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赋能 用养结合——解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张庄模式”

北斗融媒 2023-10-07

黑土地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保护好黑土地、把黑土地用好养好。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联合科研院所,大力推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通过高水平种养结合,连续多年实现亩产“吨粮田”,辐射带动了3600多户农民。今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解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张庄模式”。


记者 汤梦瑶

这里是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合作社的玉米大田,由于今年合作社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北斗无人驾驶系统进行作业,我们可以看到这片地里的玉米间距齐整、通风透光、长势良好,目前玉米生长已经进入灌浆期,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收获了。

这两天,院企合作的“科技专家团”又来到张庄勘察指导。近年来,国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攻关试验田、各个院所的科研示范基地纷纷落户这里,高水平专家团队的到来让这里变成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科技高地”。


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专家 王延波:这个品种本身果穗也比较均匀,就目前产量水平来看,今年超“吨产”我看还是有可能的。


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合作社理事长 赵玉国:连续几年超吨粮,这说明咱这保护性耕作现在看到了甜头。


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专家 王延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种养结合”了么,我们不仅仅为了种地,而且要养地。



连续多年实现亩产“吨粮田”的目标,这是2007年合作社成立时,赵玉国怎么也想不到的。

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合作社理事长 赵玉国

传统种地方式,光种地不知道养地,原来土地翻、旋,把整个土地都给破坏了。这种地很有科学的,那时候投肥,我们要投到130斤或140斤化肥以上,光投肥它也不增产。


从2012年起,张庄合作社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5所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共建关系,引进120多名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铁岭市率先推行了宽窄行播种、免耕少耕播种和垄作种植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进行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部分还田。


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合作社理事长 赵玉国

提高了有机质,原来的黄土变黑了,原来的蚯蚓没有,现在蚯蚓满地了,这说明这土地有变化了,在投肥上也变了,逐渐把肥降下来了,增加地里的效益了。


连年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还田,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保护环境、降本增效等多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加上100多套智能化机械设备的助力,短短几年间,合作社玉米每亩增产150斤,增收230多元。去年,合作社又建成了5G数字化互联网云平台,利用田间监测设备提供的数据信息,助力科学种田。


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合作社理事长 赵玉国

因为我们张庄合作社土地面积比较大,正需要这个平台来做,原先实现了机械化,现在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就是整个耕、种、管、收,把我们整个合作社的土地全都在这个平台上显示出来。

张庄合作社还延长了玉米产业链条,建成饲料供应养殖场,并与周边5个村成立了蔡牛镇产业联合党委,引导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共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铁岭县蔡牛镇玉米产业联合党委书记 刘鑫

我们产业党委是一个功能型和服务型的党组织,主要作用就是把方向、抓协调、强服务,通过推广复制黑土地保护的“张庄模式”,来改变过去合作社单打独斗的局面。


从创新耕作模式到更新发展理念,从科技赋能到党建引领,16年来,张庄合作社已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8000多亩,辐射带动农户3600多户,经营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



来源:本台新闻中心

记者/杨玉强 王鑫 汤梦瑶


监制/李莹 审核/于黎黎 

主编/英楠 编辑/李嘉熠


百万亩盘锦河蟹喜获丰收

注意!沈阳这项政府补助标准又提高啦!

北斗现场 | 鞍山海城:数字化 更“镁”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