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变异毒株可能远超三千多种,可怕吗?

金振娅 光明日报 2021-05-20

5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研究员邵一鸣,就公众关注给予了回应。



据米锋介绍,近一周,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依然呈现暴发蔓延态势,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本轮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近期,各地群众踊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截至5月1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44951.1万剂次,其中最近8天共接种超过1亿剂次。

 

印度变异毒株可能超过或者远超过三千多


吴尊友介绍说,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世卫组织专门设立了网站,监测全球病毒变异情况。


他指出,从监测网可以看到,印度变异毒株有三千多株。但上报的、监测到的毒株只占实际病例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说,印度变异毒株可能超过或者远远超过三千多。


那么,病毒变异是不是变异的数量越多越可怕?吴尊友回应说,最重要的是看它变异的性质,微小的变异不需要给予关注。



世卫组织把病毒变异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特别“需要警惕的变异毒株”,像英国的、巴西的、南非的。第二类叫“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像印度的这起变异,就是目前流行占优势的毒株,就属于这种关注的。其他的变异,就“无需关注的变异毒株”。

 

筛查结果显示安徽和辽宁的疫情规模不会太大


对于安徽和辽宁疫情的社会关注,吴尊友回应说,我国近期没有本土传播病例,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病毒一定是来自境外感染的人,或者是污染的物品,溯源工作正在调查当中。


他介绍说,从病毒的基因序列来看,属于同一个传播链。从5月14日安徽通报的10个病例的双抗体检查来看,抗体都是阴性的,也就是说感染的时间不长,从发现病例到最早的传播,大概有一个最长潜伏期。结合安徽和辽宁两轮筛查的结果来看,这起疫情规模不会太大。


吴尊友强调,这次疫情再次提醒我们,警钟要常鸣,防控措施不能松懈,我们还得坚持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

 

我国疫苗目前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


邵一鸣表示,“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新出现的印度变异株的情况,正在开展研究和积累数据。”


他想告诉公众两点:第一,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疫苗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的,可以产生保护作用。第二,病毒在不断变异过程当中,它的变异还会加大,一旦出现现有疫苗应付不了的变异株,我国灭活疫苗有很快捷的方法来应对,只要在投料端加入新变异株的病毒,整个生产工艺不用做丝毫改变,产品端出来的就是针对变异病毒的新的疫苗。



研究显示“混打”不会影响疫苗效力和安全性


近日有公众反映,在接种两剂次新冠疫苗的时候,发现分属于不同的厂家,这样“混打”会不会影响接种效率?


邵一鸣表示,出现“混打”情况,可能是疫苗供应一时没有到位,或者公众在异地。大量科学研究试验显示,效果是完全一样的,既不会影响保护效果,也不会影响疫苗的安全性。


他表示,国际上一些研究数据也显示,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在进行真正的“混打”,这种“混打”目的是为了诱导更强和更持久的免疫反应。“但这种目前还都没有被药监部门审核确定为新的免疫策略,还正处于数据积累阶段。我们也在一直关注。”


王华庆补充说,在特殊情况下,建议用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产品来替代,就是说,灭活疫苗只能替代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只能替代蛋白亚单位疫苗。当然现在腺病毒疫苗只接种一剂次,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专家建议接种疫苗后仍需佩戴口罩


近期美国疾控中心宣布,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不需要再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对此,吴尊友建议,疫苗是预防新冠的生物学手段,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是预防新冠的公共卫生手段,这两个手段是包容的。


他强调,在人群没有实现群体免疫的情况下,即使打了疫苗,也仍然需要坚持戴口罩。没有打疫苗的,当然要戴口罩,打了疫苗的也要戴口罩。戴口罩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新冠灭活疫苗两剂之间最佳间隔期是8周以内,超过间隔无需补种


王华庆表示,假如疫苗需要打2剂次、3剂次,通常情况下,按照程序间隔去完成。假如超过间隔,后续接种是有效的。这样的通用原则,已经写到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


他表示,灭活疫苗,要求是在8周之内尽量完成,假如第二针和第一针间隔超过了8周,也无需补种,缺的剂次补上即可。


但是,他提醒公众,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尽量在8周之内完成第二剂灭活疫苗的接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金振娅)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金振娅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永群 邢妍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