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最适合文创人工作的地方在哪里?


文创人最适合聚集在什么地方办公?


是硕大的文创园区?豪华的办公楼?亦或是有设计感的小微工作室?


土豪的互联网公司热衷建造办公大楼,配备各种亲民设施,如下图这种,看完直接想跳槽。

 

阿里巴巴淘宝城三期“亲橙里”外部,融合了衣、食、住、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红衣教主的周鸿祎的360员工休息区


腾讯滨海大厦室内跑道

 

巨人网络室内游泳池

 

然而,文创产业也适用这样的方式吗?这要从「文创场域」这个词汇谈起。




从归属感谈起


要谈文创场域这个略微抽象的概念,或许从身在其中的工作者来谈更为具体。


现在虽有许多文创工作者和文创事业,但仍以个人或微小型事业体居多,综观产业结构也呈现比较碎片化的样貌文,工作者的生存空间是受限的。对于许多的年轻设计师或艺术家而言,要找一个展演或者交流的空间并不容易,甚至满足不了自己的基本温饱问题。文创工作者在就业市场和产业结构中,其实是相对弱势的群体,若想要壮大,未来必须强化文创工作者及事业间的组织和网络。


在大学中教授城市调查及城市策展法,让学生们扮演城市侦探的角色,共同调查并记录城市中迫切的社会及都市问题,记录问题的来龙去脉。其后学生们切换角色成为城市策展者,整合利益相关者的零碎资源,形成整合性的设计解决方案。照片来源:邓英志。



跳脱园区式的工业思维


高新科技园区的成功运作似乎为文创产业的集聚提供了参考背景。推动文化经济发展,是否意味需要一个新的文创园区?


文创产业与制造业很不一样,一方面大量倚赖来自官方的扶持以及民间的主动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在产出上,创造的是文化认同感等无形价值,难以资本概念评估,因此不能再采用工业化发展模式。


所谓文创场域,不是一个仅限于经济产出的封闭园区,而是一个架构。不仅要克服产业空洞问题、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更要为年轻创业者能否在其中有效创新及发展事业负责,并找到自由创作的氛围与归属感。现行的文创园区还大多停留在消费场域的阶段。


赫尔辛基共创实验室与当地居民、企业、市政府与其他相关组织合作,重新开发这个旧港区。目前有两千人居住在此,预计2030年将可提供新住所给2万居民,并创造8千个就业机会。照片:Laura Oja摄影



寻找第三种方式:共创实验室


现行主要有两种文创场域的运营方式,但都有其不足之处。


其一是以 BOT 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承包给私人企业营运,因首要还是必须考量利润,因而终将变成消费主导的发展模式。其二则是由政府或半官方组织来运营,虽非营利导向,可能也会出现变得较为制式、僵化的营运状态与目标,在满足一般民众的精神与生活需求上会有一定的落差。


如何经营文创场域能兼具「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两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优点,既保有草根性的文化动力,但在运营上又具效率、持久。未来,以建立公平、多元共创伙伴关系为目标的作法,则会是永续的开发趋式。这种永续的运营方法,应该比较接近一种共创实验室的概念,即既能协调公私部门的资源和知识,同时积极承作公众参与、整合社会需求与现有资源,有效将文创产业和其他产业相互带动,让好的创新事业能落地发芽,需要相当高的沟通协调与资源整合能力。


以赫尔辛基为例,市政府成立了「赫尔辛基共创实验室」来开发新港区 Kalasatama。而在哥本哈根,市政府也成立「解决方案实验室」,执行智慧型永续城市的更新。这些共创实验室的人员组成,多是外聘专业人才与行政幕僚的混合团队,拥有政府授权来协调私有部门进行公共参与,并与民众沟通单位将来要做什么工作,人员约在 7 到 10 人左右。


Kalasatama的智慧城市计画模式为「敏捷开发」,有些人称之为实验文化。他们将一些实验性的新点子,带到市内进行试点项目,在真实环境中的小规模试验来评估新服务的可行性,加快各种创新的脚步。此外更纳入人们的使用回馈,与市民共同创新城市。照片:Laura Oja摄影


原本分散的资源,只有在真正组合成一个具体项目后,才会变成对社会有益的设计。而这样的项目在多方资源投注下,也会对整个区域及能源等相关产业,有良好的带动效果。



让文创领域带动社会创新


将来的文创场域,不应该是一个新的消费场域,而是文创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法国南特斯创意岛,就是一个以文创产业主导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全欧洲去工业化及知识经济发展下相对较落后的南特斯,其就业及创造就业均低于国家水平,而近年南特斯的工业岛,在作为当地产业主力的造船业关闭后,更带来非常大的就业及经济冲击,因此如何将废岛转型再运用,成了当务之急。


南特斯岛的转型,几乎是重新开发整个区域。除了交通、水电、社区中心、医院等基础设施外,也尝试引进设计相关学校,希望形成以文创产业为导向的生态系,在产业链之外更引进非营利组织、研究机构和商业产业,希望产生相互带动的效果。重要的是,整体规划下来,未来南特斯岛由文创产业来带动开发,但它会是人们生活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园区,有人在其中生活,而且生活的样貌会是多元的。






未来新文创场域必须做到的5个层面


 1.   孵化新兴文创事业,培养工作者的商业知识与能力,令其至少能在事业经营上自给自足、进而外销。


 2.   发展产业时要有一定的社会性,即文创事业不仅要顾及商业发展,也要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并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任务。


 3.   期许公共部门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将来的文创场域必须针对政策决策者或管理阶层,提供一定的培训或工作营。


 4.   针对当前产业的碎片化,未来文创场域要能提供空间给民间或官方组织,成立产业联盟、举办沙龙等,强化文创产业的组织和网络。


 5.   文创场域不是封闭的空间,必须跟当地城市或社区接轨、紧密结合,让它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部分资料来源:渺见文创;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寻找第三种可能,未来文创场域新思维》,作者邓英志,现任柏林理工大学永续城市发展与设计研究所副教授。


美编:张雨桐


往期精彩(点击文字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