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烈: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是怎样的关系?【关注】

2017-05-15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

 

本文共751字,阅读约需1分钟


 

李烈,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毋庸置疑,我们都是教育者,因为我们每天从事的工作都与教育有关,我们每天都在与学生或者教师打交道,我们每天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都是教育领域中的问题。

 

但在“教育”这个大前提和大背景下的“管理”又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区别如何?


我们大多数人都接受过“教育”的专业训练,却没有接受过“管理”的专门训练,所以“教育”的视角油然而生,但对“管理”的认识和“管理者”的视角大多只源自于实践和经验。至于经验有多少,经验的科学性如何,就缺乏系统性、结构化等科学的指标。

 


对此“先天不足”,我有一个朴素的认识。
即,“教育”主要体现为“身陷其中、自己去做”,可类比为“入世者”,目标直指“我要解决问题”,是执行,就事论事、一事一议为主;而“管理”主要体现为“抽身事外,而后规划、组织、协调、评价和操作”,可类比为“出世者”,即虽然最终仍会去解决问题,但目标却是要透过这个问题及这个问题的解决,找出规律,找出管理之“道”,进而由道生术,持经达变,确保可用来应对、解决同类问题,以实现“管理”功能。



所以“管理”目标是“基于问题,但却高于问题”。“管理者”就需要从执行者的视角中跳出来,拥有清醒冷静的全局意识;管理者就需要从具体的事务中抽身而出,改变一事一议的思维模式;管理者就需要摆脱当下的具体情境,以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视角来研判、分析和思考。

 

让自己超越具体问题、超越具体事务,是“管理”的一大特征。


我们始终要坚持并倡导干部教师: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管理者。但一旦进入“管理”状态,一旦启动“管理”意识的时候,则要基于上述“入世”和“出世”的认识,自觉地转换思维方式,让自己先转换到“出世的管理者”频道去思考问题,然后再转换回“入世的教育者”频道去执行、操作。

 



(以上内容根据李烈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闭幕式上发言整理)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