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图解电影《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2017-03-19 撒拉尔语

——“只要愿意,总会找到救赎的路”

加州,旧金山,2000年,北美的暖风吹拂着草地上奔跑着放风筝的孩童的脸,人们放松而惬意地享受着美好的一天。

阿米尔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阿富汗裔的作家,这天,他收到一个快递,是出版社寄来的样书。

正当他和妻子沉浸在成书付梓的喜悦中,电话声响起,阿米尔接起电话。

一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声音传来,电话那头,正是阿米尔童年的启蒙老师,拉辛汗。

拉辛汗在电话里表达了希望阿米尔回国一趟的愿望,他说,过去的错误总有机会弥补,即便时机很糟。

两只风筝在空中盘旋着,地面上是一群跟随着风筝无忧无虑奔跑的少年,一切回到22年前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那年是1978年。
那年的喀布尔还充满着温馨,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这片小小的城市上空,富家少年阿米尔生活无忧无虑,每天和家中仆人的儿子——哈山一起游戏、爬树、吃桑葚、读故事、或是追逐着风筝。

阿米尔的风筝时而低飞、时而俯冲、不一会就把另一只风筝给打了下来,断了线的风筝瞬间飘得无影无踪。小佣人哈山一路狂奔,来到一个路口,让阿米尔坐下来等待战利品掉落。他不仅机智勇敢,对待小主人也忠心耿耿,而且对每一只天上飞的风筝的走向都有准确的判断力。

此时阿米尔的父亲正在谈着一笔生意。作为喀布尔富甲一方的商人,他正直而富有胆略,只是在儿子阿米尔的身上,他暂时还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略有失望。

阿米尔拿着风筝回家,小心翼翼地上楼,听到父亲和好友拉辛汗在讨论紧张的政局。拉辛汗突然念出了报纸上一则关于大学生组织共产党在大学里闹事而导致的流血事件。他还表示幸好阿米尔还小,否则也会被卷进去。阿米尔的父亲立刻反驳说阿米尔不会去的。

在父亲眼里,平日懦弱的阿米尔根本无法成为父亲心目中那样铮铮铁骨的男子汉,而哈山反而勇气过人、富有担当,父亲用词毫不顾忌,阿米尔听在耳里。

拉辛汗走上楼,跟阿米尔聊天。阿米尔抱怨说,父亲之所以不喜欢他,是因为他害死了母亲(阿米尔母亲因为生阿米尔时难产而不幸去世)。拉辛汗告诉阿米尔,父亲也很爱他,临别时还借走了阿米尔写的故事本。阿米尔虽然不善打斗,却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写故事。

阿米尔虽然有时会嫉妒哈山,却也并不太在意,私下和哈山情同手足。他们经常肩并肩出入在集市、影院,拿着弹弓捣蛋,聊着喜欢的电影明星,享受着纯真的童年时光。

有一次,两个孩子出去玩,遇到了阿塞夫,一个身材高大、面相彪悍的孩子。阿塞夫仇视哈札拉人,认为他们弄脏了阿富汗的血统,他要动手收拾阿米尔,惩罚他父亲收容了作为哈札拉人的小哈山。

哈山举起弹弓,威胁阿塞夫放他们走,不然把他变成独眼龙。阿塞夫放弃了行动,带着伙伴逃开,并撂下狠话:“以后再好好修理你们”。

这天早上,哈山照例为阿米尔准备好早餐,一杯加了三块方糖的红茶,一块涂着甜果酱的烤好的馕饼,然后递给阿米尔一封拉辛汗留下的信。拉辛汗在信中称赞了阿米尔的故事,说为他喝彩,小阿米尔这才颇得意地在哈山面前侃侃而谈起来。

