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益见|为什么我不喜欢“益见”?

2017-01-15 郑益 益点信仰思辩


益见每日与大家相见,却还存在各

种各样的不足,它能给大家带来什

么?它不是单纯的信仰探讨却与大

家共享探讨信仰的方式、方法;它

涉及很多学科,却又与信仰联系密

切;它谈的是信仰,却不只是信仰,

又反哺生活。


本文共2069字|建议阅读时间3分35秒


|为什么我不喜欢“益见”?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肯定感到很奇怪,益见是我一手创办的,为什么我会对它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在于大家一起不断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很多问题,不断的改进,也在不断的犯错,我希望我的这种感觉能保持下去,促进我们共同前行。


刚开始的时候,“益点信仰思辨”只是每天去其他的公众平台看一些好文章然后复制过来,用这种方式办了半年多的平台。后来发现这种方式很没有意思,大家如果喜欢那种文章自然会去那些公众号里去找,那么我的平台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于是慢慢的开始写一些东西,经常讨论一些教义教法之类的知识,后来发现这种模式对大家也没有太大的提高。如果大家想看这类的知识,完全可以去买几本书非常系统地去了解。


直到半年前,我对本平台的创作模式进行了一次大的革命:几乎每天更新一篇原创文章,每天的文章包括我近期学到的新的理论和知识点,我将他们与对伊斯兰教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变成了我平台的主流,并起名为“益见”


前段时间我把这些文章汇总到平台上之后,发现很多的文章具有反复性,经常重复的谈一些反权威、提倡思考之类,当一些事件发生之后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总是重复就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后来我就尽可能的减少这类文章的出现。


“益见”中还有一类文章是这样的,它包含着心理学、经济学或哲学等其他学科的思想,与本人的信仰经历相结合阐释当代伊斯兰的一些问题并探求方法。这些文章看一次几乎不可能完全理解,甚至我再拿起来两三个月前的文章看的时候都感到陌生,如果我不去复习这些理论,很可能过段时间我都不认为这些文章是我自己写的。


我认为这些文章对读者的指导性还是有的,之所以有指导性不是因为这是我写的,而是因为这是我跟着名师学来的最前沿、最新的或者最实用的思维方式。


正是因为这几方面的原因,前段时间我看到自己已经写到四十多万字的时候就妄想着能出个两三本书,可是回顾那些内容的时候感觉很多都是垃圾,有些文章是具有时效性的,脱离了那个背景这些都是垃圾,所以不再有出书的想法


|与君共行


而是想转型成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平台,有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我们就思考人生。或许两年之后,本平台的铁杆粉丝们的认知都升级到很高的层次,我们可以一同去学习一些文化底蕴更深厚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相长,本身我什么都不懂,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怀着满腔的热血站到了这个平台,一路摸爬滚打走到现在,或许没有人在意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我们真的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里面。或许你无法想象,当有人对我说郑老师,你的平台对我帮助很大,郑大哥,你改变了我的人生,郑阿訇,如果没有你我……时我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只在乎一直“追剧”的读者能不能跟着我一起完成认知升级。这个时代不像我们父母那个时代一样稳定了,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经济都不稳定,信仰的波动肯定也会增大,我们该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1000多年的思维一样墨守成规,拒绝完成认知升级,拒绝其他优秀的知识,那么我们这个群体迟早被淘汰。但是本天才能力有限,只能每天提供一两个或两三天提供一两个概念或思维方式与大家分享,时间久了用心的朋友真的会发生质的飞越。


今天有一位朋友找我,对我说“你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无病呻吟,我想学古兰经。”看到他这句话之后我特地翻了一下前几天的文章,不对呀,每天都有新的点,怎么会让有这种感觉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我每一次提出新的点的时候都会揭露一些我们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病,很多人不非常不喜欢我的这种方式,感觉我是在亵渎权威,甚至有些人认为我是“穆黑”。但是找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本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是无法跳跃的。


|学到的不只是教门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强调,在本平台学到的绝不只是宗教问题,因为笔者一直有一个逻辑,只要是对的都是伊斯兰的,只要符合伊斯兰都是真主的。所以在我的眼中没有那么多的门户之见,只要是好的东西我都会拿来用,都会分享给读者。既然我把经济、心理等很多理论拿来解释宗教问题,那么读者完全可以把这个问题再还原回去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


比如说,关于“教门黄牛党”一文我们讨论了学者垄断知识以达到控制民众的效果,如果我们学到了这个思维,就会积极地学习其他学科的东西,避免生活中的各种垄断把我们的思维控制。生活当中控制我们思维的远远比较教门中得多多了,我们是不是能在生活当中抵制权威?理性看待广告?


再比如,在“时刻抉择”一文中提到战术与战略的问题,在生活当中我们是不是有战略的活着?还是到处得罪人?我们是不是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断损害人生?什么时候是“潜龙勿用”?什么时候是“飞龙在天”?


再比如,“穆斯林身份引发的惨剧”一文提到了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和身份认同会对我们的思维产生限制,我们太相信权威媒体说的一切。如果我们要做投资,难道只听那些花边新闻、网络新闻而不去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吗


再比如,“过于安全的危险教门”让我们不去墨守陈规,坐吃等死,让我们永于创新、开拓新的生活……


感谢有你们,伴我们一起前行,共同完成新一时代的认知升级。


扫二维码加小编,每日与您有约,分担您的喜怒哀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