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辽宁全面振兴——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了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增强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李鹏宇
为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鞍山市委书记 王忠昆
鞍山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的工作要求,按照加强组织、清单落实、重点突破的思路,将意见逐项细分成具体改革事项,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动落实。
本溪市委书记 吴澜
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聚焦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体现了省委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阜新市委书记 胡涛
我们辽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直面振兴发展难点、堵点、卡点,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把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辽宁大学党委书记 潘一山
我感到《意见》特别具有改革性特点,把辽宁省现在上上下下展现这种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奋勇争先、追求卓越、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显示出来了。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强调,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省司法厅厅长 吴言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法治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尤其是在提高行政立法质效、促进依法行政、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方面,狠抓改革任务落实,持续改善全省的法治环境。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 吴迎春
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着重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新质生产力,坚持国家所需、金融所能,逐项研究推进金融服务。
省数据局(省营商局)数据规划发展处处长 王伟
释放数据要素资源价值,抢占数字产业新赛道,持续壮大产业规模,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省商务厅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王立石
聚焦辽宁定位,立足商务实际,结合业务职能,积极探索全会重大改革举措在辽宁商务领域的实践范例。
铁岭市现代物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凯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定位,开展冷链仓储、跨境电商等新业务。
葫芦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马健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加快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科创中心建设。
大连海关副关长 温思权
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 “智关强国”行动,大力推进通关监管创新,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布局海外流通设施,促进冷链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企管法规部主任 高劲松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种子队”的作用,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深化改革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军
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系统学、全面学,以实际行动推动全会精神在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面对当前全省改革的形势任务,全会强调,要“理清改革思路,突出问题导向”,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促进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王学来
要发挥好沈阳科技城、大连科学城和沈抚示范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要对标国家战略和我省的产业需求,着力解决好一批“卡脖子”的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问题。
沈阳市铁西区彰驿站街道彰驿站村党委书记 高春吉
全面提升农村干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把这次全会的精神结合农村实际,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朝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 王永辉
用科技的手段和方式使文旅更加具有可观可感,要把朝阳市优质的文旅体资源进行统筹布局。
大连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苑晓杰
聚焦万亿级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基地建设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徐泉
创新不仅要在实验室取得突破,更要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我将秉持创新精神,在自动化领域勇敢创新、大胆探索。
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已走过半程,大家表示,要以改革开路、以开放破局,激发昂扬斗志,坚定打好打赢攻坚之战的信心和决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岑松
我们上半年取得了5%的经济增长率,我觉得是非常非常不易,为我们下半年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基础,那么下半年我想全省还得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省农科院副院长 刘振雷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机制创新,围绕三年新突破攻坚任务,在原有科技共建和服务的基础之上,接下来重点对41个县区、26个农业特色产业开展科技赋能服务。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 刘文超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启动下半年攻坚行动,聚焦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管控,争夺优良天气。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刘晶巍
更加努力工作、不断进取,争取突破更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高明宇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本台新闻中心
记者/李慕寒 佟欣 付珊丹 孟令晨 卢小可 马鸿鹏 徐子雯
监制/李莹
审核/于黎黎 主编/周默 编辑/赵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