吃完早餐,阿米尔在书房百无聊赖地坐着,看着在庭院里干活的哈山,有些心不在焉地责问大白天喝酒的父亲。父亲借机跟小阿米尔阐述了他对罪衍的看法。
父亲说“偷窃是万罪之源”,而“神学士只是自以为是的蠢猪”,偷窃能衍生出其他的罪。原因在于,杀死一个人,就偷走一条生命;它就偷走了妻子拥有丈夫的权利以及孩子拥有父亲的权利。说谎则是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偷窃是罪不可赦的行为。
阿米尔若有所思。

哈山的生日到了。阿米尔送给哈山一副美国产的弹弓,还说要做他的保镖,就需要好的武器。哈山很高兴。

两人来到家附近的一个小山坡上。阿米尔在陪伴他们一起长大的树干上刻下了一行字。不识字的哈山问阿米尔,刻的是什么,阿米尔告诉他说,刻的是“阿米尔和哈山,喀布尔的苏丹”,意指二人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友情。

阿米尔拿起身边的故事书,问哈山想听什么故事,哈山不假思索地说了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答案“罗斯坦和索拉博”。阿米尔一边笑说已经读过五十多次了,一边满足了他。

阿米尔的父亲这天也颇有兴致,开车带着哈山去街上挑生日礼物,还特意安排小寿星哈山坐在前座。

他们来到做风筝的萨弗这里,这是一家风筝店,墙上挂满五颜六色、制作精美的风筝,萨弗让哈山随便挑一个。

哈山的视线一下被墙上挂着的一个风筝吸引,萨弗称赞他有眼光。

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就要开始了。父亲和拉辛汗在闲聊,鼓励着两个小伙子,争取拿下冠军。父亲说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曾一举切断过14只风筝夺冠,记录至今尚未被打破的光荣赛绩。

这天天气很好,阿米尔和哈山拿着新风筝走向街道,兴奋不已。阿米尔看到人头攒动的集市和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风筝,说:“太多人了,不是放风筝的好日子”。
哈山不解,鼓励阿米尔说:“今天我们要让你爸骄傲,我们俩对抗全喀布尔”。
阿米尔背起了电影里的台词:“我很佩服你以寡敌众的勇气”。
两人开心地笑了起来。

风筝很快飞上高空,和别的风筝开始了一番激烈的角逐和拼杀。

二人一路过关斩将,很快就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幸存的小分队中的一支。

二人通力合作,最终他们打败了常胜将军欧玛,夺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两个少年都十分开心,阿米尔的父亲也在一旁高兴地手舞足蹈。

哈山问阿米尔,用不用替他去追风筝,阿米尔点点头。哈山回过头喊到“我什么都肯为你做”,然后兴奋地朝最后一个“战利品”追去。

阿米尔让他快点回来。可他等了半天,都不见哈山的踪影。

原来哈山在途中被以阿塞夫为首的一伙不良少年堵截在小巷……
阿米尔来到巷口询问哈山的下落。在路人的指引下,阿米尔尾随而来。

阿塞夫指明要哈山手中的风筝,哈山不屈。

最终哈山被人多势众的一伙人打倒在地。阿塞夫说要用特别的方式教训这个哈札拉人。

目睹了发生在哈山身上的一切,阿米尔却一直躲在一旁,没有勇气站出来保护哈山,眼睁睁地看着哈山被他们狂殴、然后被强暴……

直到暴行结束,阿塞夫逃跑,阿米尔才走出来,问哈山之前跑哪里去了。哈山没有多说,只是痛苦地蹒跚着步子走了回去。

风筝大赛的冠军让父亲对阿米尔的态度有所好转,但阿米尔却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敏感的阿米尔也感受得到,爸爸很喜欢哈山,为了让爸爸只疼爱他一个,他几次破坏了哈山和爸爸相处的机会,每一次都含含糊糊的找说辞,借口哈山不舒服不跟哈山一起玩耍。连阿米尔的父亲也看出了二人的异常,他严厉地要求阿米尔不能丢下哈山不管,不管什么情况他都要去处理。

