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益见| "大古兰"环境下的圣训理解

2017-02-23 郑益 益点信仰思辩


这周看到群里出现很多兄弟姐妹在讨论圣训的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与其对圣训的可靠性产生怀疑,不如对其在古兰经的大精神下做出解释,这对于现状来说无疑是更好的为什么大众将圣训看成与古兰经等高的经典只要理解逊尼派中的逊尼什么意思就知道了。如果没有这层关系正常人都是可以理解圣训与古兰经的区别,也可以理解布哈里搜集的圣训与真正的圣训并不能完全重合的事实。


在这种环境下,用“大逊奈”“大古兰”的概念去理解那些特殊的文句或许是更好的,没有这个大的理解环境,那些文句看起来只是针对当时情况的而已。


故想在今天简单与大家分享一下学习圣训时我们经常会犯哪些错误,在学习古兰和圣训时我们每人都会走很多弯路或者说都必然会走很多弯路,但我们要尽量多的去汲取学者的智慧并掌握大量的资料来消化这些古兰或圣训,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


造成对圣训误解的原因是我们只看到了圣训的表面,而忽略了圣训的内在,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把古兰或圣训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去思考,同样的话在不同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说我有朋友叫张三,小名小胖,如果陌生人见他就叫他小胖的话他肯定特别的生气,好像是因为他的体形歧视他似的。但是如果我不叫他小胖而叫他大名的话肯定说明我们俩吵架了。所以啊,同样的话对于同样的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含义都是完全不同的。


再举个经常被误解来说,穆圣在做都阿的时候说,“主阿!求你让我作为穷人而活着,让我作为穷人而死去,求你把我复活在穷人的行列里。”人们总是把这个贫穷理解成财产上的贫穷,如果这样的话这与先知做的其他祈祷矛盾,先知祈祷真主让他富足,让他免遭贫困。圣人又说,“安拉的确喜悦富足、敬畏的仆人”或者说,“好人的义财真优美”。这都是圣训中记载的。


圣训学家指出上面那个贫穷指的只是谦虚、和蔼,不要让自己成为暴君。有人却根据相关的圣训追求贫困,不思进取。不可否认如果一个人有能力获得财富并且放弃它或者用它用帮助别人我想这是可贵的,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懒惰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而贫困的话其实他已经在犯罪了,他虚度了年华并浪费了真主给他的恩典。


于是我想分享一下圣训经常误读的几个观念,我想如果观念稍微改一下,就不会对圣训有那么多的误会。

1.对人说对方能理解的话


布哈里圣训中有一段圣训是这样说的,穆圣说,“你们当向人们谈论他们所能理解的圣训,难道你们乐意有人否认安拉与其使者吗”,类似的圣训也有,穆圣说,“你们只要向一伙民众谈论一段他们的理智所不及的圣训,那么就会给他们某些人造成灾难。”于是学者们才教导我们说,你们要针对不同的民众来说让他们能理解的话要说适合于他们信仰层次的话,教民们听不懂不是他们的问题,是宣教者的问题。


举例:圣训中记载有穆圣去问一个妇女,“真主在哪?”这个妇女说,“在天上。”于是穆圣说,“你说对了。”我们都知道真主是无方位的,难道圣人不知道吗?为什么要圣人说真主在天上是对的呢?就是因为这个妇女对真主的理解只能是这样,在她的理解范围内,她理解的就是对的,但是对于后来有知识的人来说这样就不对了。


但这个故事没有结束,1400年后的今天,中国穆斯林又给它给续上了,经常出者麻提的兄弟姐妹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进去就给你一个非常热情的拥抱、给你出一个非常标准的色兰,然后就开始问你了,真主在哪?你说你怎么回答?你必须回答在天上,如果你不回答在天上,他会说,“连真主在哪都不知道还礼什么拜,礼拜就是拜墙,拜墙和拜石像有什么区别呢?就是以物配主了。”这就是典型的圣训表意派的做法,所以只从表意来理解的话就会给我们信仰带来很大的灾难


