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五斗大桥绕路指引来了,这样最省时
疫情防控提醒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出入桂城人流密集场所需严格执行进门四件事:亮码、测温、佩戴口罩、扫场所码。请市民继续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密切关注疾控部门最新防疫要求,主动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五斗大桥全封闭施工第一天
绕行哪些线路最方便?
戳视频直击现场☟
绕行至禅桂、三山等方向
现场可见
在永安南路与平东大道等交汇处
相关部门也已提前放置
封路标识和绕行路牌
示意市民群众注意绕行
摄/罗静文
可以怎么绕行
桂城君为你支招
“其实绕行方案都是经过平洲大桥,抵达三山后再根据目的地选择左转、右转还是直行方向。”交警介绍,从平洲大桥驶上长江路后,在下桥第一个掉头位置,将出现第一次“分岔”,直行可往三山,掉头则往顺德陈村、禅城、桂城。
经过实测,从五斗大桥绕行平洲大桥前往不同方向,绕行路程约8-10km。
01
往返禅桂的市民
可以绕行平洲大桥或平胜大桥→三龙湾大道。
02
往返三山的市民
建议绕行永安南路→平东大道→平洲大桥→长江路→港口路。
03
往返顺德陈村的市民
可绕行永安南路→平东大道→环岛西路→平顺东路→陈村大道→文登路。
可这样绕行
行人和非机动车绕行平洲大桥路线为:平东大道←→大益西路←→平东大道(平洲大桥)←→长江路←→平顺东路←→平南工业区。
因五斗大桥封闭施工,2022年11月1日起,公交桂09、桂10、桂21线路也进行了优化调整走向。
假如顺路的话,建议市民选择搭乘贯穿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片区的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出行。
追溯和五斗桥的青春故事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原南海县内新建的第一座省道公路大桥,五斗大桥曾经是佛山中心城区往返珠三角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如今五斗大桥已经完成了46年的辉煌使命,迎来拆除重建。这座承载了几代人青春的“老桥”,近日吸引来无数老街坊追溯回忆。
01
建筑材料全靠人力运输
新中国成立之初,尚未有五斗大桥,但广州至中山的公路已建成。原广中公路至平洲平南五斗过平洲水道处,还是一个渡口模样,叫“五斗渡口”。那时候,过岸需要乘坐趸船。
平南社区罗涌村村民周伯今年65岁,回忆起早年乘坐趸船过对岸耕种的日子,他形容处处不便。“这平洲水道约有300米宽,我们家的农田在对岸,每天都需要乘坐趸船早出晚归。根据坐船人数和水情的变化,每班趸船发船时间不定,但最起码都要等半小时以上,我曾试过等船等睡着了。”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建桥势在必行。1974年,当时只有17岁的周伯和不少街坊一样,都领到了参与建设五斗桥的任务。“桥梁的主体由专业人员建设,但上下坡那些基础的修筑,都是我们用双脚和肩膀从附近运来沙石、泥土等,一点一点做成的。”周伯回忆,由于当时没有机械运输,旧五斗大桥建设时,建筑材料基本靠人力运输。
1976年,一座全长278米的南北大桥跨江而起,旧五斗大桥建成并迎来通车,连接起平洲、三山、顺德、广州,而原来的渡口也随之撤销,彻底结束了趸船渡车过河的历史。
“1976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卖了一窝小猪、一只手表,用换来的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方便在五斗桥上出行。”周伯自豪地说,那时候拥有一辆一两元的自行车,是非常体面的事情。而且自从改坐船为骑车的方式到对岸,时间也大大缩短。
“等船、坐船、步行,以前从家到对岸的农田最起码一个小时,有了自行车后,10多分钟就到了。”周伯还说,五斗桥也方便了附近居民出行到其他较远的地方。
