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报告|学有优教、回归教育人本价值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本
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今日在成都召开,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王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以及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分别就“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意义与路径特征”“新质量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及“关于教育质量”作了主旨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
王湛(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
——当前中国教育所处历史方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学有优教”是时代发展的诉求。
全国教育工作者要为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贡献。
基于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基本理念,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争创一流与促进均衡双翼齐飞。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
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更加突出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到来,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将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引擎作用。
基于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态势,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将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题,攻克难点。
基于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必将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为重要保障。
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
尹后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以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率应成为过去,让学生全面发展,回归教育人本价值,致力学校内涵建设成为新的追求。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质量时代”,“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成为基础教育发展最根本、最集中、最迫切、最普遍的战略性和时代性任务。
现在教育价值取向出现严重的偏差。大部分人重视教育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只看到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本意和终极价值。
尽管提高学生学业仍很重要,但已经不是教育的全部价值追求。“新质量时代”需要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关注核心素养,就是要直面21世纪的挑战。
知识在有关学习的任何讨论中都是核心议题。核心素养体现了“新质量时代”的价值观,追求的是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的、让学生与社会发展趋势更加适应的质量观。
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 叶翠微(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基于每个孩子的天性和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就应回归到孩子自己的世界中。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怎么去思考教育质量?新高考、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
在新高考形势下,学生需要私人定制,学生如何发展自己可以做出选择,这是对学生人权的最大尊重;教师需要双市并存: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能被学生秒选,教师要懂得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的素养来达到学生对于教师的满意;学校要自主创新,精准发力,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同样重视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素养也同样有很高的要求,另外,还重视学生的特质,学生要证明“唯一的我”。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教育质量有自身的需求,其一,要玩,在玩耍中提升核心素养,教育要重视回归学生的天性;其二,要玩得高兴;其三,要玩得转,学生玩得有质量,能够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孩子正在跳出我们的设计,怎样更好地基于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和成长而去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一定要回到孩子自己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