再如,有人去问穆圣,太阳从哪里升起?穆圣回答说,山中。第二个人来问太阳从哪升起,穆圣说,水中。第三个人来问太阳从哪升起,穆圣说,从地里升起。于是圣门弟子就问了,为什么不同的人的答案不一样呢?穆圣回答,第一个人住在山中,第二个人住在水边,第三个人住在平原。这则圣训不是让我们去否认科学,也不是为了告诉我们科学知识,而是让我们面对不同的听众时要用他们所能理解的话来告诉他们。

2.优先选择:学者们声明:消除丑恶会招致更大的丑恶时,必须对此保持沉默,直到情况有所改变。


举个例子,古兰经禁酒的问题,伊斯兰禁止喝酒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讲方式方法,如果对一个嗜酒如命的人给他宣教的第一步就是让他戒酒,可能这个人直接就被吓跑了。我们看古兰经是如何禁酒的,古兰经禁酒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让人知道的弊是大于利的,第二步让人喝醉了不要去礼拜,第三步才告诉人们喝酒确是恶魔的行为,你们当戒除,这三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世界上的宗教大部分都是禁酒的,但禁酒成功的却不多,1920年美国也搞了一次禁酒运动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也有人说当第三节禁酒的经文降世了后前两段经文就被废止了,其实不然,古兰经每一节经文都是有特殊背景的,而我们也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一节古兰经都可能被用到。中国的藏族穆斯林就是特别爱喝望的一个民族,当时的学者就特别的有智慧,权衡利弊,才有了这么多的藏族穆斯林,如果当时就把喝酒这个给提出来的话,藏族根本不会理会他们。


再举个礼拜的例子,有一个刚刚回归的一个回族小伙去找一个阿訇谈话,谈到自己的信仰,非常非常开心,说是刚把烟给戒了,酒也给借掉了,现在开始礼主麻了,平时也偶尔礼拜一下。听到这里,这个阿訇就开始发飙了,说你据然瞥拜,你知道丢一番拜要在火狱里待多少多少年吗?火狱里的一年相当于人间的一千年那么长。把那小伙子吓的,回家拿计算器算了一下,估计他在火狱里也出不来了,于是干脆就不信了,继续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真的非常可惜,难到我们的圣人没有告诉我们向人报喜不要向人报忧吗,这个时候向他报忧就等于在残害他?


这两个小例子都是告诉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要有选择,否则我们就会酿成大获。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总感觉不传达就是犯罪就是隐昧者我们就会犯很多的错误,因为我们告诉他们的东西恰恰是他们这个阶段不需要的。就好像那些杀人者以为自己是为主道奋斗的人一样。当时我就有这种思想,被我吓跑的人可不止十几个,有的被我吓跑了,有的变成无神论者了,有的变成基督徒了,哎,求主慈悯他们。

3.了解圣训的真正目的


在中国读到的关于伊斯兰的图书还是很少,大多都是近代才开始翻译的,所以看到的都是圣训的明文,也看不懂相关的圣训注释的资料,所以很多东西都只能通过表面的意思来理解,所以经常会造成误解。


举例:裤角低于裸骨的问题。圣训上讲,“三种人,复生日安拉不理睬他们,不观看他们,不纯洁他们,他们遭受痛苦的刑罚。”安拉的使者说了三遍,于是圣门弟子问是什么人呢。“他们是拖拉裤子者,表恩者,发伪誓推销商品者。”这里我们只看拖拉裤子者,这里的拖拉裤子是裤子在脚踝以下。我们曾经出去出者麻堤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一进去一堆老爷爷盯着我们的裤子看,你的裤子长啊之类的,当然他们的虔诚是无可非议的。有时我们已经入拜了直接把我们拉下来提裤子,有的伊玛目如果裤角比较长的话他们也会攻击他说他教门不好之类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还有相关圣训,当艾布·白克尔听到拖拉裤腿的圣训时,非常害怕,说,安拉的使者啊,我不留意也会这样。穆圣说,“你不属于穿戴傲慢者之列。”


