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渝中教育的那些事儿 全部都在这里了

2016-12-19 微渝中

教育是什么?

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区委书记陶长海在调研我区教育工作时强调,全区上下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着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质发展。要持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区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渝中区教育发展实际,围绕“基础厚实、均衡优质、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  实现教育普惠化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发展作为重大民生事业,依法保障各级各类教育投入,渝中区在财政拨款、在校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等逐年增长。教师绩效工资、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居全市前列




重视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一直是渝中教育工作中的大事。


良好的教学环境,关乎教育惠民关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按照“缩点、扩面、提质、上档”思路,渝中不遗余力推进辖区校舍的维修改造、升级提档项目,倾力打造美丽、优质校园。




五年来,渝中制订了《渝中区中小学幼儿园校点布局规划2015-2030年》、《渝中区2014年校点调整合并实施方案》,已累计投入约1.5亿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


为坚持教育发展的普惠性与公益性,渝中区制定了《渝中区普惠性幼儿园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获得持续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同城教育资源共享,校际差距缩小,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


对于高中教育,渝中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修订完善高中课程设置和学分安排方案,并落实《渝中区高中阶段学生免学费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实施高中免学费政策。




自2015年以来,渝中全面提高了生均公用标准,学前、小学生均公用提高300元,初中、高中、职教年生均公用提标400元,增幅最高达60%。提标部分用于教师伙食补助、培训等开支,全面支持教师培养培训,仅2015年,全区教师教育经费投入1500余万元,培训教师7万余人次。


深化办学改革  助推教育多元化

区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渝中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服务,以辖区内的重庆市聋哑学校和重庆市培智学校为依托,成立了“重庆市渝中区随班就读支持中心”,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智力、听力等残疾儿童(除完全丧失学力者外)入学率达到91.4%,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教育快速发展。


自2015年1月,我区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以来,区教委便把特殊教育实验区的建设重点放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上,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渝中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每年下拨专项工作经费40万元,用于全区随班就读的师资培训、随班就读教研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渝中特殊教育工作会)


此外,渝中进一步落实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支持政策,出台实施了《渝中区民办教育机构审批工作细则》等办法。


截至2015年,全区共有民办教育机构12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49所、民办小学1所、民办中职学校1所、民办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73所。“十二五”规划期间,渝中民办幼儿园增加了7所增幅为17%;民办小学与民办中职均实现了零的突破



(渝中小学教育)


不仅如此,渝中还开展了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创建区级示范性学习型社区12个,区级第二批特色社区教育项目9个,辖区内11个街道77个社区都建立了老年学校或教学点。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还获批为首批国家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实验基地


促进交流碰撞  引领教育国际化

近年来,渝中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改革,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发展战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深化与英国、加拿大、美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美国校长走进渝中课堂)


如今,渝中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早已从“量”的追求蜕变到“质”的突破,学校的开放度和包容度都在发生“质”的变化。



(美国校长走进渝中课堂)


2010年,经国家汉办批准,重庆市人民小学成为重庆市首批建立“孔子课堂”和汉语言文化推广单位之一,目前,该校在海外设立了两所孔子课堂推广中国文化,获得“中英最佳国际交流奖”、中意文化交流“金椒奖”等荣誉。


创新培养模式  激活教育优质化

2013年,区委、区政府将西南大学教师教育优势与渝中教育区位资源优势进行整合,签订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协议,试点国家“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拓展出一条教师职后教育、培训、进修的新途径。



(渝中学校课堂)


五年来,渝中积极实施了“四名工程”(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抓好“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挂牌、评估等工作。目前,渝中拥有的重庆市名校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数量、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已挂牌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10所,遴选名教师培养对象30名、名校长培养对象20名。率先在全市组建名师工作室,先后挂牌成立名师工作室21个


今年7月,重庆市第七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名单公布,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长刘书华、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获此殊荣。重庆市第七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在全市仅40位,而渝中就有三位




渝中创新干部与教师培训新模式,构建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专业成长期干部与教师特点的开放式、多渠道、多层面、多样化的培训项目管理新模式。


本文编辑:张小佳

本文由【微渝中】编辑发布,图文资料来源于《渝中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