一部2015年上架爱奇艺,在没有《余罪》、没有《卧底》、没有《灭罪师》、没有《暗黑者》的前年,《心理罪》像一匹黑马杀了出来,也像一盏明灯给后续同类型的网剧提供了好的示范。网剧第一部改编自小说前传和第一部,网剧第二部改编自小说第二部和第三部。网剧第一部的编剧顾小白,几乎完美的串起了两部小说的内容,原著党也能津津有味地看完这些合理的改编。而到了第二部换了编剧之后,口碑明显下降,其一是编剧更换,其二是《暗河》和《教化场》的情节过于压抑,大尺度无法过审的画面情节比比皆是,要想把负能量满满却透着一丝正能量的小说改编成主正能量旋律的网剧,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心理罪:画像》


也许是为了用奇观化的效果瞬间吸引观众,方木心理画像的细节推敲过程并未被充分展开,这让电影的推理性严重缺席。这种“神化”的效果,使得方木的心理分析,更像是心电感应,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也让整个案件的破获都建立在方木的心理画像这一个环节上,变得非常不可信。


除了推理部分,主人公方木的人物塑造也存在被弱化的问题。或许是为了突出方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人物弧”,抑或是考虑到偶像演员表现力的限制,电影中的方木一改原著中隐忍、自闭的设定,成为了一个冲动的愣头青,甚至一开始就因鲁莽间接害死了邰伟的老搭档。这种低起点的人物性格设定让天赋带给方木的性格厚度不复存在,极大削减了天才的魅力。直面罪恶所必须承受的代价让人心疼,绝不是电影最后,李易峰那句口号式的自我激励“要画得出自己,扛得起明天”所能涵盖的。



电影《心理罪:城市之光》


由于刚刚上映两天,其目前口碑看起来不错,高于上一部电影,且评分在慢慢追赶网剧第二部,至于能否超过第一部的爆款,还要看之后的票房表现和观众观感。



剧情遗憾


网剧《心理罪》


每集最后强行点题:每个案子结束之后,就要来个总结:“啊,这就是彻彻底底的心理罪啊!”格外生硬且突然。原著自始至终完全没有出现“心理罪”这三个字,可从来没有人说作者写的不是心理罪。另外,心理罪只是作者起的小说名,不是专有名词,剧中却好像所有人都很懂心理罪的概念一样。题目不是需要点出来才能让人明白的,这是最低级的做法,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网剧热映的时候广电总局对于网剧的审查还没有那么严格,从而使得涉及犯罪以及公安系统这样敏感题材的《心理罪》能够得到更大的空间进行创作。此后,广电总局曾下架包括其在内的一批网剧。修改后重新上架的《心理罪》也被批评剧情混乱,悬疑推理气氛塑造不足等。


《心理罪:画像》


同样有这样的“强行点题”。虽然点了“天才都说怪咖”这么一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天才就是个低情商+不谙世事的科技宅。用台词的堆叠,不给出画像依据企图让全场外行都看成愣头青,来凸显这个“天才”,结果适得其反。同时方木作为天才少年,各种关键时刻,不是能力的帮助,而是靠各种科技,推理过程少之又少,看的观众一头雾水。“犯罪心理画像”才是电影的主题啊,电影不断地旁敲侧击去点题,但是明白的人心里都明白,这些东西基本都和主题无关。



《心理罪:城市之光》


不仅在暴力血腥的画面尺度上有深入,更重要的是,它在内容上已经触及到了前人不能提及甚至不敢提及的社会现状。



《城市之光》中四起案件的被害人,都是间接凶手,即大家口中“真正的坏人”,但,法律拿他们毫无办法。这时,自称“城市之光”的法外刽子手站了出来,大家只要在网上参与投票就能将坏人正法。在舆论影响力如此疯狂的今天,这样的操作实在是太令人寻味了。


不过,很遗憾,《城市之光》并未很好地实现这个设定。但片中所有案件都只停留在表面,观众只能看到案件的发生和现场的惨状,对罪犯的心理以及方木破案的过程完全不得而知,这就增大了观众出戏的可能性。


而且在本片最出彩的“法外正义”这个设定上,导演也没能做到深入。


参考来源:公众号:太电影、互联网聚焦   文汇报 好奇心日报

文编:李可

美编:宋艳宇


中国第一本文化产业日历


用匠心汇聚点滴,将文化融入时间!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一本文化产业专业书,那不妨利用碎片时间,每天花两分钟看看日历,用365天了解文化产业。


扫描下图二维码,马上拥有!


粉丝福利请向公号后台回复以下文字获得


回复:产业政策。获得2017文化产业政策全套电子版,总计十个类别,130多个政策文档。


回复:扶持资金。获得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电子版,总计40多个申报信息,不用担心错过申报信息啦!



往期精彩






中国第一本文化产业日历,点击阅读原文,马上拥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