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品:从《哈利·波特》到《神奇动物在哪里》

2016-12-09 林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文作者林品,北大博士,资深“哈迷”

作为世界图书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英国作家J.K.罗琳和她的作品《哈利·波特》,已经是无数人耳熟能详的传奇:

26年之前,一位身材瘦削的11岁男孩,突然跃入了正搭乘火车从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罗琳女士的脑海:他戴着一副圆框眼镜、顶着一头蓬乱的黑发、前额处有一道细长的闪电形伤疤……

伴随着车轮与铁轨的合奏,罗琳为这位男孩取下了名字——一个看似平凡无奇却将要家喻户晓的名字——哈利·波特。在那之后的26年时间里,这位男孩从火车旅客的突发奇想,成长为了灵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的生命世界也化作文字、搬上银幕,陪伴无数人度过他们的成长时光……

这段共同成长的经历在不止一代人当中塑造出数不胜数的“哈迷”,并通过社交网络在全球范围凝聚起规模庞大的趣缘群体。而对于包括笔者在内的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哈迷”来说,由J.K.罗琳亲自编剧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无疑是一份莫大的惊喜。

这部正在世界各地掀起观影热潮的电影,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分享相同的世界观设定,可以说是罗琳创造的“魔法世界”的拓展和延伸。而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导演和美术设计师,也同样延续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原班阵容,他们带领的主创团队再度以巧夺天工的技艺,将罗琳天马行空的奇幻想象转译为奇谲瑰丽的视听语言,将哈迷们重新带回那个令人魂牵梦萦的魔法世界……

与此同时,这部注定能够勾起无数哈迷的回忆与情怀的电影,又以不同于《哈利·波特》系列的时空背景和人物角色,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文本序列——一个将在未来十年间陆续上映的五部曲系列。


《神奇动物》系列的故事发生时段,由《哈利·波特》系列的1990年至1997年,切换到1926年至1945年;故事展开的空间,由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第一部的故事主舞台是美国纽约,第二部将是法国巴黎,后三部暂时未知);故事的主人公则由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学生哈利·波特,转变为魔法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崭新的时空背景和人物角色带来了许多全新的魔法元素,它们与那些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就已出现的元素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共同激荡出妙趣横生的观影效果。

在故事情节方面,《神奇动物在哪里》则与《哈利·波特》系列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搭建了某种“双主线”的叙事架构。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连同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参与的魔法世界的正邪对抗——也就是哈利与魔法学校的邓布利多校长,联合巫师组织“凤凰社”的成员以及学生社团“D.A.”的伙伴们,共同对抗“黑魔王”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构成了彼此交织的两条叙事主线。

而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明面上的主线是纽特·斯卡曼德与他解救、保护、养育的神奇动物伙伴们在国际旅行过程中的命运遭际;但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与之相互缠绕的叙事线索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那就是纽特与他的伙伴们联合对抗“黑巫师”格林德沃的魔法斗争。

对于哈迷来说,这两条故事线索既充满了新鲜的魔法元素,又连接着《哈利·波特》系列既存的文本脉络。 45 33852 45 15262 0 0 1769 0 0:00:19 0:00:08 0:00:11 3192

一方面,围绕着神奇动物展开的故事线索,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可谓大放异彩。而这条线索同时也呼应并延展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一处重要设定:哈利在魔法学校选修过一门名为“保护神奇动物课”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指定教科书——《神奇动物在哪里》就是由纽特撰写的。这本在哈利·波特的时代已成为传世经典的著作,在这部与之同名的电影中以笔记手稿的形式出现;而整部电影也以其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和情节,让哈迷们切身地体会到:纽特在书中写下的那句话——“为了确保未来一代代的巫师和我们一样享有欣赏它们那美丽奇特的外表和神奇本领的权利”,究竟蕴含有怎样的意义……

另一方面,与格林德沃相关的线索,在这五部曲系列的序章当中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这条线索却紧密地联系着《哈利·波特》系列关于正邪对抗的故事脉络。在哈利·波特的时空当中,邓布利多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巫师”,而他最“广为人知的贡献”就是“一九四五年击败黑巫师格林德沃”。也就是说,格林德沃正是伏地魔之前的上一代“黑魔王”,而邓布利多正是因为击败了格林德沃,才成为了举世尊敬的伟大巫师。