阿米尔找到在果树下看书的哈山,试图用激将法惹怒哈山。

一次又一次,哈山身上沾满被阿米尔丢来的果子爆出的血红色的果浆,却任凭小主人无礼的挑衅,并不还击。

阿米尔大叫着“还手啊,你这个胆小鬼”,被逼无奈的哈山捡起一个果子,往自己脸上一抹,顿时满脸鲜红,然后不说话,转身离开了。

阿米尔的生日到了,哈山也在院子里帮忙准备着,看来这是一场隆重的生日派对。

阿米尔始终也无法躲开哈山那熟悉的目光,回到家,试探着问父亲有没有试过换佣人。父亲勃然大怒,训了阿米尔一顿。

生日派对宾朋满座,热闹非凡,阿米尔却始终闷闷不乐,黯然神伤。

为了永远地躲开哈山,逃避内心的愧疚,阿米尔在第二天,设计陷害哈山偷窃父亲送给自己的手表,把他们赶出了自家的大门。

1979年“阿富汗战争”爆发。(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了阿富汗境内长达10年的战争)

父亲安排拉辛汗帮忙看管家业,连夜带着阿米尔打包逃离。

父子俩一路惊险,跨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孰料政局动荡,短期内难以控制。最终阿米尔跟着父亲到了美国。

加州弗里曼,1988年。这也是阿米尔父子离开故土的第九个年头。

在美国,阿米尔的父亲日夜辛勤工作,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到逐渐支撑起自己的小小家业。

阿米尔从大学毕业,父亲盛装出席。但他并未听从父亲希望他从医的建议,坚持写书,愿望是当一名作家。

晚上父亲在酒吧高兴地请在场的人喝酒,共同举杯庆贺阿米尔大学毕业,还说如果哈山在就好了,眼神中透露着淡淡的落寞。

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像阔绰的少年时期那么轻松,阿米尔工作之余,也会跟父亲到当地的二手货市场,贩卖一些小物件。在这里,他遇到了塔希利将军的女儿,并对她一见钟情。

父亲看出阿米尔的小心思,让他谨慎言辞,不要惹恼将军。

将军的女儿莎拉雅并不觉得这个略显腼腆的男生很讨厌,相反,她对他写的故事很感兴趣。

当然,将军并不这么看。他把阿米尔叫到一边,不冷不热地嘲讽了一番他的作家梦。

阿米尔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

经检查才知,父亲已罹患癌症。

阿米尔一边照顾患病住院的父亲,一边笔耕不辍,有时间还会把自己写好的故事念给父亲听。

塔希利将军一家赶来医院看望阿米尔的父亲。自从上次在市场被将军言语嘲笑之后,阿米尔一直很害怕将军的眼神。将军这一举动让阿米尔感觉很不自在,他借故走出了病房。

莎拉雅出来找到阿米尔,告诉他,自己已经一字不落地看完他写的故事,并被深深感动。

父亲出院后,阿米尔央求父亲帮他做一件事,那就是向将军的女儿莎拉雅提亲。父亲答应了。

将军竟然答应了二人的婚事,这令阿米尔喜出望外。

阿米尔赶到将军家,和萨拉雅一番交谈,更坚定了他要娶眼前这个娴静又特别的女孩子的想法。

二人很快举办了婚礼。

这天,父亲躺在沙发休息,看似十分疲惫,让阿米尔扶他回房休息。

“我去给您倒杯水,带几片吗啡”莎拉雅说。
“今晚不用了”,父亲说,“今晚不痛”。
“好的”她说完,替他盖好毛毯。

互相道过晚安,阿米尔和莎拉雅关上门。
父亲再也没有醒来。

过去的一切都被尘封。阿米尔和妻子继续着平静的生活。直到这天接到的一个遥远的电话,
思绪被拉回现实。阿米尔拿着电话坐在窗前,陷入沉思。

拉辛汗在电话那头说道:“这会很困难,不过你一定要来。”