旧五斗大桥和五斗新桥并列,连接两岸交通。
一座“老桥”承载街坊们童年回忆
“小时候我在平东小学读书,学校组织学生去顺德陈村的西林山野炊,来回都是步行经过五斗大桥的。回来时班主任还让我们写活动感受,我就写了一句诗‘五斗河上建大桥,西林树木更青葱’,这份感受也被选为优秀作品写在了墙报上。”平东社区玉商区振华说,五斗大桥是以前顺德陈村到平洲唯一的陆路交通主干线,桥通了之后,对岸的村民到西林山边耕田、砍柴、植树造林等都方便了许多,那里的山林树木因桥通而得到疏理保育更加毓秀,这句诗也是赞美五斗桥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街坊们纷纷经过五斗桥观看,追溯回忆。
“我爸爸是平胜稻竹村农民,我妈妈是平洲大圩的,他们结婚后我们就在平洲生活了。以前平洲相对物资丰富,所以每次一家四口从平洲骑单车回平胜奶奶家,我们都会买特别多东西。姐姐和我总是比赛,看谁最快把单车推到五斗桥上,然后一起‘数大船’。”老家在平胜社区的碧君说,五斗桥是以前唯一回奶奶家的桥,这座桥上也满载了她和姐姐的童年快乐。
不少车辆在五斗大桥上穿梭来往。
关于五斗大桥,平洲人还有特别的独家记忆。2015年10月中旬,一条体长两米、皮肤呈现粉白色的中华白海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误入东平水道五斗大桥附近河段。佛山共出动数十艘渔船护送白豚回家。当时,无数人站在河堤两岸驻足为中华白海豚加油,护送它踏上从五斗大桥水域-珠江口的回家之路,周伯和老友陈伯正是当时的目击者。
“我们经常坐在江边乘凉聊天,那年突然看到水道里有条白色的大鱼,我们激动得大叫‘快看快看,白海豚又来了!’,一下子岸边都围满了人,社区也赶紧拨通了上级电话,请求救援。”周伯说,其实经过五斗大桥的白海豚不止这条,早在20世纪60年代时,年仅7岁的周伯也目睹过一次“白色大鱼”,那时大家还是坐趸船前往驱赶的。
老桥年迈“卫兵”守护十余载
旧五斗大桥限高限载。
在旧五斗大桥上桥位置附近,有一个“五斗大桥限载检查站”,而在不远处正是一块醒目的“关于旧五斗大桥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指示牌。每天24小时在检查站盯紧有没有超高、超载车通行,是“卫兵”杜先生和其他同事近12年来的守卫工作。
设在旧五斗大桥上桥位置附近的“五斗大桥限载检查站”。
怀着不舍的心情,杜先生特别感慨:“还记得旧五斗大桥刚开始实施交通管制的前三年,我们每天都在岗亭外呼叫和挥手,因为那时候不了解情况的大车实在太多了,我们都要一一指引他们掉头离开。忙起来时,上班到下班都没进岗亭休息过一次。”杜先生说,最辛苦的工作季节是夏天,最难熬的工作时间在晚上。
2011年,相关部门对旧五斗大桥采取限载、限高交通管制。
“我们拦截过最重的车辆有上百吨,就是在深夜。”杜先生说,大部分货车都是夜间出行,因此晚上他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判断每一辆过往车辆是否超载、超高,守护“老桥”的安全。杜先生笑言,聊天、交替轮岗等就是他们这些年上凌晨班时缓解睡意的办法,他和同事们这些年也练成了一眼就能大致判断货车重量的“本领”,每次都能及时拦截超载大车。
于杜先生和他同事们而言,五斗大桥是“老板”,也是“朋友”。看着这条自己守护了多年的“老桥”,杜先生期待它可以“重生”变好。
一座大桥,便是一个时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周边的平洲大桥、奇龙大桥、平胜大桥、三山南桥、三山西桥、五丫口大桥、海怡大桥、番海大桥等桥梁不断建成通车,桂城交通网络更完善,进一步加速禅桂一体化、广佛同城化。
未来,随着全新的五斗大桥的建成投用,广佛互联路网将进一步打通,促进两地人才、资源等要素流动,不断提升南海中心城区桂城街道的品质和能级。
关注“南海桂城”视频号,获取最新动态↓↓↓
11月1日,桂城继续开展区域核酸筛查
视频:罗静文、梁智锋、潘舒遥
审校:肖欢欢、吕静文、吴碧霞、杨洁怡、郑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