然而,根据《哈利·波特》系列的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所给出的信息,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只是战场上的劲敌:这两位巫师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友,曾经是一对志趣相投的伙伴;他们曾一同钻研魔法的奥秘,也曾一同寻找传说中的“死亡圣器”……直到经历了一些分外惨痛的事情之后,邓布利多才与格林德沃分道扬镳,并最终在1945年的大决战中击败格林德沃。

如前所述,将会以“五部曲”的形式制作并发行的《神奇动物》系列,其叙事时间跨度正好是1926年至1945年。而J.K.罗琳和大卫·海曼这两位联合制片人也已经透露,纽特的恩师邓布利多和纽特的敌手格林德沃,都将会在后四部电影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主要角色。这意味着,这个系列将会以邓布利多对决格林德沃的那场著名决战作为故事的终结篇。这同时也意味着,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间的情感纠葛、理念分歧和魔法对抗,虽然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只是作为“魔法史”的公开记录和隐秘过往,得到了些许浮光掠影的简笔勾勒,但在《神奇动物》系列中,这段哈迷们无比好奇的“魔法史”却将会充当故事的双主线之一,从而获得十分详细的展现。

魔法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

更进一步说,纽特与邓布利多对抗“黑巫师”格林德沃的线索,不仅是在故事情节的层面,而且还在基本主题的层面,让《神奇动物》系列与《哈利·波特》系列建立起一脉相承的关系。


邓布利多

显而易见的是,作为《神奇动物》系列终结篇的故事时间节点,1945年在J.K.罗琳编写的魔法史中具有格外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邓布利多击败了格林德沃;同样是在这一年,伏地魔从魔法学校毕业,开始尝试从失败的前辈手中接过“黑魔王”的权杖。而众所周知的是,在人类文明史上,1945年也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年份。J.K.罗琳的这个年份设定,向我们直接提示了这样的事实:无论是《哈利·波特》系列的“黑魔王”伏地魔,还是《神奇动物》系列的“黑魔王”格林德沃,都是以现实世界中的纳粹法西斯作为其原型的。

在J.K.罗琳的魔法世界中,“黑巫师”之所以邪恶,首先是因为“黑巫师”信奉“魔法即强权”(Magic is Might)的理念,并且将这种强权运用到对于他人的洗脑操纵(以“夺魂咒”为代表)、酷刑折磨(以“钻心咒”为代表)和残忍杀害(以“阿瓦达索命咒”为代表)之上。

“黑巫师”之所以邪恶,还因为他们鼓吹“纯血统主义”。他们不仅如一般的巫师那样,将人类区分为掌握魔法的“巫师”和“不具备魔法能力”的“麻瓜”(Muggle)/“麻鸡”(No-Maj)这两个截然对立的“种族”,而且还对巫师进行了“纯血统”、“混血”、“麻瓜出身”(Muggle-Born)的硬性人为划分,将后两者视作“肮脏的杂种”和“泥巴种”(Mudblood);他们相信,“纯血统巫师”的生命是优越而高贵的,而“麻瓜”或“麻瓜出身者”的生命则是低贱而卑劣的,并且将这种纯血统主义的主张推行为政治实践,企图建立起一种唯血统论的等级制的强权暴政。

黑巫师的这两点特征都与纳粹法西斯存在着映射关系。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伏地魔就通过“政变”掌握了英国魔法部(魔法世界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最高权力,建立起一个“黑色恐怖”的极权主义政体,进而对“麻瓜出身者”施行唯血统论的“种族清洗”政策。无论是参照小说中的文学描写,还是参照电影中的造型风格,我们都可以将伏地魔指认为纳粹法西斯政权的“镜像版”。而伏地魔和格林德沃在魔法史上的重复出现,则象征性地表达出J.K.罗琳的忧思和警醒:纳粹法西斯绝不是人类历史上的偶然事件,而是一种我们应随时警惕并防备其卷土重来的政治势力。

如果说,《哈利·波特》系列对于正邪对抗的书写,主要是聚焦在反抗“黑魔王”的斗争之上;那么,随着《神奇动物》系列对于魔法世界的历史纵深的延伸,J.K.罗琳的表意重心又转向了一个《哈利·波特》系列已然涉及、但仍然有待进一步展开的问题之上:为什么“黑魔王”的纯血统主义的主张会具有那样强烈的煽动力和蛊惑力,甚至就连邓布利多都曾经在年少的时候受到这种思想主张的蛊惑?