后来圣训学家对此解释,“拖拉衣服者”,指的是傲慢的拖拉衣角者,用傲慢来做修饰,言下之意是,如果不是因为傲慢而拖拉的话也没有问题,如果傲慢了,即使他没有拖拉衣服也是被禁止的。这里讲的并不是拖拉衣服而是傲慢。


友情提示下:这里讲的问题只是我们心里明白,如果对于可以接受新思想的人也可以去交流,但是如果到了一个地方去做客去生活,最好遵循他们的习俗,否则可能会被从清真寺扔出来。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是主命大于圣行,团结是我们的主命,如果我们选的圣行影响团结的话,立即放弃它。


再来妇女探坟:有的圣训说,“安拉的使者诅咒经常探坟的女人。”在中国也是,很多地方是不让女人去探坟的,因为这则圣训好像衍生出了对女人的歧视。但是另外一些圣训又说到,穆圣说,“以前我曾禁止你们上坟,现在你们探望吧。的确,它能让人记起死亡。”记忆死亡是古兰经对我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对男性,也是对女性。


圣训学家得出结论,禁止妇女游坟只是怕产生号啕大哭、炫耀美色、放弃结婚的义务等,如果这些都可以避免的话,没有理由阻止她们游坟的。


这和女人单独外出也是一样,女人单独外出必须有至亲人相随是因为当的阿拉伯半岛的治安实在是太差了,又没有警察,又没有城管,女人出去后很可能就被掠走了,但那些不安因素若都已排除的情况下,单独出行也未常不可。但现在最好也是结伴而行,现在的中国也不是太安全,阿拉伯的陋习在中国有增不减,看新闻就知道了,女人真的出去就回不来了,阿拉伯以前是强盗,我们现在是人贩子。阿拉伯以前是活埋女婴,而现在的女婴都是死在娘胎里,每年中国打胎1300万个,未婚的不想要孩子的占一半,而已婚的因为是女孩而不要的占一半,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活活的杀死女婴几百万个。


所以出门一定要注意安全,圣训的要求只保护人,而不压迫人。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父母也不让我们单独出门,就是怕我们遇到危险一样。如果一个女生非常能打,一个能打十几个的话,出门也未常不可,只要没有安全问题就好。

4.可变的媒介,不变的目的


我们学的是穆圣的精神,而不是学1400多年因科技的落后而无奈采取的手段,有些东西是可以变通的,是可以进步的。比如说刷牙,以前没有牙刷,是用小棍棍,现在的牙刷了就可以用牙刷,当然你如果喜欢以前的方式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要去攻击用牙刷的。以前圣人宣教是用骆驼,而我们现在就可以用网络、用飞机、用火车。


这些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发生,有的人就特别的较针,比如说吃饭一定要用手吃,别人用筷子吃他就攻击别人,说不遵圣行。呵呵,于是我们就请他吃饭,只煮稀饭没有干饭,他也得乖乖的去找勺子吃。这就告诉我们,媒介是可以转换的,而我们的目的是吃饭,为了节约,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

5.学圣训学的是整体而非仅仅是局部的

我们的教门要守住就要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守,而不仅仅是在所谓的礼拜封斋上,念礼斋课朝是伊斯兰的五大支柱,但是如果你回到家看到你的房子只剩下墙了你还能住吗?伊斯兰是一所宫殿,每一砖一瓦都需要我们去营造。


假如一个礼拜封斋守了一辈子的人总是到处占人便宜、到处打人骂人,这种人对教门的伤害才是最大的。你不可能告诉人家说那不是伊斯兰,你要去看古兰经,不可能不可能的,他们不会去看古兰经就好像我们一般穆斯林不会去看佛经看圣经一样,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好学的兄弟会看,但一般人都不会去看,在他们眼你,你就是伊斯兰,你就是真正的穆斯林,如果在你的身上体现不出来宽容、体现不出来道德、体现不出来素质,那么你就已经把伊斯兰给卖了,你是在用你的行为来侮辱伊斯兰。


