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5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闻

文编:魏勤

美编:张雨桐


距离2008年5.12汶川地震已经10年。10年很短,回忆起依然历历在目,10年很长,长到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过去,巴蜀大地呈现出盎然生机与活力,这方热土备受人们珍爱。这一路,文化的力量蓬勃有力,既有声势浩大的抢险重建,又有润物无声的抚慰心灵。


人民受灾,文物受损


2008年5月12日,10年前的今天,中华儿女莫不痛心,一场山崩地裂夺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毁损上千年的历史遗存,人间变炼狱。






彼时,需要拯救的不仅有受苦受难的同胞,还有那些代表巴蜀文化的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数据显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的文化遗产受损严重,全省共有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毁;65处博物馆、文管所文物库房和办公、管理用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受损面积达10万平方米;3167件馆藏文物受损,其中珍贵文物220件。


十年,汶川地震灾区

文化重建与发展振兴


受损程度高达九成的四川地理标志之一的二王庙则承载了灾后文物重建工程的第一锄。从此,开启了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重建与发展振兴的道路。


● 全国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 ●



2009年5月12日,茂县羌族博物馆重建奠基;2011年4月21日,二王庙在地震3年后首次向世人开放;2013年5月9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地震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震后不久,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授牌,成为全国第四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非遗资源与当地民俗活动结合,举办了绵竹年画节、都江堰放水节、羌年等非遗活动,非遗助推扶贫已形成气候和良好态势。十年来,国家文物局先后投入上亿元,用于灾后重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


理县桃坪羌寨的莎郞广场上,身着盛装的村民手捧羌红演唱原生态歌曲。记者何海洋摄


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两年一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永远落户四川、定点成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参与主办的国内唯一品牌文化节会。


● 文艺小分队开进灾区抚慰心灵 ● 


川剧《火焰山》赴地震灾区慰问演出。


当初的灾难有多惨烈,现如今呈现在脸上的笑容就有多坚强。


从2008年5月17日起,四川交响乐团演出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大型交响乐主题晚会,还有其他文艺小分队分别赶赴各个重灾区进行慰问演出。历时半月,行程2000多公里,演出20余场,观众达数万人次。


2008年到2011年3年间,有艺术家团体创演了20余台重点剧目,推出歌曲、小品、舞蹈等几十个优秀文艺作品,给灾区人民带去切实的精神抚慰和动力支撑。近期,四川还将推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儿童剧《辛朵地震求生记》。


● 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 


2010年,四川省文化厅提出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设想,受到文化部充分肯定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正式下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凉山、绵阳、攀枝花、乐山和雅安均在规划范围之内。


震后灾区的经济发展数字屡屡翻新。以阿坝州“九寨沟演艺产业群”为例,2011年至2013年,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均超过80万人次,累积实现产值超4亿元。九寨沟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2%,其中演艺产业增加值4420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9%。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在四川省拥有丰厚的古蜀文化、大禹文化、氐羌文化、格萨尔文化、茶马古道等文化资源,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互信。


● 公共文化设施重建实现跨越 ●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大规模的灾区公共文化设施重建一举跨越20年。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文化厅积极组织指导灾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新建、改建、扩建工作,加强对灾区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援助。


充分发挥羌绣资源优势,助推文化扶贫。 四川省文化厅供图


2012年起,四川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的公共文化建设专项经费,有效撬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5亿元,3年投入45亿元。2014年,四川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力不断增长。绵竹大宝艺术团等一大批民办文化团体风起云涌、遍地开花。


十年间,国家投入84.7亿元用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建文化家园。


现如今的汶川与十年前大不同


2017年8月10日上午,汶川县绵虒镇大禹祭坛钟鼓齐鸣,经颂悠扬,一场庄严而隆重的大禹祭祀活动拉开了2017汶川大禹文化旅游节的序幕。

 


去年的大禹文化旅游节以“运动康养·生态颐养”为主题,充分呈现了绵虒大禹文化、漩口康养美食、水磨禅寿古镇、三江康养民宿等汶川文化旅游品牌项目。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深入感受康养汶川的独特魅力。

 






看到如今的一片的青山绿水,谁能想到十年前的汶川是如何的一片触目惊心的残破不堪。


除了汶川,还有其他灾情严重的地方的重建: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


十年过去,巴蜀大地呈现出盎然生机与活力,这方热土备受人们珍爱。这一路,文化的力量蓬勃有力,抚慰心灵。10年过去,既希望遗忘,忘记那过去的伤痛,又盼着铭记,铭记那中华民族好儿女带来无数的感动与坚强,铭记那年众志成城的凝聚一心。


文章来源:新华网、乐途旅游网(甜蜜蜜在我心里)


招募小伙伴啦


▼▼▼▼▼▼▼▼▼▼▼▼▼▼▼▼▼▼▼▼▼▼▼▼▼▼▼▼▼▼▼▼▼▼▼▼▼▼▼▼▼▼▼▼▼▼▼

1. 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功底扎实,掌握新媒体稿件撰写技巧。

2. 广告招商、自媒体运营达人。


或是——写作和新媒体经验缺乏,

但是,热爱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

我们可以手把手教你写爆文!玩转新媒体!


简历及作品投递:sure809@163.com,或者直接联系个人微信:sure809,备注“编辑”,等你一起来!

▲▲▲▲▲▲▲▲▲▲▲▲▲▲▲▲▲▲▲▲▲▲▲▲▲▲▲▲▲▲▲▲▲▲▲▲▲▲▲▲▲▲▲▲▲▲▲▲▲▲▲▲▲▲▲▲▲▲▲▲▲▲▲


往期精彩




中国第一本文化产业日历,点击阅读原文,马上拥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