在这五部曲的序章当中,将神奇动物的线索与格林德沃的线索串联在一起的,是以下这两个重要的故事要素:其一是通行于魔法世界的一项法律——《国际巫师保密法》,其二是一种奇特的生命形态——“默然者”(obscurial)。

按照J.K.罗琳的设定,《国际巫师保密法》是在1692年颁布的。正是在这一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镇发生了大规模的审判巫师、猎杀巫师的事件。这场史称“塞勒姆审巫案”的著名事件,作为欧美基督教社会源远流长的迫害巫师历史的一场标志性事件,令巫师们强烈地意识到麻瓜对他们的偏见与敌意究竟有多深。巫师们因而制定了《国际巫师保密法》,依据这个法律将巫师社群转变为一个隔绝于麻瓜社会的秘密社会。而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的时空中,美国纽约又兴起了要求重演猎巫历史的“第二塞勒姆运动”,《国际巫师保密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严格推行的。

而在麻瓜四处追捕巫师的情况下,一些巫师为了免遭迫害,不得不竭力压抑自己的魔法天性,但是,受到严重压抑的魔法天性却会以破坏性的方式回返,在一定的条件下催生出一种黑暗的魔法生命——“默默然”(obscurus)。体内寄居着“默默然”的年幼巫师就被称作“默然者”,他们的生命会受到“默默然”的摧残,因而通常在十岁之前就会早逝,他们体内的“默默然”又随时可能失控爆发,对他人的生命造成伤害。

无论是《国际巫师保密法》还是“默然者”,都展现了麻瓜迫害巫师所带来的后果。而“黑魔王”的思想主张之所以富有煽动力和蛊惑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巫师社群与麻瓜社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隔阂,因为一部分巫师对麻瓜抱有深重的鄙夷与敌意。

在《神奇动物》系列中,J.K.罗琳既延续了《哈利·波特》系列关于巫师与麻瓜之间的社群隔阂的描写,同时又明显增加了与麻瓜敌视、迫害巫师相关的内容的比重。从这个角度上看,巫师虽然拥有独特的天赋技能,却又是在麻瓜占据主流的社会环境中备受压抑的少数族裔。在这个意义上,力图打破《国际巫师保密法》、通过大规模屠杀对麻瓜进行打击报复的格林德沃,在承载“纳粹法西斯”意象的同时,又叠加着“恐怖主义”的意涵:对于巫师社会来说,这位“黑巫师”犹如纳粹主义者;对于麻瓜社会来说,这位“黑巫师”则犹如恐怖主义者。而无论是纳粹主义还是恐怖主义,都深深地植根于族群隔阂和种族对立的社会土壤之中。


本文作者和《神奇动物在哪里》制片人大卫·海曼

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主创来华期间,笔者曾有幸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当面请教制片人大卫·海曼。海曼表示,他希望观众不仅能够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美轮美奂的视觉特效、有趣有爱的人物角色,还能够从这部电影中领会到J.K.罗琳想要传达的主旨。而按照海曼的归纳,贯穿于《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主旨是“包容”(tolerance),包容那些不同的人,以对抗偏见和歧视。

这种包容体现在巫师纽特与“麻瓜”雅各布之间的真挚友谊之上,体现在蒂娜对于备受侮辱与歧视的克雷登斯的关爱之上。而纽特、蒂娜与黑巫师的对抗,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的分歧,向我们每一位观众都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面对不同族群之间的隔阂,我们是诉诸仇恨与暴力,还是尝试探索一条和平共生的相处之道?在种族主义甚嚣尘上、新纳粹主义卷土重来的时代,J.K.罗琳借她引人入胜的故事所提出的问题,正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文简体字版图书

最迟将于2017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中文简体字版《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已上市

(点击上图可查看详情)



扫上方二维码即为京东购书页面


点下方“阅读原文”,跳转到当当购书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