这些事情在中国太常见了,圣人说,真主派遣我就是为了完善人类的道德,可以说所有的道德都已经在圣人身上完美了,可我们这些东西都不学,却用尽毕生的心血去钻研圣人的吃喝拉撒,天天看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能不能吃,那个能不能喝等等等等,有时候还可能为了一头猪和非穆斯林发生血拼。


回头想想,至于吗?圣人以前看到小孩在清真寺撒尿都不去管他,只是等他走了后去冲一下而已。为什么我们的包容性那么小呢?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了,如果一个人把古兰经读了五遍、把圣训读了两万段的话很多东西他就是根据汉语翻译他都是左右逢源的,那些吵的最凶的往往是那些只看了一两段圣训或听别人说了几句的人,因为知识的局限感觉可能不遵行那个圣训就是犯罪。所以啊,我们的任务就是先去学先去阅读,或经常和老师讨论,这样对自己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六、全面善意的理解圣训


在上学的时候,恩师一再给我们强调“大逊奈(圣行)”的概念,也就是说“小逊奈(圣行)”要符合“大逊奈”的精神,而大逊奈的精神就是古兰经的精神。


我们读的圣训是一千多年前的话语,而且是穆圣归真很多年后被转述的话语,如果我们按明文遵守会经常闹笑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古兰经的精神对其净化。后来,我们会发现,不论是真圣训还是假圣训,只要是符合古兰经精神的都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天堂在母亲的脚下”就是一则非常美丽的假圣训。


举两个例子,我们来理解下如何善意的理解圣训。


比如,圣训记载读一个字母的古兰经就有十倍的回赐。如果按照字面理解就很麻烦,很多的兄弟姐妹就因为理解错误而对诵读情有独钟而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去理解古兰经。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理解呢?读,是学习的第一步,穆圣说读一个字母就有很多倍的回赐就是告诉我们要去学习古兰经,而非只是读字母,否则我们每天只要重复“艾里弗、艾里弗”挣回赐就行了呗。


再比如,圣训中记载人在死亡前的最后一件事情如果是善的就会进天堂,如果是恶的就会进火狱。其实从古兰经的整体精神上来看是错误的,因为每个善恶都会见其报应,后世是一个综合的审判所,不可能只是因为一件行为而定罪。但我们怎么理解这则关于前定的圣训呢?我们可以把他善意的理解成穆圣在提醒我们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把每个行为都当成最后的行为,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结论

结论:

当我们和别人讨论的时候也一定要有一个宏观的思维,不能把自己放在绝对权威的位置,否则的话是不容易和别人交流的。而且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你只有一个答案的话,这个答案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性都是错的,除非是问真主存在吗?穆圣是封印的使者吗?这种信仰概念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其他的问题几乎答案都是不统一的。


所以一个真正的学者回答问题的时候回答问题时一般这样回答,首先,真主在古兰经上怎么说,正统经注上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圣训上怎么说这个问题,这些圣训有什么被背景,历代学者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综上所述,我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这才是一个谨慎的学者回答问题的方式,如果上来就说出一个结论,就很容易出现很大的问题,即使你回答的是圣训的一个方面,这个学生出去后肯定会和别的不同思想的学生产生冲突,其实他们有可能都是对的,只不过在圣训中的不同的地方提到了而已。比如说,一抬礼拜和三抬礼拜,一抬三抬都是圣行,可是却打的不亦乐乎,如果他们这些都了解的话,他们打的不会那么凶的。


总之,一切以古兰经精神为指导,能理解的就理解,匪夷所思的就善意理解,不能理解的可以搁置以后再研究,万不能以对待古兰经的态度对待圣训,甚至以圣训、教法来衡量古兰经,本末倒置,贻笑大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