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益见|你是猴子派来“粉饰太平”的吗?

2017-02-25 郑益 郑益铸信工作室

以前群发过一段经训是这样的,经注中刘锦标阿訇谈“卡菲尔”的,是这样的:

经注刘锦标解“卡费尔”选译(见下图):

这“昧真小人”,阿语原词是“卡费尔”,大多译为“隐昧”,最近也有译成“逆徒”或“不信道者”。综合各经典,“隐昧”的意思稍近。

 

按各种注释研究,“卡费尔”就是一种固执私利、隐昧真理、顽固不化的小人。

然而,这词穆斯林常常用于非穆斯林身上,似乎不恰当,试想那时穆圣是用这《古兰经》教人,虔诚敬畏的人,是听从教诲的人;所谓昧真小人,是无论怎么警告他都不听,反过来还攻击信道者的人。

 

而我们现在,谁用真经去劝非穆斯林了?谁用真经给穆斯林用本地语言彻底讲明白了?

 

能听从,笃行,是虔诚敬畏之士;顽固不化,不听真理,甘愿迷信才是卡费尔。

01


综上“卡费尔”至少包括几个特征:


1.穆斯林给人把伊斯兰讲明白了;

2.不听,执迷不悟;

3.反过头来攻击穆斯林。

 

明白此意,相信教胞不会再以“卡费尔”之名攻击非穆斯林兄弟姐妹,新穆也不会以此类扭曲观点看待自己还未信仰伊斯兰的父母,而是多督促自己,精深信仰,做友善宣传才是!


有种声音

当然,和平时一样,都是有非常认同的,也有反对的,其中有一个声音引起了我的关注,是“为什么你总是在关注一些不好的现象?这样是不是很消极?或者心理很阴暗?”其实这种声音并不只是在今天才听到,很久之前,就有很多人以此攻击我们,说这里一直在“揭短”,是传统伊斯兰文化的掘墓人,我们的出现甚至可能是一种灾难。但是事实上,只要有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谁才是掘墓人,一边让人看古兰经,一边拼命的维护人为的经典


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当写出“阿訇,我怀孕了”后,有人说这是揭短;当写出“穆斯林的吃文化”后,有人说这是揭短;当写“学者崇拜问题”后,有人说这是揭短。问题来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短?为什么有短还不改?不改还不让人指出来?什么是正能量?有了污垢,清除了,就是正能量;捂着不让人看,污垢会越来越厚。

举个实例

这时,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个例子,非常有意思。人的大脑就好像照相机有聚焦功能,当我们看到好的一幕时我们会忘掉坏的,当我们看到坏的会忘掉好的,回想下,是不是我们也有因注意焦点不同而忘记痛苦或喜悦的经历呢?也就是说,人脑的思维广度是很有限的,就像照相机的那个画面一样,所以我们经常会不顾事实只跟随自己的想像。


现在信仰现状是什么呢?是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对自己信仰极度的乐观,他们认为只要念了清真言就必进天堂,而忽略了真主在古兰经中,“你们还没有遭遇前人所遭遇的患难,就猜想自己得入乐园了吗?(2:214)”,盲目的自信让他们以为自己是真主的选民,即使犯错也是有期徒刑,就好像真主在古兰经中描述的那样,他们说:"火绝不接触我们,除非若干有数的日子。(2:80)"


另外一种则是过度的悲观,天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并没有因为信仰伊斯兰而开心,只是因为惧怕火狱而信仰,每天都生活在“吃一口非法要用40天的拜功来抵”、“撇一番拜要烧6400年”等,他们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不敢工作,不敢接触外界,不敢到穆斯林少的地方去生活……而他们又把这种恐惧带给了新穆斯林兄弟姐妹,以至于他们与亲朋好友都格格不入,甚至众叛亲离。

清除杂草,不粉饰太平

现对这些状况的时候,我不可能还用华丽的辞藻来粉饰太平,天天说“你们太优秀了”、“你们是被选拔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干的不错”,但事实上呢,我们也都看的真真的。


遇到问题时,必然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之后,必然要去想对策解决问题。并不是当我们的后院都已经长满杂草,我们还在叫喊,“没有杂草,没有杂草”这样只能让杂草更多罢了。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人的行为是由快乐和痛苦控制的,人都是趋向于快乐,避免痛苦。而这个理论则是从宗教衍生出来的,因为天堂就相当于快乐,而地狱则相当于痛苦。真主最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教导人们。如果我们只关注天堂,我们就不可能在古兰经中看到“法老”、“洪水涛天”、“惩罚”之类的任何事件,这些并非揭短,只是出于对教门的忧心,将一些不足拿出来引以为戒,避免危害扩大化;也并非像某些人说的我“仇回”,本身就是回,全家都是回,有不是有病,仇回做什么?


故,忧心教门者必然不可能看到问题而视若罔闻,既不可粉饰太平,也不可过分悲观。既然已经有太多的人过于乐观,就让笔者来沉思另一面的现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