阿米尔放下电话,跟妻子说明了情况,他知道拉辛汗不会和他开无谓的玩笑,所以巴基斯坦之行,他一定要去。

阿米尔跟妻子告别,一路奔波来到巴基斯坦的拉辛汗家。

拉辛汗也已老态龙钟,二人见面寒暄过后,拉辛汗跟阿米尔讲了关于哈山的故事。

拉辛汗开门见山地说:“哈山死了”。阿米尔震惊不已。拉辛汗缓缓说出了阿米尔和父亲离开喀布尔之后发生的事。

原来拉辛汗一直帮父亲照看房子,却再也遇不到像阿里和哈山这样勤劳又懂事的管家了,于是有一天,拉辛汗去阿里家乡找到他们父子二人,把他们找回。能干的哈山娶妻生子,把里里外外都照应得很好。

直到有一天,政府军闯了进来要收回房子,勒令哈山一家连夜搬走。拉辛汗因为在巴基斯坦治病,没有办法声援。哈山宁死不屈,被拉到街上枪毙,而哈山的妻子也在冲突中被政府军打死。

哈山一家只留下一个叫索拉博的儿子,被流放在孤儿院。

拉辛汗把哈山临死前写好的一封信交给阿米尔。原来哈山一直没有忘记阿米尔,为了有一天可以跟阿米尔书信交流,还自己学会了书写。

拉辛汗接着对阿米尔说,是时候回喀布尔一趟了。阿米尔再次陷入两难的境地。拉辛汗这才告诉阿米尔另一个关于哈山身世的秘密。

原来哈山是父亲和女佣所生,阿里并不是哈山的生父。阿米尔年少时愤怒、嫉妒、设法出卖的,竟然是自己的手足兄弟。哈山的勇敢、正直,无时不刻不在映衬出自己的懦弱,而这阴魂不散的痛苦,这么多年过来,竟然根本就未消失。

对一个人无情而无奈的极端继承,是那个世界造成的错误,阿米尔在继承了父亲的合法地位,荣誉、光环的同时,却苍白地懦弱逃避;而哈山却在不被世人认可的角落里面,默默地继承了父亲的真诚,善良和勇敢,同时却也活在默默地承受苦难当中。

阿米尔对父亲一直以来的隐瞒感到痛苦不已,却不得不面对。 拉辛汗告诉他:“你的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被你和哈山。他爱你们两个,但他不能公开表露对哈山的爱,以尽人父之责。”

是时候去弥补自己犯下的愚蠢错误,接受懦弱的自己,去抚平该抚平的创伤,找到“变成更好的人”的那条路了。

阿米尔打开哈山的信,信中夹着一张哈山父子的合照。

“以慈悲怜悯的神之名,我向阿米尔献上最深的致意。
我和我妻儿希望你身体健康,被神恩宠的光芒围绕,我希望有一天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在美国的生活,我试着学英文,不过很难学,我怀念你的故事,一定要学会。我附上我们全家的照片——

——我儿子索拉博很乖,我和拉辛汗教他读写,他长大就不会像他老爸一样笨。他也很会用你给我的弹弓。但是我很替他害怕,我们小时候的阿富汗消失了,新政权很残酷,人民逃不了杀戮,每天都有杀戮。
我梦想神会带领我们过好日子,也梦想我儿子长大会是好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重要的人,我梦想鲜花在喀布尔能再盛放,酒馆茶楼都响起动听的音乐,风筝也能再度在天空飞翔。我梦想你能回来,重温童年时光,你会发现忠心的朋友在等着你。
愿神与你同在,哈山”

阿米尔读完信,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他决定弥补这个多年的过错,找回索拉博。

阿米尔乔装成阿富汗当地人,在朋友的帮助下,再次穿过巴阿边境,踏入故土。

此时的阿富汗战火仍未熄灭,塔利班武装分子专横跋扈,鱼肉人民,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暴乱随有发生。阿米尔做好了凶多吉少的准备。

按照拉辛汗的线索,阿米尔找到喀布尔的一家孤儿院,询问索拉博的下落,却被院长冷言打发。

在阿米尔的一再坚持下,院长才把事情的原委如实告诉了他。

院长说,有一个神学士政府官员会每个月来到这里,带走小女孩或是小男孩,留下一部分钱。迫于生存,他默许了这个官员的无耻行径。而索拉博,就在被带走的小男孩之列。

阿米尔问清这个官员次日的行踪,决定前去营救索拉博。

翌日,喀布尔,加济体育场。

一对被套住头的情侣被武装分子羁押着送上场地中央,在一位武装分子简短的演讲之后被乱石砸死。在亲眼目睹了这场暴行之后,阿米尔更坚定了帮助索拉博逃离苦海的决定。

阿米尔在朋友的帮助下,找机会接近武装分子头目,来到戒备森严的据点。

演讲的官员并没有出现,过来的另一位武装分子开门见山地令阿米尔拿掉假胡子。

在经过一系列的审问之后,对方终于同意叫来索拉博,和阿米尔相见。

只是眼前这个面容清秀的小男孩,已经沦为军中玩物,连出场的方式都是载歌载舞。

而这个武装分子,正是当年欺凌弱小,歧视哈札拉人的阿塞夫。他一眼认出阿米尔,还用羞辱的语气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阿米尔那张懦夫的脸。

阿塞夫奚落完当年的富家少爷,然后建议阿米尔最好现在逃跑。

阿米尔不为所动。他坚持要带索拉博一起走。阿塞夫提出,不会白白让他带走索拉博。

阿塞夫把阿米尔打倒在地,一顿狂殴。

关键时刻索拉博捡起地上的一粒弹珠,拿出一直藏在身上的弹弓,让阿塞夫住手。阿塞夫来不及反扑,被弹珠打到左眼,鲜血直流,阿米尔二人趁乱逃跑。

离开暴乱的祖国,来到巴基斯坦拉辛汗的家,阿米尔却收到邻居阿姨受托交给他的一封信。原来拉辛汗不堪病痛的折磨,已经离开了人世。

第二天一早,阿米尔四处不见索拉博的身影,原来索拉博还是担心,有政府军来抓他,早早地去做完祷告然后在楼道上发呆。
索拉博对阿米尔说:“有时候,我觉得父母死了比较好。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这样,我觉得自己很肮脏。”
阿米尔搂住他说:“你不肮脏,我不会伤害你。”

在阿米尔的帮助下,索拉博逐渐走出阴影,接受新生。

索拉博跟着阿米尔来到美国,新生活正在朝他招手。

风筝广场。阿米尔帮索拉博买了只风筝,并告诉他:“我有没有告诉过你,你爸爸,是最棒的追风筝的孩子,有人说,他在追风筝的影子,只有我知道,并不是这样,他就是知道风筝会飘向哪里。”

风筝慢慢地飞了起来,飞在辽阔的天空。阿米尔问索拉博:“你要我替你追风筝吗?”,然后一边跑一边喊着:“我什么都肯为你做。”

多年后的阿米尔,终于逃离了懦弱的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并且带领着哈山的儿子——自己的小侄子索拉博,慢慢告别卑微懦弱的过去。
就算索拉博不爱说话,但当风筝放起来时,一切又变得那么美好!

也许所有的过失就像天空中斗风筝的线,每个人都在下面仰望,勇敢的哈山们会用鲜血染红那条牵引风筝的线,用熟悉的“急升猛降”割断一条一条错误的线,原谅这些飞扬跋扈的过失,幸福的人们会追逐风筝的落点,抓住天空的风筝,正视心中的过失所有的不平,原谅他人的过失,宽容他人的错误,义无反顾地面对生活,帮助着别人。

——而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注:转自我的电影图解微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